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安宁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考与探索

2013-04-10李燕琼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村庄整治污染

李燕琼

(安宁市环境保护局,云南 安宁 650300)

云南省安宁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考与探索

李燕琼

(安宁市环境保护局,云南 安宁 650300)

阐述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安宁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进展,以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议及措施。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思考;探索;安宁

近年来,安宁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农村工业、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已成为农村环境保护关注的问题,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1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

1.1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力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环境治理严重滞后,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调动广大农民投身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2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是从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起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形成的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城乡环境保护差距较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差,农村人居环境 “脏、乱、差”,“污水乱流、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的现象普遍存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要将环保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为建设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1.3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农村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农民身体健康,一些地方受生产生活污染的影响,村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部分小型矿山乱采滥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要解决农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群众饮食饮水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3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和重点

3.1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

村庄环境整治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第一,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防止建设和投入上的浪费;第二,要注重村庄特色塑造,体现各村各寨的特色风貌;第三,要研究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尤其是要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第四,要坚持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绿、亮、美”等整治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实用、易管,又受农民欢迎;第五,突出重点,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以最少的钱做最多、最有效的事,全面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落实。

3.2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

3.2.1 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安全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投资力度,先后实施了引水工程、打井工程,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饮水问题。但这主要是解决农村缺水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矿企业污染对农村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保障村民饮水安全,一是要做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区划和保护工作,建立一定范围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不得修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不得随意倾倒、堆放垃圾。二是加强饮用水源地防护设施建设,设立必要的安全围栏和警示标志。三是要加强管理,投入资金加强湖库型水源地水源涵养林、湖滨带等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切实防止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现象。

3.2.2 妥善处置农村生活污染

(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确立源头削减、回收利用和全过程控制思路,推广 “三低一少”技术,即低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需求,二次污染物排放少的新型村镇污水处理技术。大力提倡 “一水多用”的节约用水方式和村庄绿化、美化、硬化,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治村庄内的生活污水收集沟道,做到污水不流淌路面,沟道畅通,沟道内不积污水。规模较大、村民住房相对集中成片的村庄应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可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人工湿地、氧化塘、氧化沟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庄周围的人工湿地、氧化塘、氧化沟等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好后,还能美化村庄的环境。

(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大力倡导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 (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要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禁止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和采取简易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建设有顶、有投放窗、有清运门的密闭垃圾收集房。投放窗、清运门大小及方位建设既要方便群众投放和清运,又要能保证长期使用。垃圾收集房选址尽量避开水源点等环境敏感点,选址时可征求村民和环保、水务、城管、住建等部门的意见,做到一次投入,全面达标。

(3)加强农村厕所整治。根据农户居住特别是无卫生厕所农居分布情况,建立、改造无害化卫生公厕,全面消除农村原有的老式露天粪坑厕所(简称 “旱厕”)。大力宣传老式露天粪坑厕所对人体健康和村庄环境的不利影响,动员农户拆除或改造,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有顶、有清粪口、贮粪池密闭的卫生厕所或三格式卫生厕所。集中成片的厕所,动员农户可综合考虑拆除建设卫生公厕,其他余留地作为村庄公共绿化用地。极积探索农村改厕与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相结合的模式,保护农村水体和环境卫生。

(4)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重视或不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甚至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威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要依据自然条件,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要引导农户开展小区式、生态化养殖,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和人畜混居现象,这样既有利于争取国家的专项治理资金,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原则。与建设生态农业相结合,综合利用和处置畜禽排放的污染物,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带来的危害。对于散养农户,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庄不整洁、不卫生的堆放行为,畜禽粪便随清随运,禁止在村庄内堆放粪便,减少“脏、乱、差”现象和农村面源污染源,保障村容村貌整洁。

(5)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及地表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必须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减少面源污染。要重视秸秆资源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食用菌生产等技术,探索利用秸秆生产燃气、炭棒等综合利用途径,通过推广新能源,减少农村污染因素。

4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工作取得的进展

2012年,安宁市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56个村委会和1个涉农居委会。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4万人,城镇化率68.4%,城镇人口 23.53万人,乡村人口 10.87万人。年末户籍人口 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2.08万人,非农业人口14.42万人。

2004年以来,安宁市委、市政府坚持 “环境立市”战略不动摇,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 “四创两争”为抓手,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 “以奖促治”政策,市、街道、村、组四级联动,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和定量化,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农业、住建、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的共同努力下,连然、金方、县街、温泉街道办事处集镇生活污水已进入安宁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八街、青龙街道已建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及下辖村庄生活垃圾均遵循 “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经街道中转站转运至安宁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理。2005年,温泉街道办事处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08年,7个街道办事处成功创建为云南省级生态乡镇,2个创建为国家卫生镇。至2012年,县街、八街、青龙、禄脿4个街道办事处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云南省环保厅专家组审核,上报国家环保部待复审。2010年,安宁市再次掀起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热潮,已完成 56个行政村和1个涉农居委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昆明市级生态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些项目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5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议

5.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整治氛围

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等方面为主要内容,通过村庄文化墙 (墙体画)、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渠道,发布图文并茂的环境整治宣传材料,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村民告知书”、“环境保护可做的 100件事”等生态环境保护材料;召开村民会议、党员会议等,深入宣传村庄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示范村整治成果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对村庄环境整治的知晓率,努力提高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率先整治村庄公共用地和党员、干部门前屋后环境 “脏、乱、差”等不达标问题,积极引导各个村 (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形成文明自觉、卫生整洁、爱护环境的农村生活新风尚。

5.2 突出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按照“先点后面,先重要窗口地带、后全面整治”的工作思路,着重打造1~2个村庄环境整治的先进示范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村(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首先,要组成由市政府环保、住建、城管、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村庄环境整治专家指导组,负责专业综合指导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作。其次,加强专家组的现场检查指导,实行一线服务指导、一线跟踪检查、一线推进落实。村庄环境整治专家组举办街道、村委会领导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具体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学习,着力形成村民主动参与整治,各村组间找差距、比进度、比成效的进取精神和良好创建氛围,共建幸福家园的良好风气,实现 “要我整治”向 “我要整治”的认识和思想的转变。

5.3 狠抓关键环节,确保整治工作成效

进一步细化落实村庄环境整治的时序进度、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部门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深入地推进建设工作。要积极推进,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大力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确保村庄环境面貌得到彻底改善。对规划布点村庄,突出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五堆”、厕所、河道沟塘等集中整治,着力提升村庄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等水平。

5.4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整治成果

(1)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坚持“三同步”方针,从源头上避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在制定产业、价格、税收、进出口等经济政策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2)建立环保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建立 “污染者治理、利用者付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补偿、政府增加投入”的机制。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涉农资金、项目资金、补助资金向村庄环境整治倾斜,各乡街也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实现财政补助、村级 “一事一议”、村级集体收入、社会捐资捐助的多元化投入。环保、科技、文体、卫生、城管、住建、农业、新农办等部门协调联动,按照“整合资金、优先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项目向有整治任务的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倾斜,确保整治一个、达标一个,努力实现整治一村、发展一村的根本目标。

(3)建立加强科学研究,发展适用技术的机制,鼓励科技人员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开采率、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环境预测、预报工作水平和减轻污染的决策水平。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安全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健全业务培训机制,大力开展科技、规划、环保技术下乡活动,住建局、环保局、城管局等部门将经常性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规划建设业务轮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给予技术指导。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养机制,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工作责任,组建专业管养队伍,做到治管并重、即治即管。

5.5 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整治持续推进

市委、市政府制定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村庄整治目标,市级各部门、各街道责任。整治村庄所在乡 (镇)政府作为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整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将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列为各街道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终工作考核责任制中。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工作推进情况。牵头组织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各街道抽查和暗访,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各街道将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列为街道考核村委会的重点工作,加强工作统筹和组织,明确各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和时限,督促各村、社区按时序进度做好综合整治工作。各街道及其下属各村委均实行 “包村责任制”,即街道领导负责村委会,村委会领导负责各村小组,做到目标、任务责任明确细化到个人,层层落实整治工作任务。各村委会每月向街道、街道每月向市级牵头部门汇总上报工作推进情况。市级牵头部门定期到各街道、各村小组检查整治工作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和限期整改要求,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对达到整治要求的村委会,由街道统一提出现场考核验收资料,由市级牵头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核验收。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把这项工作任务真正做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扎实推进中要做到点面结合,城镇与农村同步推进,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由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环境优化经济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Reflec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Villag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in Anning of Yunnan Province

LI Yan-qiong
(Ann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Anning Yunnan 650300 China)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guiding ideology,principles and focus of the villag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program.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give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of the program in Anning Municipality.

village;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reflection;exploration;Anning

X32

A

1673-9655(2013)03-0016-04

2012-12-11

猜你喜欢

村庄整治污染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村庄在哪里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