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测经点穴法治疗落枕的临床体会
2013-04-08陈云华杨燕琼李斯奇于海涵赵晨王红月张华
陈云华 杨燕琼 李斯奇 于海涵 赵晨 王红月 张华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现今有很多治疗落枕的方法,除了传统的针灸[1]、推拿[2]、刮痧[3]、火罐[4]、中药内服[5]、外敷[6]等疗法外,还衍生出多种新型的针法,如腹针[7]、平衡针[8]、腕踝针[9]、针刀[10]等,还有以多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11]。而琴瑟测经点穴法[12]这一特色疗法对治疗落枕有显著的疗效,一般落枕经过二十分钟左右治疗,不适感就能明显减轻甚至消除。该法简便易行,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与器械,特将多年以此法治疗落枕的经验整理出来,以供同道参考。
1 操作方法
运用琴瑟测经点穴法治疗落枕时,首先通过四诊初步了解病情,明确是否为落枕。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头部歪向病侧;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X线平片排除骨折、脱位、骨肿瘤及骨结核等病变。
开始治疗时一般取坐位,首先通过华佗夹脊穴、十二经脉、全身大穴等调动全身气血并明确异常反应点及经脉。医者首先在患者身后,从上至下以拇指按压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1~2分钟(医者左手拇指按压患者左侧华佗夹脊穴、医者右手拇指按压患者右侧华佗夹脊穴),再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使四指指腹位于一条直线上,以四指指腹抠拨华佗夹脊穴(医者右手四指抠拨患者左侧华佗夹脊穴、医者左手拇指抠拨患者右侧华佗夹脊穴)1~2分钟。当在脊柱一侧或两侧胸段上位找到压痛点、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点时,重点点压或压放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反应点2~5分钟。然后医者在患者侧面或前面,点揉或揉拨四肢部十二经脉,上肢可将两上肢六条经脉从接近肩部处循经点按至手腕。下肢从大腿下端开始循经按压至踝关节附近。当在手三阳经及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等中的一条或多条经脉找到压痛、硬结或条索状物等反应点后,对这些反应点重点点按或压放2~5分钟。然后选择双合谷、双内关、双曲池、双委中等全身要穴进行2~5分钟点揉(每穴刺激3~6下)。
再选择对落枕有较强针对性的穴位进行治疗。健侧的肩井、天宗、后溪、外关、落枕点按揉2分钟左右。然后选择患侧肩井、天宗、后溪、外关、落枕点按揉2~5分钟。在按揉落枕点的同时可嘱患者轻轻俯仰、左右摇动等方式活动颈部。此时,一般患者颈部不适感已经明显减轻。然后在颈部找阿是穴点揉2~5分钟,也可灵活采用部分推拿手法。最后轻轻拍打颈部、肩背部结束治疗。大部分患者治疗一次即可痊愈,未痊愈者可以一天1~2次或隔天一次至痊愈。
2 与一般推拿手法的联系与区别
琴瑟测经点穴法脱胎于针灸、推拿与武术点穴,在手法运用上与一般推拿手法类似,但在治病思路、手法重点及经脉穴位运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治病思路上首先重视整体观念,注重通过全身经脉气血的调整来治疗局部的病变,其特殊之处在于重视对健康部位的刺激以促进病患部位的康复;其次强调形神关系,注重手法、语言等对患者心神的影响以促进患者康复;第三,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身体反应随时调整,以达到法从手出。手法重点以点穴为主,适当配合其他推拿手法。经脉穴位在普遍运用十二经脉及全身大穴基础上又重点选择与病患有密切关系的经脉(如阳明经、太阳经)与穴位(如华佗夹脊穴、合谷、后溪、外关、落枕点等)进行刺激。第四,点穴时让患者适当配合运动。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6岁,教师,晨起出现颈部活动受限,项背部痠痛。取坐位,按2中操作方法。抠拨华佗夹脊穴时发现第三胸椎至第六胸椎左侧华佗夹脊穴呈条索状。故推测患者颈部左侧为患侧,患者证实情况属实并对医者信任感增加,按揉夹脊穴条索状3分钟左右后嘱患者尝试活动颈部。患者很惊讶发现病情已经得到缓解,对医者信任感进一步增加,产生了征服疾病的信心。继续后面的操作发现患者十二经脉中左侧手阳明大肠经上臂段压痛明显,左侧足厥阴肝经小腿段能摸到2个压痛明显的结节。适当加强对阳明经与厥阴经的点揉与揉拨。在按揉合谷、落枕点时嘱患者做轻微俯仰及摆头。至此患者颈部已无不适感,以拿法适当放松颈肩部后行拍打放松结束治疗,随访一年未出现落枕现象。
4 讨论
琴瑟测经点穴法最早于2012年2月由陈云华等[12]报导,是民间一种以点穴为主运用手法诊疗疾病的独特方法,主要特点有:以反应线为核心,诊疗合一;手法运用重视透力,医武结合;重视调节全身气血,点按穴位与经脉相结合;重视治神意;强调对压疗法;注重患者动作配合等。具有简单易行、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可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便于医者提高医术等优势。该方法简单易行,一般按初步四诊、选择体位、点按华佗夹脊穴、循经点按、点按全身大穴、对压疗法、特定穴运用、局部手法、拍打放松等九步操作法进行。
不同落枕病人经脉穴位反应有一定的差异,阳明经呈阳性反应较多见,也有少阳经或太阳经、厥阴经反应明显者。有的患者多条经脉有阳性反应如压痛或手底呈线状感。故治疗时应注意“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灵活运用手法。但要注意有时有些反应点并非患者的落枕导致,而可能是患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导致,通过追问病史、分析经络反应的相关性等方法能明确。不同的患者的反应点的差异是由于不同患者体质、病因等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状况。如刘李斌[14]认为落枕按受损的主要肌肉可细分出若干具体诊断,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斜角肌损伤。从中医角度看,不同肌肉的损伤必然影响到不同的经脉。
治疗中常常先取健侧后取患侧较一般方法更易取效。黄帝内经中有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说法。现代医学中也有神经双向支配的认识。笔者认为,当一侧颈部失常时,对病患部位的刺激有时可能由于这种失常起不到中枢调节作用。而对对应健侧的刺激会诱发中枢发生反应,其反应既针对健侧又针对患侧,可以起到促进患侧机能恢复的作用。
治神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素问·针解》篇说:“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邵素菊等[15]认为治神是针灸治病获效之关键,是针刺治疗的秘诀,是针灸医学的疗效机制,并贯穿于针灸临床治病的全过程。《灵枢·小针解》所言:“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点穴以指代针,原理与针灸类似。何建青等[16]认为,在推拿中掌握和运用治神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治疗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治神的作用。笔者发现,落枕治疗中治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因为疼痛不敢随意运动而导致症状很重的现象,当通过语言与手法对患者进行移情易性后,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当患者对治疗疑虑较重,不信任治疗者及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也会打折扣。充分运用语言与手法配合取得病人的信任,引导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对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琴瑟测经点穴法对健侧及远端的治疗开始常让患者奇怪,但在适当解释和取得一定效果后反而更能增进患者对疗法的信任。另外,对十二经脉的诊疗找出反应点也容易打消病人的顾虑,同时将患者注意力从患处转移至经脉反应点,起到疏通患处气血的作用。
琴瑟测经点穴法还重视运用全身要穴来调节全身气血促进疾病的治疗,笔者认为,刺激华佗夹脊穴、十二经脉、全身大穴都能调节全身气血。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整体气血条畅有利于局部病患部位气血的运行从而促进病患部位康复。不过,笔者临床体会到病情轻者取上肢及头背部经脉与穴位即可,病情重者需要运用全身经脉。合谷、后溪可以以拇指及中指同时点按并让力量合一以产生透穴效果,内关、外关也可如此,在检查十二经脉时可以采用捏法一手同时刺激两条经脉以提高诊疗效率。
刺激落枕穴时要求病人活动患处常常会取得较好效果,可能由于患者在刺激特效穴的情况下更易放松病患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趋于正常,从而病情好转。在点穴的同时或在点穴之后或之前运动患部,由运动引起的传入信号能进一步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加强下行抑制,产生一种特殊的“运动点穴感”,使疼痛得到持久广泛的缓解,同时运动还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缓解组织充血、水肿及肌痉挛的情况。点穴与运动联合配伍应用,二者相辅相成,产生协同作用或增强作用,能显著提高点穴效果。而在疼痛有所缓解的同时,指导患者活动患处,直接起到疏通患处痹阻凝滞之经脉气血的作用,所以患者在点穴治疗的同时是否能较好地配合进行颈部活动也直接关系到疗效的理想与否。
合谷穴能活血化瘀,同时调节阳明经气血,外关调节少阳经气血,后溪通督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后溪穴又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督脉和手太阳小肠经同循行于颈部,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后溪穴能治疗落枕;而落枕穴为经外奇穴,穴如其名,是一个用于治疗落枕非常有效的经验穴,故临床以“落枕”命名之,也是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经气的异常变化,达到治病的目的。肩井、天宗通过局部作用调节肩颈部,促进颈部气血运行。
有的“落枕”患者用手法治疗时效果明显,但一段时间后病情反复,经认真检查发现有明显颈椎错位的表现。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或落枕时间较长自身逐渐趋于康复的患者可以适当简化步骤,重点进行针对性强的治疗。当治疗效果不太理想需要复诊、病情反复或病情改善缓慢时应全面执行九步操作程序并努力寻找新的反应点以改进疗效。该方法简单易行,男女老少皆可接受。缺点是点穴时很多患者疼痛明显,应提前跟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注意手法由轻到重,避免暴力手法。
总之,琴瑟测经点穴法治疗落枕简便易行,落枕无论新久皆能取效,运用琴瑟测经点穴法一般二十分钟左右可以手到病减甚至手到病除,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笔者运用该方法的人群范围还较小,加之了解运用该法的医生非常少见,故该法还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改进。
[1] 陆晓红. 针刺落枕穴治疗失枕79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6):361.
[2] 刘建华. 推拿治疗落枕32例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126.
[3] 金崇敏,金冬莲. 推拿配合刮痧治疗落枕38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39.
[4] 张莉,王淑珍.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落枕38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236.
[5] 杨文艳. 桂枝汤加减治疗落枕25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224.
[6] 代传伦,陈国良. 中药热敷治疗落枕126例[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3(25):18.
[7] 高宏,李雪珍,周柏英,等. 腹针疗法治疗落枕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8):2799-2800.
[8] 华云辉,雷跃. 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落枕157例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43-44.
[9] 何静. 腕踝针治疗落枕32例临床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01,32(3):41-42.
[10] 陈录平,黄玉晖. 小针刀治疗落枕20例[J]. 郴州医专学报,2000,2(1):37.
[11] 赵福胜,黄建辉. 中医疗法治疗落枕53例[J]. 海军医学杂志,2012,33(1):53.
[12] 陈云华,万新. 琴瑟测经点穴法概述[J]. 环球中医药,2012,5(2):119-121.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
[14] 刘李斌. 落枕的分类诊断与治疗[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6):77-78.
[15] 邵素菊,邵素霞,李鸿章. “刺之要,治神而有效”之我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2):190-191.
[16] 何建青,郭思佳. 治神在推拿临证中的作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