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与党的群众路线
2013-04-10孙冉
孙 冉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兰州73000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根本路线。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群众以网络问政的形式参与政治生活蔚然成风。如何在网络问政背景下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问政对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一)网络问政丰富了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重要思想是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其科学内涵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网络问政是网络力量的延伸,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同时,网络问政使党的群众路线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展现群众的民主权利,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二)网络问政拓展了党群互动的平台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疾苦。党的基本领导方式是自上而下的领导,而网络问政借助互联网开放、快捷、互动等方面的优势,打破了传统的自下而上的层级沟通方式,缩短了党政部门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以往群众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一般是通过信访、上访、通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反映等途径,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期间会受到阻碍,而网络问政的众多优势让群众可以更快捷、方便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上级领导干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接受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诉求,甚至可以面对面交流。同样,网络问政也能辅助领导干部通过微博、博客、微信、邮箱等网络平台了解在实地调研、考察中难以获取的信息资料。不仅提升了领导干部的办公效率,也保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从近年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力量,纷纷上线与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与互动,虚心接受网民的“拍砖”。
(三)网络问政创新了群众政治参与和监督的途径
首先,网络问政创新了群众参与政治的途径,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建立了多渠道的参与体制,使群众政治参与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系统;其次,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的同时,也提升了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使民众聚集起来讨论涉及他们普遍利益的问题,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增强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兴趣;再次,扩大了政治参与的范围,网络问政不仅可以使政府更广泛地收集民意,了解民众诉求,而且促使群众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建言献策。正如哈耶克说的“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遍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3]
权力需要监督,否则会滋生腐败,权力要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政务公开模式,可以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网络问政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监督,监督国家公职人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从而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减少腐败的发生。网络问政为群众监督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部分官员的腐败作风被网友曝光,让其罪恶行为裸露在人民群众眼前,接受民众的谴责、司法的制裁。
二、新时期通过网络问政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
(一)从党政干部角度来看
1.某些党政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与密切党群关系的认识有所滞后。主要表现为:认为网民在网络上表达的诉求只是宣泄不满、发泄牢骚,对待网络问政不放在心上,敷衍了事;对传统的工作方式过度自信,认为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足够解答群众工作中的问题,对于群众工作网络化缺乏信心;因为工作效率欠缺,不够认真负责,甚至是工作作风问题,担心网络问题会败露自身缺点,逃避网络问政。
2.网络问政背景下,某些党政干部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电脑操作技术差、互联网运用局限在浏览信息方面,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领导干部,虽然具有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但是网络技术差,对群众网络问政的难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网络信息重视程度不够,对民众网络诉求不能及时回复,导致问题复杂化;某些干部在网络敏感言论、质疑信息面前不知所措,甚至“删、封、堵”,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网民感情,给网络群众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障碍。
(二)从群众角度来看
1.利益表达不均衡,网络背景下的群众路线难以代表全民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网民数量逐年增多。“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5.8%。”[4]可见,虽然农村网民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全部网民中所占比较相对较少,因此,农民等弱势群体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人并不多。从网民构成来看,能够进行网络问政的网民大都属于经济条件较好、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轻的社会群体。网民所反映的问题会具有片面性,某些信息不能代表全体人民。
2.某些网络言论带有情绪化和偏激化的色彩,掩盖了事实真相。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网民可以自由发布言论,但是有关表达的底线,却缺乏一定的标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容易导致一些言辞犀利、偏激的民意被放大,而真实的信息被忽视的情况,造成虚假民意。再加上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问政难以避免情绪性和片面性,从而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民意信息,严重影响了网络问政的有效性,这给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从网络管理角度来看
1.网络问政监督缺位,群众信息安全受威胁。一些网络问政平台自身存在管理的漏洞,导致各种网络信息平台上虚假信息、侵犯隐私权、扭曲真相等问题泛滥成灾。这不仅给网络问政监管带来了问题,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网络问政秩序,给部分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再加上网络监督的技术和人才短板也限制了政府对网络监督的力度,网络问政监管困难重重,进而使得党政机关人员对于网络问政中反映的民意诉求难以落实到实处,影响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2.网络问政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背景下群众路线的实施路径不畅通。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立法则显得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几部关于网络管理的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出台了关于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属于法律层面的网络立法只有一个,即《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目前,我国仍然没有一部网络问政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在网络问政中缺少法律的保障,进而造成网络背景下群众路线的实施不够畅通。
三、优化网络问政过程,创新党的群众工作
(一)提升党政干部的信息素养,创新群众工作方式
要通过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党政干部的信息素养是前提。要积极开设电脑技术培训班,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加强网络技能培训;要将学来的信息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与网络群众路线相结合,尤其是对于年龄长,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且电脑技术差的领导干部更是如此。同时党政干部也要注意网络群众工作的方式,一方面党政干部要积极转变观念,将解答网络群众诉求作为日常的一项必要工作,与网友平等交流与沟通,热情解答网友的质疑,尤其要注意态度问题,实实在在地解答网友的政治诉求,绝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党政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对网络舆论反响较大的事件要经过调查研究后再给定论,辨清事情的真伪前绝不能盲目下结论、做决定;对于一些偏激的言论要保持冷静,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网络舆论。
(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扩大网络问政的群众基础
一是要加快网络问政网站建设,真正做到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及时回应、良性互动。近年来网络问政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问政平台。如,人民网上的“地方领导留言板”、“群众留言板”等都是群众表达政治诉求的好去处。多个地方政府都开通了地方网络问政网站,例如,山东省网络问政平台——“问政山东”设置了“请问省长”、“请问市委书记、市长”、“请问检察长”、“所长在线”等栏目,还可以进入论坛进行交流与互动。这不仅可以让群众畅通地表达利益诉求,而且还可以汲取群众智慧,为政府的发展出谋划策。二是开设政务和官员微博,接受群众问政。微博以“短、灵、快”的特点让广大网民迅速接受。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在政务和官员微博已近7万个,从目前粉丝、微博数量和沟通互动的情况来看,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是微博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官员,他的粉丝人数是460多万。对网民的微博提问要高度重视,及时回复,让网民切实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密切党群关系。三是要合理利用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发挥网络问政平台的作用和价值,领导干部对群众的问题要积极做出回应,不逃避群众问题,不惧怕群众提问,提升政府公信力,扩大网络问政的群众基础。
(三)引导网民有序问政,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毛泽东曾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持久,也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5]某些群众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时会发表偏激的或是情绪化的言论,有的甚至会夸大事实真相,致使信息虚假,需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首先,网民实现有序问政的前提是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要有一个积极回应的态度,这样群众才可能去提问理性的问题;其次,要真诚地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不逃避敏感问题,与网民“面对面”在线交流;再次,就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政府官员和网民直接对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的、直接的沟通和互动,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密切党群关系。
(四)推进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构筑网络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完善网络问政的法律法规,保证网民问政的合法权益。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网络问政的相关法律,制定网络问政的程序,明确政府、党政干部和广大网民在网络问政过程中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使民众在问政的过程中有法可依,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网络民意传达的平台。其次,加强网络问政监管力度,加大网络监督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网络监督意识,同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构建科学的网络问政监督机制。再次,建立网络问政工作机制。政府要成立网络问政领导工作小组,对网民的提问进行收集整理,及时给予群众满意的回复,定期与群众进行在线交流;完善网络问政的回应程序,“网络问政的重点是‘问’,难点是‘行’,由于网络问政不被重视,导致‘问’与‘行’严重脱节,无法有效对接”[6]。网络问政不能仅仅停留在听和答的层面,要积极的进行反馈和回复,认真对待网民的每一个提问,不删帖、不封帖,公开、公正、透明地解答网民的问题。通过制度保证群众切实享受民主权利,使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
[2]唐富满.网络问政与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探析[J].学术论坛,2012(7):30.
[3]F·A·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2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2013 -07 -17.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rdxx/201307/t20130717_40663.htm.
[5]毛泽东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8.
[6]孙健,张玉珍.网络问政:问题与纠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