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婴幼儿犬绦虫病护理体会
2013-04-08曹霞
曹 霞
曹霞: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人体感染犬复孔绦虫病很少见,多为儿童[1],寄生于犬的小肠中,虫体长15~70 cm,宽3 mm,雌雄同体。犬复孔绦虫中间宿主是蚤类。犬猫食入含有中绦期幼虫的肉类后,幼虫在犬、猫小肠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为成虫。含有虫卵的孕节自链体脱落后,可自行爬出肛门外或随犬、猫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大便中排出白色的成虫节片或粪便中检查出虫卵便可诊断[2]。若大便中发现米粒样虫体或有米粒样虫体自肛门逸出也可诊断[3]。我院感染科2011年10月收治1例犬绦虫病患儿,经精心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1.5 岁。2011年6月10日家属发现其粪便中有“虫体”活动,伴轻微腹泻,大便颜色未见明显异常,无头晕发热,无恶心呕吐及纳差腹痛。在当地医院用左旋嘧啶,宝塔糖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后至疾控中心就诊,寄生虫检查出犬复孔绦虫卵。为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10月18日来我院以“绦虫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收住我病房。入院后予以口服吡喹酮等驱虫药,再予以甘露醇口服导泻配合驱虫治疗。经治疗后,腹泻症状好转,查粪便无虫体、虫卵,患儿治愈。于11月3日出院。
2 护 理
2.1 腹泻护理 患儿症状较轻,腹泻是其最明显的症状。由于患儿年龄小,使用一次性尿布过程中,为了防止其由于长期腹泻导致肛周红肿及红臀,及进一步皮肤完整性受损,我们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即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立即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肛周的清洁干燥,并涂以鞣酸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有污染及时更换。详细记录粪便颜色、性质、量、次数,发现异常情况,如粪便中见虫体,及时通知医师。正确采集粪便标本并及时送验。同时指导家属合理安排患儿饮食,腹泻期间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奶粉要选择脱脂奶粉,少量多餐。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5 岁的患儿,尚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诉,须仔细观察患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有无皱眉哭闹等痛苦表情来了解患儿有无病情变化。注意保持室温,防感冒。同时动态监测患儿的日常生命体征,了解患儿皮肤弹性,观察腹泻症状有无改善。鉴于患儿有腹泻症状,取消肛门测量体温,采用了腋下测量的方法,并每周监测患儿的体重来了解腹泻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3 安全的管理 正确管理药物。服药前,勿将药物放置于患儿可取到的地方,保证药物安全。遵医嘱服药,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及给药方法。考虑患儿不会吞服,服药时将药片研碎,溶解于少量温水中服下。服下后多喝水,及时排便观察驱虫效果。将患儿扶坐在盛有温盐水的便盆上排便,以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全部排出。离开患儿前,检查患儿床栏是否固定好,防患儿坠床。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不能离开,直至治疗护理操作结束。
2.4 心理护理 患儿尚无语言表达能力,无法通过语言沟通来建立信任与安全感。因此要更注重行为护理的表达方式,经常巡视病房,态度和蔼可亲,生活护理细致周到。多拥抱,触摸患儿,鼓励患儿运动。陪伴患儿一起游戏,玩一些简单安全的玩具。通过有效行为与患儿建立起亲密关系。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患儿产生不适感。
2.5 睡眠护理 1.5 岁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在11 h 左右,且睡眠时间无规律,对睡眠环境相对较依赖。我们注重给患儿创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有条件可单独一间。睡眠时,关门窗,拉上窗帘,检查床栏,保持安静。被褥薄厚轻重适宜,睡前给患儿更换清洁尿布,并喂食。可通过拥抱轻拍患儿助其入睡。睡眠期间多巡视患儿,保持环境安静。
2.6 健康教育 犬复孔绦虫病受感染者多是与家中犬、猫接触密切的儿童[4]。因此预防绦虫病应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自家或邻居有饲养宠物者,嘱儿童勿经常抓摸宠物尤其是那些放养犬、猫。成人在护理婴幼儿过程中,勤洗手,保持手的卫生。不食用未经水洗的蔬菜水果,生熟砧板分开,不吃生肉生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饲养宠物,尤以狗居多,为了防止感染上犬复孔绦虫,应建立宠物预防接种卡,定期给动物清洁、灭蚤和驱虫。正确管理好动物粪便,宠物用品定期清洗,日光曝晒消毒。同时由社区或居委定期发放一些预防寄生虫病的宣传资料。
3 讨 论
犬复孔绦虫是犬和猫的常见寄生虫,人体感染常因与猫犬接触时误食病蚤引起,且多为婴幼儿。其临床表现为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注意。严重感染时,则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亢进,呕吐、腹泻腹痛、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成虫成团时,也能堵塞肠管致肠梗阻。由于症状不典型,若粪便观察不仔细,初期常被误诊。多数家长会误认为是一般蛔虫病延误治疗导致长期腹泻引起患儿营养吸收不良。自家有狗饲养的家庭,定期给动物们灭蚤和驱虫尤为重要。
总之,犬绦虫病在临床上不常见,对该寄生虫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可防止该疾病发生。尤其对婴幼儿,加强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并预防该病发生,能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1] 许隆祺,余森海,徐淑慧主编. 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3.
[2] 陈晓禹.实用儿科诊疗规范[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10) :21-26.
[3] Molina CP,Ogbum J,Adegboyega P. Infection by Dipylidium caninum in an infant[J].Arch Pathol Lab Med,2003,127(3) :157-159.
[4] 李雍龙主编.人体寄生虫学[M]. 第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