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150年辉煌历史:通过创新和变革缔造成功
2013-04-09
德国拜耳集团于2013年迎来了150周年庆典。
作为一家发明型企业,在过去的150年里,拜耳公司不断运用自身的发明成果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这不仅是拜耳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公司一贯秉承的未来承诺和使命: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拜耳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止痛药阿司匹林,该药于1899年上市,至今仍是拜耳公司最热门的产品之一。几十年来,拜耳公司的研发人员已经开发出若干开创性的活性物质来治疗传染病、热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今天,拜耳医药保健子集团的药品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肿瘤、妇女保健和诊断成像等领域。
拜耳公司的又一研究重点是农业。自拜耳公司于1892年开始销售世界上第一种控制松针毒蛾的合成杀虫剂——二硝甲酚后,便由此开启了成功的征程。如今,拜耳作物科学子集团已是该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一成功正是基于不断的创新——不仅对能够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化学和生物作物保护产品进行创新,还对高品质种子不断进行研发和更新。与此相关的还有一系列应用于家庭、园艺和林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在高性能材料领域,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聚氨酯泡沫以及于1953年荣获专利的高性能聚碳酸酯(Makrolon®)构成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今天,拜耳材料科技子集团的高性能材料对保护化石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利用聚氨酯对建筑物进行隔热处理,以降低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能耗。利用轻质材料制造轻量化汽车,从而降低燃料消耗量。正是由于脂肪族聚氨酯涂料的发明,才使得各种资产的保存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现代涂料系统能经受风雨天气,并始终保持汽车、船舶、铁路车辆、风力涡轮机光亮有色泽。
走过150年辉煌历史的拜耳,正如首席执行官马尔金·戴克斯博士所说,这样的周年纪念日会让人立即联想到传统和延续。实际上,拜耳也经历了150年的持续变化和革新。“一个公司如果不进行变革和调整,是无法实现长期发展的。”戴克斯博士强调。
1863年8月1日,商人富黎德里希·拜耳(Friedrich Bayer)和约翰·富黎德力西·威斯考特(Johann Friedrich Weskott)在伍珀塔尔巴门区成立了“富黎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Bayer et comp.)。拜耳最初生产合成染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范围越来越广。1881年,该公司成为一家股份制公 司“Farbenfabrikenvorm.Friedr.Bayer&Co.”并发展成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化工公司。在扩大的过程中,拜耳于1912年将其总部迁往勒沃库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25年,该公司成为了“I.G.Farbenindustrie AG conglomerate”的一部分。该公司于1951年重建后,成为一家名为“Farbenfabriken Bayer AG”的独立公司。
拜耳在1988年庆祝其成立125周年后,变革的步伐显著加快。公司将业务重心更多地转向其核心业务,因此在1999年卖掉了子公司Agfa。2005年,拜耳对其传统的化学品业务进行拆分,由此成立了名为朗盛的独立公司。与此同时,医药保健和作物保护业务(涉及生命科学)进行了系统性扩张,特别是在2001年收购了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以及在2006年收购了德国先灵公司(柏林)。“正是由于我们的创新能力和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的能力,才使得拜耳现在可在其所有业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戴克斯说。凭借创造精神和对成功的渴望,拜耳自成立以来经历了15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不断发展壮大。
拜耳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2年,拜耳首次在中国市场销售染料。如今,大中华区已成为拜耳在全球的第三大单一市场及在亚洲最大的单一市场。多年来,我们的业务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相信并有信心继续成功之路。
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旗下拥有三大业务子集团——拜耳医药保健、拜耳作物科学及拜耳材料科技,同时还设有一家服务公司拜耳技术服务。中国在拜耳全球的研发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拜耳医药保健是中国最大、增长最快速的医药公司之一;拜耳材料科技对集团的贡献中保持主导地位,其上海一体化基地是拜耳材料科技除德国之外的最大海外投资项目,拥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目前继续扩大其发展;拜耳作物科学作为可持续农业的主要驱动力,已跻身中国作物保护跨国公司前三甲之列。更进一步的是,拜耳公司还计划未来加强在中国的研发活动力度。在中国,拜耳的创新领导地位继续为行业树立新标准。拜耳致力于将最先进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