浅析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问题及对策
2013-04-10刘晓晖
刘晓晖
(1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61;2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石家庄 050021)
小额贷款业务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小额信贷有了长足的发展,形势喜人。2005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小额贷款年,G8国家发表声明予以支持。如今全球许多国际大机构也纷纷希望介入小额贷款的领域,如比尔基金会、克林顿全球行动以及一些大的慈善机构。
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不断加大对“三农”小额信贷支持力度。2011年末,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3600亿元,其中70%以上为小额贷款。目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分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保证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汽车按揭贷款等20多个品种。
2008 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以银行卡为载体,简化了贷款的审批环节,方便了客户贷款业务的办理。
二、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存在问题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凭借其手续简便、操作灵活、额度适中等特点,受到广大农村客户的欢迎。但是,在小额农贷持续、良性增长的同时,不可否认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在小额农贷的营销和管理水平方面还是良莠不齐,由于人为及客观产业因素等原因出现不良贷款问题也是值得信贷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思考和重视的。
(一)农村信贷基础工作不扎实
部分信用社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未作深入调查,凭主观臆断评定信用等级,有的信用社依靠村委会搞评定,按关系定等级,使评定结果失真,导致农户信息资料不真实,产生了决策风险。还有的年检时走过场,甚至没有进行年检,出现了“一评定终身”的现象。由于支农基础不扎实,信贷人员很难对农户基本情况有全局性的了解,导致贷款难以有的放矢。部分信贷人员很少主动深入农户了解贷款新需求。
(二)小额信贷发展环境不佳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还是着力于落实制度、履行制度的出发点,市场的拓展性还很保守,特别在规划市场、指引市场、开发市场的分类管理上相对专业银行做的还是比较薄弱。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受“政府引导、社会媒体、身边成功案例”众多因素影响,客观的农村市场对农村信用社制定信贷政策时对信息采集有局限性,导致市场分析与当今的农村市场发展不匹配。从内部操作上,基层信贷人员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落实制度,重手续管理,重规避责任,甚至矫枉过正;而在贷款投向上的灵活性不足,特别是缺乏宏观性的市场信息参考,往往在投向上受农户的市场选择牵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小额信贷营销管理不当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小额贷款贷审组织的职能不能完全发挥,很多一线信贷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岗位职能也不明确。通过笔者调查后发现,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调查虚假或不真实,低估市场预期效益或借款的信誉水平,跟踪管理不到位,发生重大变故未及时应对,虚假合同或无效合同等等。此外,存在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等问题。即个别信贷人员自律不够,自我约束性不高,内外勾结或自我变通,假公济私等行为。这一类风险反映出个别信贷人员的责任心,更对信用社外部信贷企业形象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中小企业需求无人问津
近几年来,各类支农银行机构投放的涉农贷款基本上都是农户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几乎已被忽略。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农村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充分、财务不健全、经营不稳定、资产不充足等方面的原因,但银行业中小企业信贷机制建设缓慢,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推进不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相比于城市中小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中资金瓶颈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五)不良贷款管理及法律维权措施不到位
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主要在农村地区,信用观念不强,不良贷款管理一直是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放的主要工作。目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对不良贷款的维权措施主要有自行调解和司法辅助(民事调解、诉讼、仲裁等)等两个方面;实践中,一般多数采取的是司法辅助。相对于自行调解而言,司法辅助具备一定的强制性和威慑性;但是受农村可执行财产不多、不易保全等因素制约,往往让此类失信的农户利用司法程序时间差钻政策空子,常会出现执行难的情况。这也是让多数一线信贷人员“头疼”的问题。个别借款人在多次被执行后甚至具备了“免疫性”,根本就不配合,贷款回收难度较大。
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工作,严把贷款质量关
实行包户信贷政策,做好小额农户贷款三查,把好第一道关口,保证其放的出去,收的回来,为小额农户贷款稳健运行打基础。在平时信贷工作中,杜绝违规贷款。信贷员在深入调查发放贷款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贷后检查跟踪,随时注意了解贷户情况,根据情况随时采取补救措施,将贷款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快完善农村信用社市场分析、战略引导机制,对可以涉及到的信贷投放产业、领域应像天气预报一样定期的对一线人员提供营销决策服务,预见利润点、提示风险点,特别是经营信息“内参服务”。落实制度、提高一线人员素质、加强内控监督机制等是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加强诚信宣传,营造小额贷款良好的环境
加大征信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从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通过对小额贷款户全面、认真、仔细的信用跟踪,让“信用就是金字招牌,信用就是活期存折”,“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不断深入广大农户的内心。不断加强信贷员业务知识和法律制度业务培训,规范信贷员业务素质、思想行为和职业道德,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既是农信社的办社宗旨,又是农信社的社会职责的认识,责无旁贷地把信贷支农工作做好。此外,农村信用社应在社会上让这些优质客户发挥带动作用,树立典型人、典型村,切实把信用户、信用村创建工作抓出实效,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规范管理操作,优化产品营销策略
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性的自身特色和不同类型的农户资信等级、生产规模、生产经营项目、贷款用途等情况,合理确定最大贷款额度和最长贷款期限,出台同种贷款可供多种选择的放贷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在操作程序方面,根据“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授信管理方式,利用现有信用管理基础,简化贷款操作方法,或者多种贷款方式混合使用,如“小额贷款卡”的发行进一步简化了贷款手续,并且提高了授信额度,可以周转使用。支持广大农民科学合理利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采取“区别对待,利率择优扶持”的小额信贷营销战略,以打造一批精品客户为工作目标,让他们在其中起到一种小额信贷引领作用,创造一种与客户难以割舍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净化农村金融市场运作环境,促进小额信贷良性循环的信贷效应。
(四)创新工作方式,完善金融服务手段
1.建立一套系统的小额信贷运作体系,在人员密集、经济发展快、信贷需求旺盛的村、镇专门设立信贷分部,让附近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可以就地申请,信贷分部也可以就地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就地转账放款。
2.优化信贷结构,确定合理的贷款投向,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通过扶持各种专业协会和涉农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从个体经营走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3.完善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方式,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适宜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信贷业务授权额度,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有效解决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风险溢价机制,按照企业信用等级、经营情况和担保状况等,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信誉等级高、担保状况好的中小企业,合理减少上浮幅度,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五)实行信用管理,健全保障机制
1.实行小额农户贷款信用的动态管理,不断地对其进行信用状态监督,最大限度地遏制其大面积失控的势头,保持住良性循环,从而时刻保持住小额农户贷款旺盛的支农活力,达到社户、社农“双赢”的信贷效应和保持稳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
2.加强小额农户贷款信用责任追究制。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小额农贷管理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改进管理的措施,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尽可能将责任落实到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督促责任人收回贷款;对新发放贷款造成损失的要在严格追究行政责任的同时,追究经济赔赏责任,以有效遏制贷款质量的继续劣变。
3.多渠道拓宽小额农贷保障机制。一是加强与保险机构合作,凡有保险保障的农户予以利率优惠,相对而言并未增加农户贷款成本;二是对优质项目,抓好龙头与农户的共担互保探索,如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损失;三是对确实因不可抗据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农户,启动“二次创业帮扶”,逐步化解存量不良。
4.采取多种形式盘活不良贷款。一是要根据贷款的不同形态,制定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调动员工清收积极性,鼓励贷户还款。二是要及时掌握信息,通过各种关系,以情清收,搞好协调,清偿部分农户欠款。三是组织信贷人员采取“蹲、缠、磨的方式,打好集中盘活小额农贷的攻坚战,对有能力还款的要采取多种措施追要欠款,对没能力还款的也要签订还款协议,确保不丧失债权。四是要对赖债户、钉子户依法起诉,起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1] 杨威.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7;(9).
[2] 朱欣乐.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纵横,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