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探讨

2013-04-09峰赵伟明王

湖南水利水电 2013年2期
关键词:节水型节水用水

何 峰赵伟明王 琳

(1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市 410114;2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长沙市 410007)

1 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

湖南省属于中国中部地区,地处长江中游以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面积21.19万km2。省内河流众多,1 000 km2以上河流5 341条,10 000 km2以上河流9条,区域内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 450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 689亿m3,受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全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多雨区径流深达1 500 mm以上,少雨区径流深少于800 mm,年内降水的70%集中在4~9月。年际之间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变化较大,造成丰水年雨水过多,易产生洪涝;少水年雨水过少,导致干旱缺水。近期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连年丰水或连年枯水现象时有发生。“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仍然制约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省建成各类水库13 325座,总库容391.94亿m3;水轮泵站3420处,排灌机械保有量329.97万kW;大小水电站4 801处,总装机达424.94万kW。万亩以上灌区348处,设计灌溉面积277.77万hm2,达到有效灌溉面积269.69万hm2,旱涝保收面积216.82万hm2。据统计,2010年全省利用地表水供水302.1亿m3,地下水供水20.2亿m3,全社会用水总量为322.3亿m3,全省年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3%。在全省监测河长中,全年Ⅱ类水质河长占31.3%;Ⅲ类水质河长占44.6%;Ⅳ类水质河长占7.9%;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6.2%。受污染水域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氨氮、石油类、总磷、溶解氧等。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

年内降雨的60%~80%集中在4~9月,大量的水资源以洪水呈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全省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在(0.10~0.25)之间,大部分地区在(0.15~0.20)之间。全省各雨量站最大年降水量一般在(1 500~2 500)mm之间,最小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300)mm之间,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1~4倍,在空间上,不同地区相差悬殊,多雨区降雨量2 300 mm以上,而少雨区降雨量不足1 000 mm。一般山地较丰,而湖区、丘陵地区较少。同时由于多年来河道砂石资源大量开采,以及河道的冲刷,导致了河床变化,河势及水流流态改变,枯季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枯水问题突出,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凸显。

(2)用水效率与效益不高。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湖南省属于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量相对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的用水习惯,节水意识相对淡薄,用水效率效益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1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223 m3,折合单方水可产生GDP约为40元,还达不到2007年全国单方水43元的平均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143 m3,比2007年全国122 m3的平均水平还高,全省现状工业用水重复率仅在25%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全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在20%以上[2]。全省用水效率与国内一些用水效率较高的省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3)水环境质量较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用水量急剧增加,大量工业废水、城镇建设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的滥用,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导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仍有发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省Ⅴ类及劣Ⅴ类水质评价河长比例高居难下,2010年全省监测评价河段中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仍占了18.6%。

(4)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

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状态,涉水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与水污染防治方面缺乏部门协商、沟通的平台,管理事权尚未未理顺;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这种对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弊端,造成了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产业布局不合理等现象[3]。

3 湖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

湖南省近年来十分重视节约用水工作,加强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等载体建设,落实各项用水制度,大力普及节水技术,全面节约各类用水。在节水型农业建设中,主要采取以节水增产为目标对灌区进行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建设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工程。在节水型工业建设中,主要是控制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限制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上马,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对企业的用水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促进企业节水技术升级、工艺改造、设备更新,逐步淘汰耗水大、技术落后的工业设备,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及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促进污水、废水处理回用。强化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和建立完善用水计量体系,改进不合理用水因素。制定合理水价,运用经济手段推动节水事业发展。在节水型城市建设中,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为试点,编制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组织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家庭”、“节水型高校”等创建活动。通过实施以上节水措施,湖南省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4 湖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对策与建议

(1)建立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从传统用水粗放型社会旧体制走向节水型社会新体制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必须制度先行。需要经历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创新。建设制度解决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机制问题,同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力度,规范和约束各行业、社会成员的用水行为,实现全过程和全面节水,使节水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6-7]。根据湖南省节水型建设的现状,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取用水计量控制管理办法、水价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进一步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使节水型社会走上法制化、民主化的轨道。在长沙、湘潭及岳阳市等地开展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试点,按照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逐步实现城乡水资源综合评价、规划、开发、利用、配置、保护的统一管理;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统一管理;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的统一管理;法规、政策、制度、标准、定额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其他市(州)立足本地实际情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改革运营机制,稳步推进水务一体化工作。同时,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启动湘江流域综合管理工作,编制《湘江流域管理规划》,《湘江水量分配方案》、《湘江枯水期水资源调度方案》等,启动《湘江流域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探讨建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实施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推进流域防洪、水资源、水环境、湿地保护以及航运、渔业等综合管理。

(2)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明晰水权是管理的基础,通常以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来体现,这是我国水权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水权管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确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一套是宏观的总量控制指标,把用水指标逐级分解,把水资源的使用权量化到每个流域、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单位,层层有控制指标;另一套是定额管理指标,结合总量指标,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两套指标同时实施,实行总量和定额双控制,把水权落实到每一个用水单元。第二是运用多种手段保障水权的实施。两套指标确立后,就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使控制指标成为每一个用水单元的权利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特别强调经济手段的运用,实行基本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第三是允许水权流转形成水市场。用水户和用水单元节约的水量可以有偿转让,这样就形成了水权市场。水权市场可以发生在用水的各个层面,例如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单位之间、用户之间。

(3)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各地区应在现有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下重新审视发展战略,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在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要求优先满足生活和生态用水,其次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实现“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的转变,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

(4)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

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为制度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和工程保障。大力开发与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如:工业节水、自动监测控制、农业节水灌溉、中水回用等。加大城市管网、农业灌溉渠系改造力度,降低漏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计量、监控和调度设施建设,实现包括水质在内的水文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形成实时监控网络,为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提供硬件支撑。在河流上游地区加大蓄水工程的建设,开源与节流并举;中游地区以兴建引提供水工程为主,提高防洪抗旱和供水能力;下游地区加强引排水工程的改造和供水水源地的建设,强调节水和治污工程建设,以挖潜配套和技术改造为主,加强引排水工程的改造。针对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特点,采取有效节水措施,加强治污工程建设,遏制水质恶化趋势,保证供水质量,增加引水供水能力,保障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长、株、潭等重点城市备用水源地,增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完善城市在缺水期和发生水污染事件时水资源调度的应急预案,科学调度水资源,有效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5)发挥市场作用,建立良性循环的水价和投入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工业、城乡生活用水的各个方面,需拓宽资金渠道并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节水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根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建立包括水费、水资源费、财政经费和社会资金等多渠道、多元化的节水投入体系。发挥水价杠杆作用。水价作为配置水资源的重要经济手段,与节水密切相关,水价的作用贯穿于节水采取的非工程措施中,水价的调整对节水工程措施的实施也有促进作用。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适度调整供水价格,使水价逐步向供水成本价靠近,加快由供给水向商品水的转变。应尽快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征收累进水价。强化对水费、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严格按计量收费,依靠价格杠杆促进全社会节水。水价政策,要尽量反映出水资源的地区差异性、社会经济的地区差异性、行业用水差异性,同时要建立对节水先进单位降低水价或免收的奖励机制。湖南省水资源季节性变化突出可以积极开展季节性水价探索研究[8]。

(6)建立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形成节水的社会风尚和文明消费方式。

节水文化是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水的精神祈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种内在动力[9]。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以及将节约用水纳入基础教育,使人们由过去把水作为一般性资源认识向战略性资源认识的转变,由过去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由过去主要依靠增量解决资源短缺向更加重视节约和替代的转变。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提倡节约用水的文明消费方式,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使节水意识和行为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节水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5 结 语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 “两型社会”试验区,2011年湖南省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改革试点省,围绕“四化两型”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绿色湖南”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管理体系,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需要在用水总量控制上,建立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制度,健全严格计划用水、取水许可限批、地下水管理等制度,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加以管控;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完善用水定额、节水设施“三同时”、节水技术推广、节水激励制度,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综合治理,以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以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湖南“绿色崛起”的强劲动力,也是保障湖南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力支撑。

1 郭世民.湖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5,(6).

2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经验集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 陈莹.节水型社会系统理论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45-46.

4 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

5 王汉祯.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6 王浩,杨贵羽.二元水循环条件下水资源管理理念的初步探索[J].自然,2010,32(3).

7 徐春晓,李云玲,孙素艳.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用水效率控制[J].中国水利,2011,(23).

8 刘七军,李锋瑞.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J].冰川冻土,2010,32(6).

9 游春炎.刍议节水型社会建设[J].发展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节水型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型抽水马桶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