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检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2013-04-09辉白富权孙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年2期
关键词:劣化全员检修

李 辉白富权孙 莉

1.海卓力克工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

2.北京富力天创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现代化设备具有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精密化、自动化的特点,在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因停机损失大、维修难度与维修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而使生产陷于困境。为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通过有效的维修管理和设备的改善,保持设备精度、性能。在维修中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资金,降低维修成本,不断提高维修技能水平,使维修人员具有故障排除的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选定能预测故障和排除隐患的有效措施,都可使设备维修管理在企业生产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

一、维修体制的建立

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为追求目标的最佳维修方式,出发点是追求维修的经济性,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维修方式,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大小,采取不同的维修手段,使设备能够得到针对性维修。投产初期的任务是使设备运转稳定,实现手段是采用预防维修,也是生产维修制的核心,宗旨是有计划地把可能出现的故障和性能低下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到达稳定期后,为事前发现和找出隐患,开始实施设备的周期性点检及检察,将查出的隐患及时排除,使之复原。

1.故障管理的三个阶段

(1)初期故障阶段。故障发生大多是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等缺陷引起的,所以,应注意做好调整和改善维修工作。

(2)突发故障阶段。故障发生大多是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设备本身缺陷造成的,所以,应注意提高操作与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水平。

(3)磨损故障阶段。故障发生主要是设备磨损引起的,所以,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预防性检查、计划和改善性维修。

2.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对设备的影响

预防维修制与生产维修制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维修手段上,前者只包括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而后者还包括改善维修和预防性维护。实施预防维修制,应做好以下工作:

(1)设专职点检员。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检查,即点检。既为了取得设备状态的真实情况,也是开展预防维修活动的核心。

(2)根据点检员的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对设备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维修,以使设备事故和故障消除在发生之前,使主要零部件磨损程度快要达到极限之前及时予以修理或更换,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二、实施方案与过程

1.开展目的

(1)以维持设备性能为目的,把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

(2)根据维修中发现的问题,对设备进行改善,以提高维修效果。

2.具体内容

(1)抑制设备性能劣化,即通过日常保全来延缓与推迟设备性能的劣化。

(2)测定设备性能的劣化程度,由于设备使用中总有趋于劣化的过程,所以到一定时期后要进行一次测定,即通过定期保全来掌握设备已劣化到什么程度,离劣化极限还相差多少。

(3)消除劣化,经测定后,如果设备已达到需要修复或损坏程度时,再进行更换或修复,即通过修理等手段来消除设备的劣化问题。

3.维修人员职责

(1)抑制设备性能劣化主要由生产方担当,如果生产人员难以担当的,可由跟班的抢修人员或值班维修工担当。

(2)测定设备性能劣化程度由点检方担当,有些无力担当的项目,可委托检修人员担当。

(3)消除设备劣化主要靠检修人员担当。

三、全员参加的设备维修管理

维修工作的目标就是谋求用最少的费用,达到最高的作业效率。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贯彻TPM,而TPM的最大特点是全员管理,即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关心和参加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1.全员参加的特点

(1)凡与设备有关的操作人员除正确使用设备外,还要承担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点检等,并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和创建文明班组的条件之一。为便于执行,生产方和维修方可详细制定项目内容,达到分工协作和协调一体的目的。

(2)一切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职能部门,应从各自不同角度参加设备维修管理,具体做法应在各专业管理制度中有明文规定,并确定其与设备车间(机动科)的业务关系。

(3)把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纳入公司(或总厂)及二级厂的生产经营计划中,并把设备维修管理目标作为公司总经理及二级厂长的任期目标。

2.需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中,设备维护的重心应落在生产方身上,强化“操作者自主维修”,让他们参加设备管理。生产人员参加设备维护,并不是单纯为分担维修人员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故障的预防。因为生产人员成天操作设备,最了解设备情况,是搞好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是设备维护的第一道防线。为此,生产与维修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树立一体化的思想,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四、实施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的实质是以预防检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主要工作是点检和定修。首先是推行全员维修制。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参加设备维护工作,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具体内容和要求由操作与维修人员协商确定,两个部门要签订生产和维修分工协议。其次,是实行预防性管理。通过点检人员的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保证正常生产和降低维修费用。第三,是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搞好计划性检修。包括:①合理精确地制订(年)修计划,统一设定定修模型,即修理周期、时间和人数,并由生产计划部门确认,做到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不因设备检修而打乱生产计划,力求减少或避免机会损失和能源损失。②为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以有限的人力资源完成检修工作,需对检修工程计划实施科学编制、工程项目委托、施工前后安全确认、施工配合等,各项工作应按相关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

1.点检部位

设备在运转和生产过程中会逐渐劣化,具体表现有磨损、腐蚀、变形、断裂、熔损、烧损、绝缘老化、异常振动等,这种劣化现象是必然的,既会导致设备性能及精度下降,还可能诱发故障和产品质量降低。常见劣化部位是:回转部分,如各类轴承、轴套等;滑动部分,如导轨面、滑块等;传动部分,如压下丝母、齿轮、齿条等;荷重支撑部分,如轧机牌坊、剪床刃台等;与原材料相接触部分,如传送皮带、辊道等;受介质腐蚀部分,如水、风、气各类管道、阀门等;电气部分,如绝缘不良、烧损、短路、断线、整流不良等。

2.劣化原因与分析

设备劣化多半不是偶发的,只要在正确操作和按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条件下,各部位的劣化只是个渐变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延缓或推迟劣化发生。如果能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对相应部位进行必要的预防检查,则设备的劣化过程是可以掌握的,甚至是可以预知的。只要在设备发生故障和劣化之前进行相应的维修,故障和劣化就可以避免。

3.点检途径与要求

除依靠人的感官及相关工具进行点检外,还应致力于不断开发更为科学的设备诊断技术,其目的是为掌握设备的状态而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或及时查清设备异常的原因。根据点检的周期和方法,分为日常、定期和精密点检。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及维修技术的日益提高,对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但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还需做到多能化,能够胜任满负荷及高效率的工作,使他们在企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劣化全员检修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基于S形试件五轴数控机床动态性能劣化评价
检修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跨海桥梁混凝土劣化分析及预养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八钢2500m3高炉适应焦炭质量劣化的生产实践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