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汾市中小河流治理的思考
2013-04-08郭春兴
郭春兴
(临汾市水利局 山西临汾 041000)
河道是指河水流经的线路,在全流域中地势最低。临汾市河道比降差异大,河水含沙量高,水位洪枯变幅大,季节变化明显,水土流失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长期未得到系统治理,部分河道淤积、变窄,水生态环境恶化,不少河流已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制约城市发展。80年代以后,山西省在河道治理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发挥其防洪、改造滩地、林业及经济多重效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临汾市又是山西省河道治理开展较好的地市之一。成绩固然可喜,但仍应该理性看待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临汾市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汾市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群众的防洪意识比较淡薄。上世纪60年代后,洪水相对减少,一些河道多年未出现险情,使人们放松了警惕。直到80年代再次敲响警钟。1982年7月29日—8月5日,临汾地区普降大雨,降雨量150mm;1993年8月4日,汾河干流形成较大洪水,使沿河霍县、洪洞、临汾、襄汾、曲沃、侯马6县市44个乡镇、275个村庄、34.28万人受灾,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4亿元。
(2)征地协调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堤防护堤地范围内的土地被沿堤集体、农民甚至其他社会组织占用,使征地成本增加,各县地方政府望而生畏,确权划界一时不能实现,给堤防安全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例如浍河曲沃段河道治理工程,交里桥南有500m地段,因占地赔偿问题,迟迟未能协调好,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卫村因地面附着经济作物——葡萄,征地协调难度也较大。昕水河蒲县南桃湾段河道治理工程,河西村和冯家坡地段,因与邻近土地赔偿标准不一导致协调困难等。
(3)市县自筹资金到位困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属于中央公益性项目,中央资金及山西省水资源费能解决大部分的资金问题,但仍需部分市县自筹资金。部分贫困县财政收入有限,筹集资金困难,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4)水体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由于长期无径流,一些河道成了排污渠道,超出了其自然分解能力。例如浍河侯马段河道治理工程,I标便有一段“黑臭”河道。但在清淤疏浚后,基本恢复了河道生态。
(5)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各县河道管理部门条件有限,需要的人才引不进,有技能的人才留不住,“人员多,人才少”的队伍构成不合理。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配备的施工队伍、技术员、监理等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牢靠,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质量控制。
2 临汾市河道治理
针对以上问题,临汾市中小河流治理应因地制宜,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应注意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制定出完整、可行的方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洪意识
临汾市水利局及各县(市)水利(水务)局,要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加强宣传,形成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奠定思想基础。2007年7月,临汾市水利局曾做客临汾人民广播电台“930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市广大群众关心的防汛抗洪、饮水安全、河道采砂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热点问题,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其防洪意识。2013年3月22日,临汾市水利局在局门口设立水利法规宣传咨询台,宣传本次“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同时启动了市水利局、教育局、邮政局共同举办的节水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中小学生有奖知识竞答活动,以邮政制作的邮简为载体,开展节水宣传、节水教育。今后还应多多开展此类活动。
2.2 迎难而上,解决确权划界问题
各县政府要迎难而上,积极推进河道管理范围的确权划界,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协调难的问题。要以有利于河道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执法管理和工程效益的发挥以及工程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立足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尊重历史,依法划界,依规确权。临汾市古县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称道,县政府充分重视,牵头协调,在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到相应地段之前便解决了征地协调问题,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扫清了障碍。
2.3 多方努力,解决自筹资金问题
中小河流治理属于中央的公益性项目,对全市大部分县(市)而言,如侯马市、蒲县、洪洞县、曲沃县、吉县,资金来源中,中央资金、省水资源费、市县自筹资金的比例为60%:24%:16%;而对市内的部分贫困县(市),如古县、汾西县,则给予了更大的政策支持,中央资金、省水资源费、市县自筹资金的分配比例为80%:12%:8%。各县要抓住中小河流治理的契机,增加财政收入,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4 建设生态河道
首先要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在近城区域,应提高防洪及生态建设标准。如临汾市百公里汾河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和涝洰河高河段河道治理工程,均采用50年一遇洪水标准;远离城区的河段,在满足设计洪水标准的基础上,可尽量保持河道的原生态,可适当降低标准。如洪安涧河洪洞段中南铁路桥上游及古县段河道治理工程,均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其次要在流域内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退耕还林,播撒绿色。
2.5 加强管理,强化基层技术力量
首先要加强基层河道管理队伍建设。要制订人才计划,通过引进、在职培训、后续教育等多种渠道,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引进高素质人才,逐步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建立起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事业心、懂业务、能吃苦、肯干事的河道管理队伍。临汾市水利局于2012-2013年先后招收了10名水利专业的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正是改善管理队伍结构的积极举措。其次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上岗后应完成规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针对基层特殊情况,技术交底工作应细致有效。再次在监理层面,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要依法履职,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设施及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监理单位要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投资控制。
3 治理成果
2012年临汾市积极开展河道治理,古县、洪洞县、蒲县、曲沃县、侯马市、吉县、汾西县、乡宁县8个县市先后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河道治理总长度达到76.76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48.09km,新建堤防56.42km,加高、加固堤防6.06km,护岸工程30.77km,浆砌石护基、护坡9.92km,铅丝笼护坡16.2km,工程量410.02万m3,其中土方352.57万m3,石方57.45万m3。总投资2.243亿元。
随着临汾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河道防洪意识显著提高,河道水质显著改善,河道生态持续恢复,新建或加固后的堤防已达到防洪标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