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府君”的演化及陵川县崔府君庙初探

2013-04-10

史志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庙宇金代建筑

《重修崔府君庙记》记载:“夫府君神者,本祁州鼓城人也,姓崔名珏,字子玉。出自寒门,幼而聪敏,长而从学,祇良德义,乡里推重。唐贞观间,进士取应。凡仕为令尹者三,始任长子,次滏阳,次卫县。其守职也,廉介无私,治端有异,省刑罚,民无怨讟以虐,□均赋役,吏无夤缘以巧法,福善祸淫,弭贼息盗。至于除虎害、告水灾,绝飞蝗、远强暴。”

一、崔府君的演化

崔府君,姓崔名珏,字子玉,唐乐平人。生于隋大业三年(607),唐贞观七年(633)入仕,做过长子、滏阳县令等。传说崔珏能昼断阳间,夜理阴府。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唐玄宗惊恐万分,一直往南跑。这时,崔珏给唐玄宗托梦说:“陛下勿恐,贼当自灭。”果不其然,不久安史之乱平息了,唐玄宗念他报信有功,封为灵圣护国侯。北宋末,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康王赵构(即宋高宗)要北上媾和,途经崔府君庙,掷珓占卜吉凶,崔珏显灵,阻止其北上,遂得偏安百余年(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其次,还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赵构要逃回南方,后有追兵,前边又被滏阳河所阻,彷徨无计之时,一老人为其准备好了马匹,渡过了河,问老人姓名,答是崔府君,再看马,却是泥马。有了这样护驾的功劳,淳熙年间,宋孝宗秉宋高宗命,封其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

在晋东南民间还流传有许多关于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天,一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随即触阶而死。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于是在这一地区村落中便多建有崔府君庙,后又因时代久远,多消失或废弃。

二、陵川县崔府君庙历史沿革及概况

判官是阎王的主要帮手,如按职责来分,主要有四种:掌刑簿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和掌生死簿判官。其中掌生死簿判官是首席判官,权力最大。据传,这位首席判官就是崔府君崔钰。崔判官除了在众多的庙宇中占有一席之地外,他还有自己的独立庙宇,这就是崔府君庙。

据现存一些资料可知,北宋初期,崔府君庙的修建,已经由崔珏任官的磁州、长子拓展开,北宋的首都开封就有很壮观的庙宇,仅就山西而论,晋东南及周边几乎无县不祀,甚至一县就有庙宇三四座,如雍正年间《泽州府志》中记载,陵川一县,当时曾有三座崔府君庙。如今的崔府君已多不为人们所知,而且许多地方的崔府君庙也已消失,但陵川崔府君庙依然矗立并保持着它原有的庄严与肃穆。

陵川崔府君庙位于礼义镇北街村的一高台之上,又名显应王庙,俗称府君庙,据传创建于唐朝,具体年代暂无法考证。庙内民国二十三年《重修府君庙碑记》载:“重修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洪武二年(1369)……迭经修葺”,民国年间“募诸本镇生理、四方善士……共襄善事也。于民国七年工程告竣,庙貌焕然一新”。除有史料记载者外,从现存实物考察,自金代以来,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

崔府君庙坐北面南,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楼、倒座戏台、献厅、正殿。山门前筑有三米余高的石砌平台,两侧石阶对称而上,平台左右各有配房一座,平台面积约600平方米,高大宽阔,气势雄伟。山门两侧各有掖门一道,门两边的青石狮子以及门楣上的木雕,精雕细刻,十分精美。戏台两侧各有配房一座,献厅东西各置配殿一座,正殿两山各贴耳殿一座,耳殿外侧稍后则各建二层配楼一座。整个庙宇共有殿堂房舍十六座,五十六间。建筑面积共计1825平方米。整个建筑庄严秀丽,气势磅礴,它的布局与一般的庙宇迥然不同,充分显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艺术杰作。

其最具特色的建筑首推庙前之山门,山门高居于平台北面的正中,面阔三间,进深六椽,重檐歇山顶,灰色筒瓦铺作,正脊垂脊均以琉璃装饰,明间并镶宋代青石门框,上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其二层支出平座勾栏,平座下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屋顶斗拱为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宋代制法,其形制独特,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宋金高台建筑的唯一实例。

三、陵川崔府君庙的价值

崔府君庙是一处具有独特形制的高台建筑,古建筑大师罗哲文先生看过崔府君庙后评价说:“这种建于高台上的寺庙以及平台两侧石阶对峙的建筑形制,仅见于唐朝敦煌壁画之中,无论从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是一处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1.历史价值。

它忠实地反映和展示了历史的原真性,为研究山西古代道教庙宇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尤其庙内山门楼“重修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其外观形式及内部梁架结构为金代遗构,展示了金代建筑的风貌。与陵川境内其他金代建筑相对照,其建筑结构技术和建造手法是山西晋东南地方金代建造技术的真实体现,为进一步研究山西金代时期的建筑历史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作为我国主要宗教教派之一的道教,在全国各地建有为数不少的东岳庙、城隍庙、阎王庙等道教庙宇,也都少不了判官这个角色,但是单独为一个判官建庙立祠,却不多见。而陵川崔府君庙,就是为纪念阴府判官崔钰而设立的庙宇。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追求正义、渴望平等、惩恶扬善、崇拜清廉已成为一种美好愿望。崔钰由人而神、由人间县官而阴府判官,而且“历代累以王爵封之”,就是对这一美好愿望的期盼和寄托。对研究我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民俗文化的区域性,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构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艺术价值。

陵川崔府君庙,从整体布局到单体建筑,都体现出不同时期的较高建筑艺术。尤其庙内建筑的石雕、砖雕、木雕、绘画和琉璃,选材考究、比例匀称、题材广泛,技法多样、工艺精良、精致美观,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地反映了从金至清不同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成就和水平。尤其山门楼石质门框,其上线刻海石榴、龙牙惠草、云纹等图案,线刻手法精致。东西掖门栏额等以镂空雕刻各种吉祥图案雕刻精细。庙前平台台基为石砌须弥座,浮雕人物、飞禽图案,造型工艺颇佳,最晚亦为金代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科学价值。

陵川崔府君庙各座建筑的结构合理、连接严密、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尤其山门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檐下结构简洁疏朗,下层砖砌高台并设门庑,上层设置木构平座,其形制独特,实属罕见,是我国现存宋金高台建筑的唯一实例。庙内掖门、戏台、献厅、正殿等其他建筑,建筑力学结构应用合理、大胆,在斗拱、梁架、柱网布局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从金至清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成就和科技水平,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崔府君庙自建寺以来,作为陵川县道教的主要庙宇之一,一直从事宗教活动。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崔府君庙亦几经兴衰,始成现有规模,但近百年来并未进行大的修缮,庙内部分建筑面目全非。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心下,崔府君庙保护工程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项目中,国家投巨资对崔府君庙进行维修,相信在竣工后,崔府君庙一定会焕发出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

[1](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清)朱樟.泽州府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庙宇金代建筑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