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岛战争起因再探:英美阿外交错觉

2013-04-10赵万里

社科纵横 2013年4期
关键词:乔治亚马岛阿根廷

赵万里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山东 淄博 255033)

1982年马岛战争以来,马岛并不安宁。再次回顾、探析战争起因,这是一场不应该爆发的战争。因为自1965年联合国2065号决议以来,英、阿两国一直在谈判,试图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战争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外交错觉导致的。当时的国际格局也对于各方错觉的升级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历史中可以发现,国际冲突的根源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国家之间的误解和隔阂。马岛战争的爆发实际上是国际关系中经常相互产生错觉进而导致战争的例证。下面我们详细探讨外交错觉推动下冲突升级的过程。

“鼓励”错觉

1.英国的错误信号

从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人民起义以来近150年的时间中,英阿关于马岛主权的争执不休。1965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65号决议。明确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殖民地问题,并提醒大会:“根据一项以前通过的决议(1960年1514号决议),联合国决心结束任何地方的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决议还进一步敦促英国和阿根廷共同寻求一个迅速的和平解决的方案,此方案应符合联合国宪章及“上述岛屿居民的利益”。

开始谈判起,英国一直以尊重岛民意愿为由不想放弃马岛;但令人费解的是英国政府却同时又在削弱自己对马岛的义务。为了实现政府的经济战略,撒切尔夫人不得不牺牲一些军备,大幅度削减英国皇家海军的水面舰船,其中就包括正在担任马岛防务的破冰巡洋舰“忍耐”号。撤出“忍耐”号会使福克兰群岛的居民以及阿根廷认为,英国回避了对该岛主权的要求。除此之外,英国政府又通过了一项英国国籍法,根据这项法律,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岛民中大约有800人被剥夺了加入英国国籍的权利。

阿根廷看到了这些混合的征兆:在谈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英国不但没有表现出巩固岛屿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兴趣,而且受下降的国力的限制,急于减少它的国际义务。英国方面却这样认为:像阿根廷这样一个国家是不敢进攻世界上强大的、何况有“原子牙齿”的英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采取武力行动是无法想象的;双边谈判已经拖了如此之久,而且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拖延谈判。然而,英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马岛的政策在阿根廷方面却是另一种解读。1976年至1982年间,阿根廷军事独裁政府渴求声名显赫,比起其前任更愿意在南大西洋诉诸武力。

2.军政府的如意算盘

在阿根廷眼中,英国政府不断撤退海外防务,由全球范围向欧洲和北大西洋地区的集中与收缩,因此得出结论,英国人不仅不会保护群岛,而且还会像殖民主义后期一样,趁势从肩上卸下这个负担。所以,英国把马岛置于军事战略的边缘。相反地,阿根廷视马岛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阿根廷海军早在1968年就开始准备夺回马岛的计划,1981年阿纳亚(Jorge Anaya)成为海军司令后,立即评估这些计划。1981年12月18日,新一届军政府第一次讨论马岛问题。1982年1月5日军政府召开会议,会议上决定采用双轨策略,决定完全恢复关于马尔维纳斯、南乔治亚、南桑维奇群岛的主权谈判,同时准备谈判失败的后动用武力的应急计划[1](P12)。两周后军政府批准了国家战略指示:认为与英国的谈判缺乏进展的局面影响国家尊严、完整的主权和资源的开发,决定运用军事力量的可能性以达到政治目标。夺岛计划在3月中旬准备,军事行动准备在1982年5月15日实施;行动避免流血事件,以减少英国反应的可能性并且为谈判创造更好的氛围;为此,行动必须是突袭[2](P13)。可见军政府是想通过突然但不流血的军事占领的方式让英国默认既成事实。然后通过谈判解决主权问题。而且从新近发展的美阿关系判断,军政府还相信在谈判中,美国肯定会帮助阿根廷。

3.美阿密月“鼓励”错觉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但60、70年代苏联在拉美的活动增加很快。里根上台后,实施联合第三世界、遏制苏联的“有限推回”战略。阿根廷是美洲重要国家之一。里根政府敦促参议院撤消了禁止向阿根廷等国提供军援的法案,在核技术转让问题上对阿根廷作出重要让步,在阿根廷人权问题上奉行所谓的“平静外交”。1981年,美国高级官员频频出访阿根廷,每15天就有一个高级代表团到达阿根廷[2]。应当说,马岛战争前,美国同拉美国家的关系有很大改善,同阿根廷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双边关系,美阿关系出现了短暂的蜜月。

但是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美国只是把阿根廷当成冷战格局中的一个棋子,阿根廷充其量是粗俗、没有头脑、没有七情六欲的小伙计,而自己是它的主人。所以美国只是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考虑与阿根廷的关系,从不考虑阿根廷国家的处境和利益。这就是阿根廷给美国多次用武力解决马岛争端的暗示而美国没有反应的原因。在阿根廷看来美国的不反应是默许,它没想到美国对“小伙计”的要求根本就不值得考虑。阿根廷驻美国大使塔克斯从给美国国务卿拉美事务助理恩德斯(ThomasEnders)许多明确的信号,恩德斯却都忽视了;在塔克斯为柯克帕特里克夫人(JeaneKirkpatrick,美驻联合国大使)举行的宴会上,塔克斯对她说:“我们不得不寻找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忍无可忍了。”但柯克帕特里克夫人想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谈论点重要的事呢?[3](P98)美国忽视了阿根廷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和民族的情绪和诉求。军政府也从没有冷静分析过自己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

阿根廷分析自己与美国的关系是一厢情愿地。从现实利益上考虑,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和外交部长门德兹(Costa Mendez)都认为:美国资本在阿根廷经济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是阿根廷最大的商品进口国。美国出于战略上的需要一直同阿根廷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联系。一旦阿根廷武力收复马岛,美国为了在南美联合阿根廷反共的战略利益,将会保持中立。只要美国从中调停,根据美国和阿根廷以及与英国的关系,很可能达成既使阿根廷保有马岛主权,又使英国能体面下台的解决冲突的办法。万一调解无效,美国也不至于同阿根廷公开反目。只要美国保持中立,英国就少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不可能动用武力。阿根廷把自身对美国的重要性高估到离谱程度。

错觉汇焦——南乔治亚事件

1.1982年2月英阿最后一轮谈判

随心所欲的拖延是英国在历次谈判中成功对付阿根廷的策略,他们认为这次也不例外。事实上,对英国,阿根廷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纽约谈判前的1月份,阿根廷给英国的照会中列举了希望即将于纽约举行的谈判中解决的问题。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谈判中商定一个双方都同意的时间表,以便最终将马岛主权归还阿根廷。但英国代表团的对策十分简单:抱住一个“拖”字。英国在福克兰群岛问题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让步,他们所提出的承诺仅仅是谈判可以继续进行。

阿根廷举国上下沮丧到极点。3月2日,阿驻英大使给卡林顿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扬言英方若不作出让步,就要中断谈判。卡林顿草拟了一封措辞同样强硬的信,但是,这封信并没有交给阿根廷人。卡林顿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与其立即作出急躁鲁莽的反应,不如等等再说[5](P31)。然而事与愿违,他的这种态度恰恰起了相反的作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看来,这种不作强烈反应的态度证明英国并不准备在马岛问题上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2.南乔治亚岛事件

在局势日益紧张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没有预料到的事件——南乔治亚岛事件。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一个附属岛屿。1982年3月18日,废铁商人戴卫道夫(Constantino Davidoff)租用阿海军破冰船到南乔治亚岛上拆除废旧鲸鱼厂,阿根廷人登上南乔治亚的利思港后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并滞留岛上。英国照会强烈要求阿根廷工人立即从南乔治小岛撤走,惩办“肇事者”,并要求阿根廷政府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4](P112-124)。军政府仔细分析后认为:英国在故意扩大事端。因为废铁工人持有有效的合同并且英国驻阿大使完全知道此事,运送废铁工人的海军运输船“布恩苏塞索湾”号也是经常在这片海域游弋的舰只,英国不应该如此大惊小怪[1](P120)。

就在阿根廷如此怀疑时,3月24日英国决定派停泊在斯坦利港的“忍耐”号破冰船、两架直升机和约140人去南乔治亚岛。阿根廷则针锋相对,3月25日阿根廷补给船给这些人送去物资。英政府强烈抗议,但废铁工人依然呆在岛上。英国核潜艇“无敌号”驶往福克兰群岛。同时为了缓和紧张的局势,英国声明如果登上岛屿的人员要求英国官方他们授予登岛权利的话,英国可以做到。于是阿外长门德兹(Costa Mendez)建议将废铁工人持的白卡上盖上英国政府的章印即可,但英国的回复中将“白卡”又换成了“护照”,[4](P128)军政府怒而拒绝。3月26日,阿根廷声明将给与这些人所有必需的保护。刚刚掌权的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内人民对政权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于4月1日下令实施武力占领马岛的“罗萨利奥”计划。

3.美国与南乔治亚事件

对于阿根廷方面日益积聚的不满,英国有关官员也能感觉出来。在纽约谈判期间,英国高层官员向美国暗示过阿根廷可能的行为。而美国又压根儿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在这个地区最重要的事情是反共,与此相关的是避免阿与智利的战争。

阿根廷的想法与英国一样,想把美国拉进福克兰争端中来。外长门德兹准备在见到美国务卿助理恩德斯时向他提示英国在谈判中的拖延策略忍无可忍,军队中开始变得不耐烦。恩德斯告诉门德兹美国的政策是不干涉[1](P94)。在门德兹看来,美国领会了自己的暗示,即阿根廷与英国动武,美国会保持中立。事实上,根据恩德斯后来的辩解,美国的立场是对于英阿之间的谈判不插手。恩德斯和他的助手们没有完全认识到阿根廷所声明的“阿根廷人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所蕴含的意义,因为外交官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而后来也没发生什么。

南乔治亚事件爆发后,美国对英国和阿根廷态度也没有变。直到3月28日卡林顿送给黑格一封信要求他调解时,美国的反应仍然不冷不热,美国要求英国保持克制的同时也向阿根廷发出保持冷静的呼吁,美国像是在告诉英阿两国:不要那么别扭、好斗。但在英国外交官员韩德森和卡林顿的劝说、抗议下,副国务卿斯通艾塞尔被迫表示:尽管美国不想卷入更大范围的福克兰争端,但美国将对当前的南乔治亚事件进行调解。

美国对待南乔治亚事件的态度和事件爆发前没有两样,由于没有理解阿根廷的民族情绪,也就没有认识到这一事件在当时背景下极可能发展为大的冲突。尽管南乔治亚事件不是三方政府故意放纵的,但在英阿接受调停的背景下,美国却没有重视起来而导致事件的升级,不能说对战争的爆发没有责任。

结论

综上分析,英美阿关系中错觉产生最终导致战争以及美国抛弃阿根廷而支持英国的过程中,潜在着泛美主义和大西洋主义的情结。英国以大西洋主义为全球战略重心,在战略收缩中忽视与南美关系,同时也没在意美国在阿根廷的战略利益;阿根廷军政府想从反殖民主义出发动员美洲,但没有从全球角度分析英国对美国的战略意义;美国因为只注重反共战略而忽视了阿根廷的民族诉求,压根就没对来自阿根廷的暗示当回事,也没有换位体会撒切尔夫人与衰退中的英国压抑的民族情绪。由此,宏观上看,马岛战争实际上是大西洋主义与泛美主义框架下三方战略误读的产物。

战争并没有解决马岛主权问题,相反,使得和平解决争端更加艰难。2010年2月,英国政府最近允许本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引起阿根廷政府强烈抗议,两国关系因此骤然紧张;2011年10月,第二十一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与阿根廷谴责英国海军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进行的军事演习违反联合国相关决议;2011年12月,南共市成员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共同做出决定,将禁止任何悬挂马岛旗帜的船只在南共市国家的港口停靠,以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此举立即遭到英国强烈谴责。马岛局势一直没有稳定。所以,两国正视历史,重新分析马岛战争起因,对于指导当前的政治外交行为有重要意义。

[1]Lawrence Freedman and Virginia Gamba-Stonehouse,Signals of war:the Falklands conflict of 1982.

[2]Thornton,Richard C.The Falklands sting:Reagan,Thatcher,and Argentina's bomb.Washington:Brassey's,1998.

[3]潘玫.惊心动魄100天-马岛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4]Tim Coates,War in the Falklands,1982:uncovered editions.London:Stationery Office,2001.

猜你喜欢

乔治亚马岛阿根廷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小狮子的大烦恼
阿根廷可能禁止敌敌畏和敌百虫的使用
乔治亚罗父子离职 奥迪掌管ITALDESIGN
岛殇——英阿马岛之战
加拿大乔治亚学院带薪实习教育模式的启示
马岛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启示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登陆作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