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分析

2013-04-08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水利工程

□ 张 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比如,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前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看,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程标准质量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当时技术与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技术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二是管理与经费不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

三是设施设备落后。工程管理养护基础设施不配套且管理及机械设备陈旧落后,给养护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化运行。

四是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在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工程建设没有为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事实,但工程管理养护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管理意识差,不能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工作要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五是管理秩序混乱。河道内乱开砂场、堤防上放牧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使工程和管理设施受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损坏,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加以解决。

——当前,工程管理养护队伍中人员文化、管理水平低,业务素质较差,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要积极寻找办法来提高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制度,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养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建立奖罚机制,激发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和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三是经过考试,选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子弟或对社会进行招聘,择优录取,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建立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走“人管工程,工程养人”的道路;四是以“数字工管”建设为契机,积极研究、引进维修养护操作手段的科技含量,减轻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一线职工队伍。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管养分离”后工程管理养护缺少必要的设施设备,现有的设施设备存在陈旧落后和不配套现象,现有的工程管理养护点房屋基础设施差,给一线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上级按照标准配备完善工程管理养护的设施设备,维修或淘汰一些陈旧的养护设施设备,合理选择、充实管理养护设备,配备运输机械、交通通讯工具等设备,以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工程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水政、工程管理单位要通力协作,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落实到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和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创造依法管理工程的新环境,有力地维护管理秩序。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

四、结论

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作用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水利工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