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太原城区三期南延伸段治理美化工程设计

2013-04-08段宪楠

山西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主槽汾河蓄水

段宪楠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为改善城市环境,自1999年以来,太原市政府对太原市城区段北起柴村桥、南至祥云桥下游500 m、总长约20 km的汾河河道进行了两期综合治理。在一、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太原市雨污分流设施的滞后,部分污水尚不能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排放,而是沿汾河两岸的边山支沟汇入汾河。为了防止污水对治理段景区形成污染,在治理段东西两岸分别设置排污暗涵,对两岸边山支沟内未能处理的污水进行了收集,并集中排泄在治理段下游的汾河河道内。治理工程兼顾了蓄水、绿化美化和截污,建造了具有北方园林风格和汾河地域文化特色的汾河景区滨水公园,大大改善了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

三期工程在汾河一、二期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将晋祠迎宾路和晋阳湖连为一体,覆盖晋祠,扩大了汾河公园的范围,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成为引领城市产业转型的轴心。

1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1.1 城市防洪的需要

本段汾河为地上悬河,虽历经治理,但由于当时地处乡镇段,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随着太原市南部新区建设的实施,治理段河道的防洪标准已不能满足太原市区1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为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尽早实施治理美化工程。

1.2 城市发展的需要

汾河太原段自北向南纵贯南部新区,通过治理,在汾东商务区对面的汾河上打造太原“外滩”,改善南部新区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新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程实施后,可充分利用汾河生态景观走廊,将西岸的晋阳文化生态区和东岸的汾东商务区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南部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打造太原崭新的城市形象。

1.3 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大量污水、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即排入汾河,以及河道内的采砂,使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修复治理段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是工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

2 工程建设思路

2.1 建设范围

工程北起二期工程末端的祥云桥下游500 m,南至晋祠迎宾路下游2 km,全长约12 km,呈南北向展布。

2.2 建设任务

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河道蓄水、排污及为两岸景观建设搭建平台。

防洪:通过河道的拓宽、堤防的防护加固,消除汾河及风峪河两岸的安全隐患,满足太原市10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蓄水:通过对治理段河道的整治及设坝蓄水,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

排污:将上游下排和两岸拦截的污水送至治理段下游。

两岸景观建设搭建平台:通过修建多级平台,为两岸景观建设搭建基础平台,改善南部新区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2.3 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治理段河道拓宽、两岸大堤加固和新建、河道疏浚清理、行洪主槽及岸墙建设、两侧滩岸景观平台填筑、蓄水坝建设、蓄水段防渗体系设置、两岸排污暗涵的下延建设等。

本段河道采用复式断面,总宽度430~450 m,由行洪主槽(即蓄水池)及两侧的一级平台和二级平台组成。主槽宽270~300 m,深(即一级平台高出设计河底)2.2~5.1 m,两级平台总宽130~150 m。一、二级平台间采用1∶5的缓坡衔接,高0~1.8 m,采用草皮防护。二级平台外侧为东、西大堤,大堤高出二级平台2.0~3.7 m。行洪主槽最大行洪流量800 m3/s(约3~4年一遇);超过800 m3/s时,一级平台参与泄洪,最大行洪能力2 000 m3/s( 约 10年一遇);超过 2 000 m3/s流量时,二级平台参与泄洪,大堤满足100年一遇3 450 m3/s防洪标准。

工程采用全槽蓄水,共设3座橡胶坝,分别布置在小店桥上游100 m处、规划的12号线下游100 m和治理段末端主槽内,形成3座蓄水池,蓄水位分别为775.0 m,771.9 m和769.6 m,采用水泥土地连墙垂直防渗型式。

工程东、西暗涵不再临水布置,而是外移至东、西大堤内侧25 m处的二级台地上,上接二期工程暗涵,向下游延伸至治理段末端,总长24 km。

3 设计理念

3.1 充分体现生态水利

本工程充分贯彻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努力推进水利部提出的“睡堤唤醒计划”,建设生态型河道,既要满足人的需求,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在平面设计上,基本维持河道岸线蜿蜒的自然形态,立面设计上采用生态护岸。二是形成河流的连续性。尽量保持河道与两岸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使深滩与浅滩、急流与缓流交错,水、陆两相紧密联系,形成开放的生境条件,保护水陆生物的栖息地,造就完整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三是实现景观与生态结合。既要有游人参与的空间,又要有限制游人靠近的区域,通过设置缓冲带、生物岛,确保人与动植物各得其所,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采用生态护岸堤防岸坡的防护型式。岸坡防护常用的材料有草皮护坡、水工砖、生态袋、格网石笼、生态混凝土和抗冲生物毯等。采用格网石笼、生态混凝土和抗冲生物毯,主槽岸墙处在水位变动区,采用格网石笼或生态混凝土防护;大堤迎水面采用抗冲生物毯防护,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工程投资。

3.2 亲水性

为缓解两岸亲水性差的不足,暗涵后移后,尽可能降低景观平台高程,增加亲水性。另外,为增加亲水空间,根据蓄水段布置条件,局部河段根据景观需要在水际线附近设置亲水步道、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设施。

3.3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结合现有地形条件,充分利用河道疏浚的泥沙,营造两岸滩地多级景观平台及微地形和岛屿,保证治理段内部土方的挖填平衡,降低工程造价。

4 结语

本工程以“水”为纽带,形成了“天蓝、水清、地绿、景美、宜商、宜居”的生态旅游景区,不仅能对改善太原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市民休息、娱乐、晨练、健身的好去处,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同时,也必将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太原市整体形象,使房地产、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太原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主槽汾河蓄水
2022年巴西水电站水库蓄水率达50%
洪水对黄河下游淤滩刷槽影响试验研究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特点*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福建莆田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滩地及河道整治方案探讨
河床横向摆动计算方法及其在黄河下游游荡段的应用
汾河水韵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浅谈汾河管理工作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