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理念下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探讨:以黄龙溪新农村综合体总体规划为例
2013-04-09杨云川
杨云川,苏 军
(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1 议题背景
“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成都乡村第三产业发展,在城乡统筹的举国战略指引下,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涌现出了一批以青城山、郫县、三圣乡、龙泉驿四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代表的新型乡村旅游示范点。依照其发展阶段和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餐饮接待、观光游憩为主的郫县农科村农家乐的发源地[1];第二代是以城乡结合部的近郊休闲度假为主的三圣乡及198区域(都市型乡村旅游);第三代是以西岭雪山、三岔湖等周边生态等旅游资源富集区域为依托形成的中远郊综合乡村旅游度假,在产品形态上注重环境与旅游项目的融合。
2“慢城”理念导向的规划模式兴起
2.1 传统小城镇总规向“新农村综合体”方式的转变
本文采用打破传统的村镇体系概念的方式,摒弃原有的“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村镇体系模式,而是按照新农村综合体理念,由人口规模、公共设施服务、功能联系为标准形成新型乡村社区聚落,构成“新农村综合体——农村新型社区——安置区”三级结构的全新村镇体系,以期实现人口聚集、配套共享、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的规划目标。
2.2“慢城”理念引入国内小城镇规划
“慢城”理念核心:延续地方文脉,保持传统和特色,抵御城市同质化,同时提倡环保。
伴随现代资源共享的是地域性和地区民族性被取代,而在物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地方文脉的阻断和文化的趋同逐渐回到人们视野。在西方率先诞生了一种新的城市运营和建设管理模式,倡导地域独立性,鼓励现代有机产业和循环产业,提倡“慢”节奏的低碳生活[2]。须在6个政策:环境立法、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品质、本土产品、热情友好和知识教育方面,提交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价报告,并经相关的慢城协会视察批准[3]。
国内对“慢城”理念的引入源于2010年11月,江苏桠溪镇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慢城”称号,从此“慢城”被逐渐引入规划设计的实践中,而相关理论研究却较少。
3“黄龙慢城”——黄龙溪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实践
3.1“慢城”理念下新农村综合体的核心要素发展策略
3.1.1 一三互动、三产协同的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发展现状:总规基本确立其“312”的产业结构。镇域形成以旅游活动衍生的服务、加工、商贸支柱产业;依托旅游,调整基础农业、林果茶产业、观光农业的补充配套;提升少量第二产业为辅助[4]。
新农村综合体产业发展规划:在原镇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综合体的产业发展要求促进产业升级。集镇板块为传统古镇旅游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密集区;示范板块依托古佛洞景区和天然有机农业项目发展乡村田园旅游度假产业和有机观光示范农业;同时,周边村落升级传统农业,逐步推广有机观光农业,提升村落风貌与服务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3.1.2 全域游走的旅游发展策略
黄龙溪镇域旅游主要以锦江为脉络,以黄龙溪古镇为核心景源,形成了以古镇旅游服务区为核心,周边生态观光山林为基底,古镇景区与农业观光区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新农村综合体旅游发展规划按新农村综合体的要求,延长原旅游产业链,完善、丰富景点,新建旅游设施,实现提档升级。
3.1.3 设施共享、协同配套的公共设施发展策略
公共设施布局形成华严、古佛、川江、响水四个规模型社区,其他村落相对集中。其中古佛社区人口规模8 000人,沿锦江形成村民居住服务用地,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该区域是未来黄龙溪镇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着力点。
新农村综合体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按新农村综合体的要求,妥善安置居民、整体配套,全域提档公共服务品质,解决居民生活配套问题。各版块功能定位为:古镇、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功能;嘉禾新城综合服务中心——行政中心功能、生活配套中心功能;古佛村社区服务点——生产生活配套功能;青山、联合社区服务点——生活配套功能;大河社区服务点——生活配套功能。
3.2 特色化的空间策略——“游走系统”建立
3.2.1 全域游走主题分区
游走系统定义:充分利用城市开敞空间,如道路、广场、水域等,建立一个展示、体验城市特色的集交通、休闲、运动等城市功能的外部空间系统。片区分为黄龙古镇游走主题区——以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古镇休闲、街巷空间为特征的传统场镇游走区域;黄龙新城(嘉禾)游走主题区——城镇景观为主题的游走区域;天然慢城游走主题区——田园休闲、农业景观、综合度假为特征的游走区域;两点:田园村落2个。以集中社区及新农村建设景观风貌为特征的游走区域。
3.2.2 全域游走交通组织
以串联综合体的滨河绿道、田园绿道、水上游走线路到达交通及内部道路为骨架,规划人-车交通、快-慢交通相互和谐共生的多级游走系统,构建游走一体、景观多元、工具环保、管理人性、设施科技、安全宜人、低碳和谐的游走交通系统。
3.3 核心片区游走系统深化建立措施
3.3.1 游走节点设置
祈福文化园游走节点:以古佛商街为轴线,联系祈福文化园、禅茶天地等旅游接待设施,是体验商旅文化、活力生活的主要游走组团;国际高端低碳度假酒店游走节点:以5星级酒店标准建立度假主题酒店,通过架空步道联系四季稻谷景观,环境融入稻田之中,是最具风貌和高端消费品质的节点;安置片区游走节点:包括安置场镇和景观花田,形成特色餐饮、农桑体验、村民聚居与旅游接待组团,通过田园步道重点展示世外桃源的生活场景和特色乡村风貌。
3.3.2 游走交通组织
通过主干道(人车混行)的交通路径和绿道,构建完整的开放空间体系,联系各个组团、商业休闲功能以及广场与绿化空间。其中绿道采用人行、自行车、电瓶车。游人与居民可在此游走系统中感受风土人情、领略区域的自然生态、参与各节点的主题体验,是一个集交通、旅游、餐饮、娱乐、商业为一体的有机综合系统。
组团道路主要包括滨水绿道、丘地绿道、田园绿道三类。“滨水绿道”是通过对塘堰、河流、水网及防洪堤的景观处理,形成滨水骑行与水上游憩的主要空间;“丘地绿道”结合丘地外围绿化生态本地,串联入口节点与有机农业区,种植主题不同农业景观,在高处俯瞰田园山水形态;“田园绿道”基于场镇、花田、湿地及酒店区的内部道路,深入社区、串联特色“微田园”与主题节点,感受漫城乡村生活的游憩系统。
游走交通方式:各主要节点采用观光电瓶车、自行车、骑马、水上交通、观景热气球及步行6种低碳的交通方式。组团间的交通主要依靠观光电瓶车,组团内主要为自行车及步行。游走综合服务点包括小卖部、休息点、自行车租赁点、电瓶车上下点、公厕、停车场等功能,游走综合服务点按300~800 m半径设置,结合景观节点,方便换乘和游览活动。
3.3.3 重要游走空间
(1)慢城阳台。利用丘地、滨水环境等不同角度,打造感受“立体山水”的观景阳台。“重要瞰景阳台”在重要的观景节点修建瞰景阁或全景阳台,在感受清平的同时成为漫城的景观节点;“滨水阳台”通过滨水栈道与观景挑台,形成视野开阔、可游走、体验、感受的空间节点;“丘地阳台”在高处控制整体视线通廊,结合健康绿道,形成俯瞰田园和锦江山水格局的停留节点。
(2)绿地与田园。通过以山水田园为基底的绿地系统,营造“天然慢城”意向的特色绿地系统。“景观田园绿地”沿锦江西岸,对现状农田进行整治,形成面向双黄路的开敞养生田园景观;“生态绿地”对原有丘地区进行生态保护复建,成为可供休闲与游憩的健康绿地;“慢城休闲绿地”在主要的绿地空间,形成可供人们休闲、停留、观景的节点绿地;“微田园”将小镇、安置区和度假区外部小型荒弃地改造为微型田园景观,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精品田园庭院,彰显“天然慢城”整体意向。
4 结束语
黄龙溪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组织模式是成都平原地区乡村发展形态的典型代表,对黄龙溪的规划探索是对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政策下的一种新的尝试。意图采用一种新的镇乡体系模式,找到一种更适应城市“第三空间”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满足其产业发展诉求,构建出与城镇生态维育和发展需求一体化目标相适应的规划策略,旨在为国内其它农业人口聚集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魏薇.基于城郊休闲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7)
[2]朱晓清.国外慢城发展情况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1(4)
[3]栾习芹.慢城运动引领城市新生活——意大利满城生活侧记[J]. 世界科学,2008(2)
[4]陆柳.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