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墙体裂缝分析及防治
2013-04-09苗琳琳何玉娟
□苗琳琳 何玉娟
砌块是新型砌体材料,和黏土砖相比有许多优点,因自重轻,保湿性能好,节约能源及造价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设计失误,施工工艺不规范及材质问题,致使建筑物出现裂缝、外墙渗漏等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砌块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对砌块的正确使用有所帮助。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砌块材质存在问题
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块主要是轻骨料混凝土。由于轻质砌块容重轻,用作非承重墙体比红砖有较大优越性,但也有以下缺点:
1.收缩率比黏土砖大。随着含水率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这类干缩变形易引起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2.砌块受潮后会出现二次收缩、干缩变形,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3.砌块砌体抗拉及抗剪的强度只有黏土砖的50%。
4.砌块质量不稳定。由于砌体自身的一些缺陷,引起一些裂缝,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1~2 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裂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等。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二)构造设计存在问题
1.忽视抗裂构造措施。设计者一般认为砌体的选用比较简单,重视强度设计,很少单独提出有关裂缝要求和防治措施,认为裂缝的危险只是潜在的,不影响结构安全。
2.设计存在一定缺陷。由于设计单位对新型材料认识不足,对设计技巧、裂缝预防缺少经验,容易存在以下问题:门窗洞口及预留洞部位是应力集中区,不采取有效的拉结加强措施,会因撞击振动产生开裂;屋面板四周(即外侧框架梁)以及女儿墙均为外露面,难以形成保温隔热措施,因上下温差产生变形,出现裂缝;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排水及滴水等构造措施使墙体渗漏。
(三)施工工艺存在问题
由于施工单位一直以砌筑黏土砖为主,没有掌握新型轻质砌块砌筑方法及抹灰施工方法,现场的技术交底没有跟上,实践经验不足,施工方法、工具、砂浆等都沿用了粘土烧结砖的一贯做法,对日砌筑高度、温度控制缺乏经验,加上施工过程中水平灰缝、竖向灰缝不饱满,减弱了墙体的抗剪能力,以及工人砌筑水平的不稳定,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二、裂缝防治措施
控制砌块裂缝的产生,要从材料、设计、施工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材质的砌块执行相应的砌筑规模、标准,并制定具体的措施。
(一)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轻质砌块的质量性能有抗压强度、收缩、抗冻、抗碳性等指标,对于墙体裂缝的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收缩性,而相对含水率是反映收缩性的指标。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在28 天龄期内收缩量大,产品必须经28 天养护后方可出厂,施工单位要切实把好进场验收关,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二)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设计单位必须以建筑设计为重点,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和相应的构造措施。设计人员可根据《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构造》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各种材料的特性,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设计应尽量减少屋面结构外露部分。
(三)施工工艺的控制措施
1.严格检查砌块的稳定期。由于轻质砌块在28 天龄期内收缩量很大,因此规范要求施工时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 天。许多厂家往往忽视此项规定,生产紧张时,砌块往往提前出厂。施工方应在材料已达到使用龄期,体积基本稳定,干缩变形较小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2.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轻质砌块使用前对含水率有苛刻要求,要严格按照不同砌块控制其上墙的含水率。除选用含水率符合标准的产品外,在砌块上墙前必须做好防水措施,尽量避免雨期施工淋湿砌块,致使墙体因收缩开裂。
3.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必须根据轻质砌块干缩变形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对于砌块的砌筑及洞口清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施工现场砌块应严格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6m),并采取防雷、防淋雨措施。砌筑前砌块不能洒水淋湿,以防相对含水率超标。二是砌筑时应尽量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灰缝饱满,以确保墙体质量。三是针对不同材料,严格控制不同的日砌筑高度,墙顶3m 高的砌体必须隔日抓紧砌筑,避免引起结合部位开裂。四是不能随意砍凿砌块,禁止采用不同材料混砌,否则容易造成墙体开裂。五是砌块与混凝土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要增加拉结钢筋,锚固钢筋必须砌入水平灰缝内。六是严格控制墙体空洞预留及开槽的处理,避免削弱墙体强度,对洞口边空心砌块应进行填实及加设边框等处理,以确保墙体整体性。
综上所述,造成砌块墙体开裂的原因很多,但只要我们严格执行有关砌体规范,从材料、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层层把关,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就能消除断裂砌块、墙体裂缝的通病,从而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