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
2013-04-09李瑞生段龙飞王新星
李瑞生,段龙飞,王新星
(1.天津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天津 300202;2.天津市水务局海河管理处,天津 300231;3.天津市水务局永定河管理处,天津 300131)
近年来,天津市经济连续保持高速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加,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出来。水污染表现在水环境恶化,使这个原本就缺水的城市供用水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河流污染的防治,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多方面关注。
1 天津河流污染现状
1.1 河流概况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冲”之称。流经天津的1 级河道有19 条,总长度为1 095.1 km,其中人工河道有子牙新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6 条,总长度为284.1 km;2 级河道有79 条,总长度为1 363.4 km。
1.2 河流污染状况
天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河道,使河水中的氮和磷元素集中升高,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2012年夏天,天津市中心城区21 条168.28 km 长2级河道爆发蓝藻,海河干流、北运河、子牙河、新开河4 条1 级河流46.9 km 长河道同时发生上述现象,这说明市区几乎所有河道都存在受污染情况。
2 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1 造成河流污染的污染源
河流污染是指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现象。污染源有以下几种:
(1)工业废水,主要集中在染整、制革、食品、造纸、电镀等污染性较高的行业。
(2)使用化肥、农药,是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
(3)畜牧废水,养殖产生的废水废物直接排放入河。
(4)家庭污水,有人体排泄物及清洁剂,含有致病微生物。
(5)天津中心城区暴雨过后雨水挟带大量城市污水排入全市的河道,加大雨季河流污染。
(6)垃圾渗出水,将垃圾场设置于河边,而且未予适当处理,其渗出水亦造成河流水体污染。
(7)其他污染源,如在河道中饲养家禽、家畜等非点污染源,都是河流的污染来源。
2.2 河流污染造成的危害
2.2.1 危害人的健康
被污染的水,通过饮用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镉污染的水会造成肾、骨骼病变;铅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慢性中毒,造成机体代谢障碍引发皮肤癌等等。
2.2.2 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体污染后,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工业企业效益降低;农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
2.2.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蓝藻爆发会导致大量鱼虾等水中生物缺氧而死,还会使河水变臭。蓝藻麻痹水中生物的神经,人吃了这类鱼虾对身体有害,严重的会致癌,皮肤直接接触后导致红疹等皮肤病。
2.2.4 河道污染影响城市形象
被污染的河道内,水体发黑,散发着臭气,死鱼漂浮在水面,滋生大量蚊虫。堤岸种植的绿化植物枯死。人们期望的水清岸绿的美景不再。
3 河流污染防治与治理
3.1 预防和治理河流污染的对策
3.1.1 政府应对河流污染负责
政府保证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发展产生的 “三废”对河流的污染负有领导责任。为此,要采取行政手段对河道水体污染实行问责制,目的是维护保持河流的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水环境。
3.1.2 在决策中重视水污染问题
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时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从政策上重视污水的出路。
3.1.3 用行政手段限制污水排放
根据企业用水性质制定污水排放考核指标。同时,要求对冷却水重复使用、经过处理的污水必须再利用。环保部门严格考核排放污水的指标,限制废水排入河道。
3.1.4 采用先进技术在源头控制污水的产生
面源污染是农村水污染主要源头,化肥、农药使用是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因素。30年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有的完全代替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技术,以致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加大了土壤和水的污染。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发展中建立“生态农业生产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有机肥料的使用,使用生物技术,以菌治虫、以虫治虫替代各种农药,减少面源污染。
3.1.5 加大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中心城区加大污水处理规模,提高污水处理量。新建城区、工业区、开发区在建污水处理厂中财政投入不足时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全面提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3.2 治理河流污染新机制广泛推行
江苏省针对河道污染严重造成太湖爆发蓝藻情况,创立一种新的机制“河长制”,从根本上治理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其他污染源。“河长制”让无锡市行政领导担任64 条河流的“河长”,真正把各项河道截污治污措施落实到位。
中国环境网2010年5月11日报道:“河长制”在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得到了广泛推行,对治理水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流水质也逐渐得到改善。江苏省无锡市13 条主要出入太湖河道均未出现劣Ⅴ类水质,28 条市级以上河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或逐步改善,而这正是无锡市实施“河长制”后取得的突出成绩。
云南省滇池的污染曾经非常严重。2008年3月“河长制”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出现在滇池治理措施中。经过1年多的实践,36 条出入滇池的河道74%以上水质得到了改善,其中15 条有了明显改善。滇池治理逐步走出困境。
由此可见,“河长制” 确实是推动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这个制度可以发现,“河长制”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这一要求,以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和考核刚性化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开辟了治理河流污染的新途径。
4 对天津市治理河流污染的建议
从天津河流总体情况来看,全年劣Ⅴ类水质约占56.5﹪,河道水体黑臭,环境卫生脏乱差。对水面、堤岸、水体、水质等水环境的治理,不是靠一个部门、一个文件就能解决。笔者认为,需要建立有效机制或体制。
4.1 推行行政领导任“河长”的河长制
无锡市创建治理河道的有效机制“河长制”适合天津的河流治理。“河长制”由各级政府领导担任“河长”,水务部门的领导任“河长助理”,实际是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政府职能与多个专业部门共同纳入河道治理。“河长制”表明了政府重视环保、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各级首长挂帅,有利于统筹各方资源,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解决好河流污染问题,保护好水环境。
4.2 “河长制”的工作重点是截污治污
“河长制”抓住了治水的关键点,不断加强截污、治污、控污、减污能力建设,多措并举,加大截污监管的力度,制定截污、治污、控污、减污的目标,做到限期达标。
中心城区和新建城区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确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建设和管理运行、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传统养殖业清理整顿、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等落实到位。
4.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河长制” 是通过系统工程实现截污、治污、控污、减污。这不是短期目标,而是长期任务,需要建立工作月报制、工作督察制、工作考核制等一系列相应制度,每2 个月对河道水质采样监测和排名通报1次,更确保了全市“河长制”的管理的公开和公平。
4.4 天津实行“河长制”的具体操作建议
4.4.1 成立组织机构
建立“河长制”机构,即由市领导组成“水环境领导小组”,由财政、环保、市政、园林、水务等部门组成河长制办公室,每条河都设立河长,公开发布,宣传到位,社会监督,做到有分工、有资金、有规划、有考核、有监督。
4.4.2 深入调查摸清情况
了解河道水质现状,开展河道排污口等污染源的排摸工作,掌握污染水体的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总量构成及分布状况,将河道信息全面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一河一档”。同时,及时掌握群众举报、水质考核、河道挂牌督办整改等工作信息,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3 指导督促综合治理
按照联系河道所在辖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计划”,研究确定联系、包干河道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和进度,做到“一河一策”。指导和督促属地责任主体采取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牢牢把握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控源、截污、纳管”的要求,以封堵入河排污口为工作核心环节,由河及岸,追溯源头,将各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4.4.4 协调解决实际难点
“河长制”建立现场巡查、信息交流等工作制度,随时掌握河道治理工作进展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横向和纵向协调职能,在舆论宣传、河道信息、水质监测、环保执法、项目安排、技术支撑、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切实帮助属地责任主体解决实际难点。
4.4.5 落实长效机制
督促属地认真履行河道建设、管理的职责,积极开展河道疏浚、绿化养护、渔业资源管理等水生态修复措施,强化河道保护和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督促属地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河道、堤岸保洁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完善对沿岸新增排污口“早发现、早处置、早封堵”的工作机制。
5 结语
目前,天津是严重缺水的城市,同时又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河流污染破坏了水环境,威胁着本市的用水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力度对全市入河的排污口门进行截污治污,对农业面源污染采取有效治理。多个城市治污实践证实,“河长制”确实是推动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建议天津市在治理河流污染上实行“河长制”,保护好水资源,管护好水环境,确保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