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2013-04-09肖北雁王文彬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年6期
关键词:定期检验维修保养特种设备

肖北雁 金 萍 王文彬

作者通联: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辽宁锦州市凌河区中央大街二段11-1号 121000

E-mail:307714291@qq.com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车辆”。特种设备广泛使用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装置和生活设施,鉴于特种设备具有较大危险性的特点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特殊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对其安全问题历来高度重视。因此,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让使用单位知晓、掌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至关重要。

一、接受、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条例》明确对特种设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可概括为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改造使用、检验、使用等7个环节。其中,设计、制造、安装已“先天”造就了特种设备的品质,检验、维修和改造则是“后天”确保其功能的保障,只有在使用环节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使用环节,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他们的重点工作是搞好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实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逐步建立使用环节的动态管理机制,接受和配合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水平。

二、履行定期检验义务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特种设备的缺陷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国家对其实施的是法定的强制性定期检验,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安全与经济运行的目的。因此,使用单位应做到:

(1)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根据使用单位自身的特点,安排定期检验计划,确保检验工作如期实施。

(2)主动与检验单位落实检验时间和有关的工作要求,检验单位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

(3)应按计划的检验时间停车检验。

(4)检验后,应针对特种设备技术状况和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报告,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符合使用要求的,及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出现故障或有异常情况时,使用单位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待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使用。

三、实施使用管理要点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已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由于其结构、种类和工况条件、用途各不相同,在各产业、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管理形式亦不尽相同,管理工作基础也各有特点。但在使用与管理上,都应以“一个夯实、二个求实、三个落实”、“正确使用”和“精心维修保养”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这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根本保障。

1.“一个夯实”的含义

“一个夯实”是指使用单位要夯实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即加强特种设备综合管理,掌握特种设备的准确底数。对使用单位来说,只有掌握各类特种设备的确切底数,才能逐台进行管理,避免产生漏洞。但在实际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着“底数不清,参数不准”的情况,特别是设备数量多、门类繁杂的单位,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安装位置及登记牌号等内容都不一致,“张冠李戴”现象严重,给注册登记和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为防止此类问题发生,除了要认真贯彻《条例》及特种设备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增强人们对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制观念和相关知识外,建议采用“表、证、档、账、标”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表”,即《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使用单位应准确填写与注册登记设备属性一致的原始参数及内容,管理人员应认真核对,并将其生成电子文件,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登记备案后存档。

(2)“证”,即《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特种设备在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记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档”,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按照《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要求,档案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建议和定期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附属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应按单台独立成册,按类别存放、记录和妥善保管,避免损坏和丢失。

(4)“账”,即《特种设备管理台账》。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将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按其属性、类别、系统等记入台账。应详细记载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牌号、安装具体位置和检验日期等内容,便于日常查阅。

(5)“标”,即《登记标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按《条例》、《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要求,对特种设备实行注册登记和定期检验制度,并发放《登记标志》、《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使用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将其置于该设备的明显位置上。

2.“二个求实”的要求

“二个求实”是使用单位求实有否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求实有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使用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安全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1)特种设备凭证使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分为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实施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办理使用登记证,是国家对特种设备使用采取行政管理和实施安全监察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行政规定,逐台(套)使用登记,促进使用单位合法使用特种设备。在使用登记时,对安全技术状况较好,没有缺陷危及使用安全的特种设备发放使用登记证,从行政和技术上明确了使用单位在正常的工作和操作条件下,可以使用该台(套)设备,期间还要履行定期检验的义务。为使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除了对本体要求外,还必须根据特种设备的各自特点,装设必要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表,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保证其灵敏可靠和正常运行,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人的因素决定一切,任何机械、设备都离不开人的监视、控制和操作。因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引起的机毁人亡事故屡见不鲜。故此应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基本理论和安全作业知识,做到“四懂四会”(懂特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用途和工作原理,会使用、保养、检查和排除故障)。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和安全规程,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或工艺生产记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操作,拒绝执行违章的指挥,积极主动参与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使用与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3.“三个落实”的内容

“三个落实”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党和国家历来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也会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因此,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

为进一步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法》中第五条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条例》第五条明确了“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的实施,对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地位进一步予以明确,无疑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分清工作职责,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便于实行技术、经济和安全责任考核。

(2)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是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国有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今天,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已趋向多元化发展。对某种(类)特种设备而言,拥有者可能是集团、有限责任制公司或个人,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对不同的企业、组织或个人来说,也有其不同的内容。就一般企业管理而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但必须遵循特种设备管理的一般原则,协调好与生产安技、财务、劳资、教育培训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密切的配合,能够共同推动和促进特种设备的使用实行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内,应根据本企业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及技术状况,指派相应数量具有特种设备基础与技术知识、懂业务管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从事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3)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随着现代化管理方法日趋完善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也越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各自的使用特点,逐步探索和适应其运行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消除企业内部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与生产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有效克服不讲责任、职责、工作效率与经济效果的不良现象。因此,科学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逐项落实执行,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重要条件和降低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由于特种设备各有其特点,使用范围广,使用单位错综复杂,从十几万人的特大型企业到个体私营业主,管理层次和管理形式都有所不同,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各不相同,但都应包括:①各级岗位责任制。这是使用单位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有利于分清工作职责,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便于实行技术、经济和安全责任考核;②基本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登记、备件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技术档案管理和统计报告等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实行,能够奠定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③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检验、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维修保养、改造、事故报告及接受安全监察等制度;④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这是保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做到安全运行和维持正常生产(使用)的先决条件;⑤应急预案。建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以及重点特种设备的监控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以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事故与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4.正确使用

特种设备的存在价值在于使用,而任何特种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特定的工作条件,其使用寿命长短,生产运行效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使用价值。虽然特种设备一般都给定了初始的使用寿命范围,但使用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的实际寿命,影响到正常生产(运行)秩序和经济效益。主要措施有:①正确确定使用条件,加强使用过程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压、超温、超负荷运转;②合理制定操作规程和严格执行;③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靠;④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旅游风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作业,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安全隔离区和明显的安全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防事故发生。

由于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运行伴随高度的危险性和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因此运营使用单位应做到:①每天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②应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③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熟悉上述设施的相关安全知识,并全面负责安全使用工作,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督促、检查安全使用情况;④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营救装备和急救物品;⑤乘客应遵守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工作人员应向游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5.精心维修保养

(1)特种设备使用后能否保持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达到安全经济运行,除了正确使用外,还必须精心做好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

(2)特种设备维修保养,是使用过程中自身的客观要求。鉴于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因操作条件变化,运动部件转动造成振动及运动磨损等,导致技术状况发生变化,甚至产生严重缺陷或隐患,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势必影响正常运转或引发事故。所以,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排除隐患或改善其使用状况,既能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损失,又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5)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形式是:①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②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单位进行的维修保养(电梯维修保养)。维修保养单位应当具有与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保养工作。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确定维修保养重点,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每台设备都能处于完好状态,能够延长运行周期和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定期检验维修保养特种设备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关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几点问题的探讨
氨制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相关问题分析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过程中几个疑难问题及处理
清洁工程——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下)
关于“对重缓冲距标识”项目的定期检验讨论
西部特种设备网
拖拉机维修保养10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