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偏头痛的效果分析
2013-04-08武朝霞吴一梅孟春丽王晖张平武永生魏淑莲苏心镜
武朝霞 吴一梅 孟春丽 王晖 张平 武永生 魏淑莲 苏心镜
偏头痛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类型,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为3% ~23%[1]。由于社会、家庭、学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这不仅影响了患病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成人偏头痛已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但用于治疗儿童偏头痛笔者却少见报道。2010年2月,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偏头痛2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拟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确诊并能很好配合的儿童偏头痛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7~14岁。其中无先兆型16例,有先兆型4例;单侧疼痛11例,双侧疼痛9例;病程4个月~4年,其中发病2年以上7例。患者发作时伴恶心呕吐17例,畏光恐声12例。入选治疗的患儿均排除精神疾病、癫痫、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等。
1.2 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均采用气管旁入路法。药液为0.8%利多卡因6~8 ml。注药后以出现霍纳征为有效标准。每周2次,5次为1疗程,间隔1周后行第2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治疗后头痛基本解除,随访6个月未见发作;良: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发作时其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不需服用镇痛药物;差: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减少40%左右,头痛症状减轻,但仍需服用少量镇痛药物;无效:治疗后头痛无好转。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2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8 例(40.0%),良7 例(35.0%),差5 例(25.0%);6 个月后疗效评定,其中优 6例(30.0%),良 9例(45.0%),差 4例(20.0%),无效1 例(5.0%)。
2.2 并发症 本组患者仅有4例(8.0%)出现喉返神经阻滞现象,其症状均于2 h内消失,其他并发症未见出现。
3 讨论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繁重的学业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严重的睡眠不足,使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增高。偏头痛患儿由于长期反复的发作,不但造成自身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认知能力下降、意志消沉等而影响学业。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治疗儿童偏头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儿童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理论还处于“学说”阶段,但偏头痛发病时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已被证实[2]。目前儿童偏头痛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单一的药物治疗尚难取得显著疗效,且大量而长期服用药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治疗成人偏头痛的有效措施。其主要作用分中枢和周围2个方面。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维护内环境的稳定,纠正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具有独特的功效。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阻断脊髓反射通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肌肉的反射性挛缩及血管收缩消失,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代谢异常,并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带走引起疼痛的炎性介质,从而阻断产生疼痛反应的恶性循环。研究表明,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植物神经是一种复活锻炼,具有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3]。
星状神经节阻滞时,穿刺针需由气管与颈总动脉之间通过。由于部位特殊,所以必须选择能够很好配合的患儿,以免发生意外。必须明确的是星状神经节阻滞并非是对星状神经节的直接穿刺,而是通过局麻药侵润星状神经节邻近的节前、节后纤维而发挥作用的,因此穿刺针只要触及第6或第7颈椎横突或基底部即可,这在儿童患者治疗时尤为重要。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可出现霍纳征,这是阻滞成功的标志,应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安。喉返神经被阻滞是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5% ~25%[3],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完全不能发声,一般多能自行消退,应告知患儿不必担心。该期间应嘱家属或患者禁饮食,以防发生误吸。操作过程中,应告知患儿避免吞咽动作,以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心理治疗对减少偏头痛患者的发作频率及改善临床症状至关重要,因此医护人员还应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同情、信任和鼓励是心理治疗的基础,这对偏头痛的儿童患者尤为重要。
1 柴毅明,周永珍,张林妹.西比灵与戊酸钠预防性干预偏头痛患儿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4:46-48.
2 刘静炎.儿童偏头痛51例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0-71.
3 陈云飞,安建雄,苏心镜.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疑难病杂志,2007,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