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钢炼铁厂开展团队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09董丽华梁乃勤杨志勇

山东冶金 2013年1期
关键词:炼铁厂济钢高炉

董丽华,梁乃勤,杨志勇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 炼铁厂,山东 济南 250101)

1 前 言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如何保住资金链安全、确保渡过危机,是钢铁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济钢炼铁厂面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困难的长期性,居危思进,在努力稳定生产的同时,成立多个团队创新小组,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团队创新,以零投入或较小的投入,立足岗位,优化工艺流程。优化配煤、炉料、球团、熔剂、喷吹煤五大结构,把现有条件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稳定生产和降低成本。

2 开展团队创新的实践

2.1 创办创新论坛,培育创造性思维

济钢炼铁厂创办《创新论坛》,利用论坛平台“出题、解题、破题”,启迪心智。邀请知名大学学者教授、优秀钢企高炉专家、总工程师等授课,举办技术讲座,引导员工大胆突破,创新思维模式,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思路,寻找不足,探索解题的思路,活跃了学习创新氛围,为团队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内部软环境。

2.2 立足实际分析现状,避虚就实抓要素

当前企业创新面临4 个严峻的问题:知识结构与存量的提高太慢;思维模式的改善太难;员工的创新压力太大;创新的效率太低。为此,济钢炼铁厂采取“避虚就实抓要素,夯实基础反浪费”的办法,从内部挖潜、堵漏洞入手,努力把看得见、能马上见效益的低投入、短平快项目抓在手上,组建多个团队创新小组,开展多层次、多专业的联合攻关。

2.3 以重点项目为主,组建技术团队

1)针对重点攻关项目“配煤炼焦技术开发与应用”组建技术团队。6名团队核心成员分工明确,合作有序,攻关思路清晰。通过建立来煤预知、配煤预控、焦炭质量预测的“三预知”质量控制管理模型,在煤炭与焦炭之间形成稳固的闭环管理流程,提高预知、预控能力,对焦炭质量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积极开展配煤结构优化攻关,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专业例会,以冶炼高炉经济适用的焦炭为目标,建立单种煤综合质量指标基础数据库,进行多项技术试验。开发了快速煤岩检验、无黏结剂型煤、荒煤气余热利用和1#、2#、5#焦炉捣固焦改造、煤调湿等一批前沿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低成本多资源配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得了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用国内优质焦煤替代进口焦煤、高硫煤替代优质煤以及气肥煤、省内煤、瘦焦煤大比例配用的技术突破。

2)成立配矿中心,开拓经济料资源。为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降低炼铁成本,2012年7月炼铁厂组建成立了配矿中心,机构独立。配矿中心首先对原料、炉料的库存进行盘点、结算,精心做好月度和中远期原燃料结构计划。对每一批料进行评议,每周召开例会进行沟通协调。融合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组建寻找优势资源团队,进口矿、国内矿、炼焦煤、喷吹煤、熔剂5个小组,深入各大矿山、港口、兄弟企业了解经济原燃料资源情况,根据性价比评估指导矿石的采购,从2012年下半年炼铁降成本情况看,效果明显。

3)成立喷吹煤结构优化攻关组。对31 种单种和配合煤进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多项测试,编制济钢喷吹煤经济性评价模型,增加了喷吹煤按热值进行采购和验收的标准,根据煤粉价格和性能进行合理优化。开发了新的喷吹煤资源,对制粉和喷吹工艺进行了相应改进,克服贫瘦煤的诸多技术缺陷,将贫瘦煤喷吹比例提高到60%左右,喷吹煤结构由以前的无烟煤、烟煤搭配过渡到无烟煤、烟煤、贫瘦煤搭配,煤粉性能明显改善,为降低高炉铁水燃料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

4)烧结与球团技术组组建攻关团队。烧结技术组加强对每一批料的检验,坚持每堆料都做烧结杯试验,及时向高炉反馈其冶金性能。3#120 m2烧结机改造为生产酸性烧结项目,自2012年8月投产以来,烧结返粉比70 m2烧结机停产前生产的酸烧降低了100 kg/t,降成本效果明显。针对400 m2烧结机设备故障率较高、生产能力受限的实况,组建了圆筒混合机、环冷机、抽风系统共3 个攻关组,分别对相关工艺流程与设备进行优化改进、方案论证。球团技术组进行了海沙造球攻关,利用3#竖炉生产海沙钒钛球,既拓宽了竖炉生产用料资源,又降低了球团成本,同时满足了高炉护炉的需求,2012年共生产海沙钒钛球13.5万t,吨矿降成本300元。

2.4 利用名人效应组建创新团队

1)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为契机,成立炉前创新团队。2012年,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的炉前总技师贾广顺,又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炼铁厂为此组建了以贾广顺为首的“炉前创新团队”。团队围绕炉前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创新。其中“制作沉铁池回收渣中铁”项目针对炉前出铁时渣中带铁难题进行攻关,在炉前制作沉铁池,实现了渣中铁的顺利回收。针对沉铁池中铁的排放问题,3#1750 m3高炉改变常规做法,设计改造了渣中取铁铁坑,制作3个放残铁专用工具,增置挡溅板,使工作效率大增。贾广顺工作室团队的创新攻关,启发了职工的创造性思维,涌现出许多创新思路和方法。

2)以全国劳模姜和信为主,组建创新工作室。2012年4 月“姜和信创新工作室”挂牌,组建成立了专业创新团队。针对干熄焦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攻关解决了150 t 干熄焦低压柜失压跳闸、100TGX-1 皮带经常跑偏、100 t 干熄焦现场充氮电磁阀无法实现主控操作等一系列生产难题。160 t/h干熄焦发电控制系统的优化与改进项目,优化了主控操作,使主控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设备隐患,为快速处理故障及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2.5 以先进班组创建为契机组建创新团队

3#1750 m3高炉水煤岗位是省级青年文明号,也是全国冶金系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针对煤枪堵枪以及堵枪后处理过程浪费煤粉、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生产难题进行攻关,改进管道,优化处理煤枪堵枪的处理工艺,改造后年创效益20 万元左右;高炉损坏冷却壁的铜管应用的项目提高了冷却壁冷却强度,杜绝了漏水的现象,提高了冷却壁的使用寿命,年创效益40 万元;高炉大中套喷焊法被济钢命名为职工先进操作法。

炼焦车间调火班是全国工人先锋号,针对黑头焦、蜂窝焦比例大的难题进行攻关。通过提高测量频次、精准调整温度等一系列措施,减少黑头焦数量,黑头焦比例由15%降到10%~12%;优化平煤操作,找出最佳时间差减少小炉门冒烟的现象及炉顶煤峰谷的产生等,减少了蜂窝焦数量。

2.6 创新成果

2011年至今,济钢炼铁厂共完成自主技术创新项目67项,其中1项获得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济钢重大科技进步项目奖,13项获得济钢科技进步奖。组织申报公司级以上技术鉴定的技术创新项目35 项,申报专利30 项,其中5 项专利已经获得授权,其余25项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以常宇为代表的配煤炼焦技术团队获得了山东省省管企业杰出创新团队奖,技术副厂长陈昌华获得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515项一线操作职工的创新创效项目获得炼铁厂蓝领创新奖,4 支团队获得济钢责任之星称号。

3 开展团队创新激发企业活力的思考

3.1 创造力开发学习教育机制

企业应该把区分不同层次,以开发全员创造力为目的的创造发明学教育列为职工教育的一项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营造人人思创造之事、人人争当创造之人的企业文化氛围。必须在观念、体制机制、技术、管理、文化等五个方面同时启动,创新效果才明显。

3.2 创新团队的组建与专门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系统技术的高度密集和高度集成,靠孤军奋战、个人奋斗已很难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针对项目情况,成立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项目。因此,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形成形式上灵活多样的专门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如进行专业知识深造,开展拓展知识面的培训,对同行业考察学习等。

3.3 创新课题的立题机制

立题是实现创新的重要一环。创新课题一般来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职工、科技工作者和有关单位,围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环境、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目标,自行选择创新题目;二是企业技术部门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当前实际,提出创新题目。要建立的立题机制,要保障提出的所有题目不被简单否决,要经过科技论证后决定怎么办。

3.4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

创新题目一经确立,由谁来完成创新任务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来说,围绕承担创新任务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有3 条途径:1)创新课题的提出者往往能担当起课题负责人的任务,再根据需要为其配备必要的相关专业人员,形成课题组。2)向专业技术职务受聘人员下达指令性课题,这是在对专业人才的学识、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过程,然后为其配备必要的相关专业人员,形成课题组。3)在不确定谁有能力承担课题任务的情况下实行课题公开招标,吸引有能力者参与,选定带头人应善于沟通协调且有一定技术素养。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就是通过制度保障,在形成课题组时,能够打破专业界限、部门界限,把需要的人才聚集起来,使他们放下原来的工作,专心至致地从事任务非常明确的创新活动。

3.5 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由于对创新成果的激励力度不够,曾经挫伤过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激励力度。其中,既包括按创造性劳动的贡献大小给予物质奖励,也包括为推崇创新者本人的创新进取精神授予的荣誉称号,使创新者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制定由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创新成果激励办法(制度),并据此执行奖励,以克服激励的随意性,使激励行为规范化、公开化。

4 结 语

济钢炼铁厂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充分挖掘现有条件的潜力,拓宽思路,主动出击,以团队创新的方式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激发了企业活力,优化了工艺流程,培养了创新人才,为企业战胜困难、走出低谷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猜你喜欢

炼铁厂济钢高炉
5100m3高炉长期休风快速恢复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停炉及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新疆喀炼铁厂铜铅锌矿床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判别
炼铁厂优化烧结技术的有效生产相关研究
山钢济钢瑞宝电气公司成为省级5G试点示范单位
济钢高炉排碱排锌技术措施
高炉前
济钢3#1750m3高炉操作制度的持续优化
济钢3#1750高炉热酸处理炉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