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喉切除患者术后临床护理

2013-04-09翟建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分泌物负压套管

翟建华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首选。喉切除术后因呼吸道改变,语言交流障碍,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再加上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并伴有其他病症,因此对喉切除老年患者加强术后护理非常必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我科自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了62例老年喉癌患者,术后根据老年人特点,在原有护理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喉切除患者中,男57例,女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行水平半喉切除术19例;垂直半喉切除术31例;行全喉切除术12例,伴颈部廓清术5例。伴有高血压、心脏病11例,糖尿病6例,肺部疾病3例。

2 护理措施

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毕回病房后,给予心电监测,氧气吸入,注意保暖。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多种疾病,容易引起低氧血症,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为患者制定不同的吸氧浓度及方式。因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使血压、血糖进一步升高,心率增快,因此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特别注意心电图及血压的变化,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变化,随时掌握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术后寒颤可使患者短时间内耗氧量剧增,使许多老年患者,尤其是伴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发生危险[1],因此注意加强保暖。老年患者身体笨重,活动不灵便,应加上床档防止坠床。随时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 体位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清醒后可适当抬高头部,次日可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保持头颈前倾位,降低切口处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活动少,容易引起压疮、肺部感染,因此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除,并给予适当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2.3 引流管的护理 因老年患者身体笨拙,动作迟缓,在翻身、活动时,注意防止胃肠减压管、全喉切除术或行颈部廓清术患者术腔放置的负压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引流管脱出。用别针或胶带固定好,尽量留出回旋余地。有些老年患者意识低下,当感觉不适时可能随手就想拔管。所以在观察引流液的色、量的同时更应注意防范自主拔管。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喉切除术后,患者通过气管套管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需要及时吸痰,定期清理消毒内套管,保持气道湿化。

2.4.1 吸痰护理 老年喉癌患者因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常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尤其是伴有肺病的患者,大量痰液潴留在下呼吸道,但无明显咳嗽,加上对二氧化碳潴留不敏感,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尤其手术当日,术后渗血,有凝血块产生,容易堵塞套管,因此应依据痰液情况及时吸痰。老年患者耐受能力差,吸痰前一定注意给予吸氧,吸痰的同时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发现缺氧,停止吸痰。以下有三种吸痰方法,比较适合于老年患者。(1)套管内吸痰。术后2 h内血性分泌物较多,当分泌物大量涌出时,先开放负压,边进边吸,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套管长度,反复上下吸引,将套管内痰液吸尽。口腔有大量痰液时及时吸出。(2)套管下1~2 cm吸痰。当套管内未吸出痰液,但患者仍诉有痰、憋气时,应靠近患者,细听气道有无痰鸣音,若有,应给予套管下1~2 cm吸痰,先关闭负压,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内套管末端再延长1~2 cm,开放负压,边吸边退,旋转上提。此种吸痰深度对气管黏膜损伤小,且效果好[2]。(3)深部吸痰。当患者感觉憋气,经上述两种吸痰方法未能吸出痰液,并给予吸氧、抬高床头等措施后,憋气仍无缓解时,应考虑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给予深部吸痰。先吸氧,关闭负压,快速轻柔将吸痰管向深部插入,当有阻力时向后回抽1~2 cm,开放负压,边吸边旋转慢慢退出,遇有分泌物多时,稍作停留。切忌上下抽吸,若痰液未吸尽,可抽出吸痰管,吸氧后再吸1次。注意吸痰前后给予吸氧,每次吸痰不超过 15 s,负压范围在 10.6 ~16.0 kPa[3]。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稍有不适,不能耐受,术后颈部加压包扎后敷料压迫也会感觉憋气,可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听有无痰鸣音、吸痰有无痰液吸出等,做出鉴别诊断。应针对老年人情况耐心为患者解释,说明加压包扎压迫止血的作用,并嘱家属注意防范老年患者自主松动。

2.4.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4.2.1 气道湿化。患者术后呼吸通过气管套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未经鼻咽部过滤、湿化,易引起套管内痰液干燥、结痂,尤其是老年患者体弱无力,自主活动少,痰多淤积,因此更应做好气道湿化,使痰液稀释,降低痰液黏稠度,有利于痰液排除,减少痰痂形成,防止堵管。在做好空气湿化、气管滴药、气管套管口覆盖湿纱布的同时,加强雾化吸入,雾化时嘱患者做深呼吸,使药液充分吸入达深部。雾化后扣击背部,使稀释的痰液松动脱落,由末端支气管向上一级支气管排出[4]。由于老年患者咳嗽无力,滴药后呛咳特别痛苦。因此对气管滴药不耐受、滴药少的患者增加雾化次数,一般4~6次/d,40~60 min/次[5]。气道湿化后患者分泌物增多,注意及时吸痰。本组病例中有2例老年患者因气道湿化不足,产生痰痂,发生呼吸困难,后经立即拔出内套管,充分湿化气道,深部吸痰,吸出痰痂后症状缓解。

2.4.2.2 清洗消毒内套管。防止痰液黏稠结痂堵塞套管,每天清洗消毒4~6次,消毒后及时放回内套管,一般不超过30 min,防止外套管内分泌物干燥结痂使内套管无法放入。

2.4.2.3 防止脱管引起窒息 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老年患者,因年龄大、意识低下、反应迟钝,感觉不适时,可能无意识拔管,应专人护理,做好防范。气管套管因剧烈咳嗽、翻身扭扯或系带过松都可使套管脱出。因此术后第2 d调整一下系带松紧度,在剧烈咳嗽时用手轻按套管底板,防止套管脱出,发生窒息。本组1例老年患者,术后无意中拔管,因发现及时,紧急处理,未造成意外。

2.4.3 指导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痰。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肺功能不良,咳嗽无力,使得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因此在做好常规气道湿化的同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训练,有利于改善肺部气流量,减少残气量,改善缺氧,利于排痰。自行咳痰可避免吸痰引起的气道刺激,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方法:使老年患者取坐位,上身前倾,做几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 s,再进行短促有力咳嗽2~3次,将痰从肺部咳出。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2.5 饮食护理

2.5.1 老年患者体质差,术前多存在营养不良,加上手术引起高分解代谢,营养缺乏极易发生,因此术后24 h通过鼻饲给予营养饮食。选择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平衡饮食,富含蛋白质、糖和少量脂肪,易于消化吸收。对于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首选匀浆膳鼻饲,若不能耐受匀浆膳的患者,依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素,并在餐间喂入鸡汤、鱼汤、排骨汤、果汁等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6]。

2.5.2 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应根据个人情况,少量分次给予鼻饲,防止腹泻发生。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延长插管深度8~10 cm,鼻饲速度不宜过快,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8~40℃,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鼻饲前彻底吸痰,鼻饲中不吸痰、鼻饲后30~60 min不挪动患者,注意防范食物反流和误吸。

2.6 出院指导

2.6.1 出院时做好宣教,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造成肺部感染,因此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居住环境舒适洁净,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每日1~2次,每次15~30 min,室内干燥时可用加湿器或拖湿地板。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

2.6.2 出院前强调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性。嘱患者头部不能剧烈摇动防止脱管。教会患者家属气管套管的清洗、消毒及取放方法,气管内滴药、吸痰的注意事项,怎样更换套管垫布,注意套管系带的松紧度防止脱管。外出时应用纱布遮盖套管口,防止异物灰尘进入。

2.6.3 加强营养,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需要,选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嘱患者适当多饮水,每日1500 ml,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并降低痰液黏稠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6.4 全喉切除患者,应教会怎样练习食管发音,逐渐恢复语言功能。定期复诊,教会简单的颈部触摸方法,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包块及时就诊。指导患者放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 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9(23):712-714.

[2] 关 纯,魏瑛琪,苏 莉.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9):1707-1710.

[3] 蒋丰亦.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吸引负压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6,20(2):387-388.

[4] 董佩芳,沈林美.雾化吸入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2-493.

[5] 龚绍荣,蔡军红,彭海艳,等.人工气道按需湿化及吸痰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28.

[6] 陈仁惇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54-257.

猜你喜欢

分泌物负压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