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济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2013-04-08

山西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永济市引黄灌区渠系

高 丽

(永济市水利工程建筑队,山西 永济 044500)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一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推进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要搞好田间配套,加强末级渠系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永济市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第三批) 范围,拟在2011—2013年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下拨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和地方财力,分年度对永济市境内的尊村、夹马口引黄灌区末级渠道进行配套建设,并在井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达到节水、节能、增产、增收以及改善环境和示范推广的目的。

1 永济市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全市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和7个镇,265个行政村,4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59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3万hm2,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及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大棚蔬菜、瓜果、芦笋等。此外,畜牧业、第三产业也有较大发展,目前有国家、省、市、县及民营各类企业共计1100多家。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永济市,农业灌溉主要分为黄灌区和纯井灌区,但存在黄灌区配套建设不完善、井灌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灌溉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等问题。

1.1 黄灌区配套建设不完善

黄灌区末级渠系建筑物不配套,有效灌溉面积锐减。尊村引黄灌区在永济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为3.4万hm2,夹马口小樊引黄灌区在永济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为1.2万hm2,但受配套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及损毁、灌区末级渠道配套不完善的影响,2010年实际引黄总灌溉面积仅1.67万hm2。

1.2 纯井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纯井灌区超采严重,水资源总量紧缺,可用量少,难以满足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引黄灌溉难以保证灌区农田适时、适量灌溉,致使黄灌区面积逐年减少,井灌区面积逐步扩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下降过快,导致水井报废数量逐年增加,灌溉水价逐年提高。2008年,永济市地下水开采量为11241万m3,远大于地下水可开采量,已形成了两个较大的漏斗区,被列入山西省地下水严重超采区。

1.3 灌溉水利用率低下

由于灌区内田面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土渠输水和大田漫灌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5,加大了灌溉成本,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因此,在项目区积极发展引黄灌溉,对引黄灌区进行末级渠系配套,对纯井灌区进行田面工程配套,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永济市建设现代水利、促进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 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及高效节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永济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高效作物的种植比例逐渐增多,迫切要求适时、适量的有效灌溉,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永济市北部地区黄灌区干、支渠工程已基本改造完毕,制约黄灌面积正常灌溉的最大因素就是通往农民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常年失修、大面积损毁问题。因此,对引黄灌区进行末级渠系配套,打通作为“毛细血管”的“最后一公里”,将引黄水直接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扩大引黄灌溉面积,置换部分井灌面积,扭转不合理的用水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非常必要。由于黄河水水质好,水价较低,黄灌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农业灌溉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农民群众切实得到更多实惠。

永济市南部沿山一带的2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镇、近百个村庄为纯井灌区,农业灌溉采用地下水,灌溉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土渠输水和大田漫灌等方式,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用水量增大,加重了农民灌溉成本。为此,应在井灌区内严禁新打机井,积极推广管灌、喷灌、涌泉灌和大棚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地下水资源。

综上所述,实施永济市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工程和高效节水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3 工程建设思路

此次永济市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由尊村引黄和夹马口小樊引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大田喷灌、管灌及大棚滴灌组成。共涉及全市境内7个镇、街道办34个村。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3.1 引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

主要在永济市北部各镇、街道办事处实施,在尊村引黄一、二级灌区及夹马口(小樊)灌区内对15条大中型灌区总干渠和支渠上的斗渠进行防渗和渠系建筑物配套,工程总控制面积0.35万hm2,防渗斗渠155条,总长91.43km,配套建筑物3496座,其中量水槽155座,机耕桥302座,田间桥739座,农口1837座,斗口155座,倒虹154座。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主要在永济市南部沿山一带的镇、街道办事处实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万hm2,其中喷灌0.08 万 hm2,大棚滴灌 0.002 万 hm2,管灌 0.053 万 hm2。

3.3 工程建设费用及工期

本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2884.6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664.62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277.51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606万元;临时工程52.24万元;独立费用200.23万元;基本预备费84.02万元。每公顷投资5947.5元,总工期1年。

4 效益分析及管理

4.1 工程效益

工程实施后,加大了黄河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大幅减少了永济市地下水开采,可逐步实现维持地下水的动态平衡,使地下水位止降回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保障。可恢复改善引黄灌溉面积0.35万hm2,井灌面积0.135万hm2;每年可增产果菜1881万kg,小麦412.94万kg,玉米223.11万kg,棉花109.48万kg,年经济效益达1220.51万元;受益人口6.5万人,受益区人均年收入增加188元,保证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工程实施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对引黄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扩大及恢复引黄灌溉面积,减少井灌面积;高效节水提高水利用率,实现全市水资源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按照尊村引黄灌区和夹马口引黄灌区目前灌溉管理水平,干、支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达0.8,根据《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斗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9,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灌区正常运行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高效节水灌溉区域主要分布在市区南部纯井灌区,采用管灌、喷灌、涌泉灌和大棚滴灌等方式,以管道输水为主。根据《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管道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95,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正常运行后,井灌区管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喷灌喷洒水利用系数达到0.9,大棚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

4.2 工程建后管理

工程建成后,为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益,按照“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对工程进行产权改制,把工程经营权推向市场,组建各村用水协会,鼓励用水户参与管理,体现利益、责任一致的原则,负责受益村的工程管护、运行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市水利、物价、纪检等部门定期监督评价,变“重建轻管”为“重建重管”。水费计征应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把工程维修费、折旧费、管理费计入水价,并按时足额计提,确实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猜你喜欢

永济市引黄灌区渠系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永济市财政局:学党史办实事 转作风树形象
小跟“包”眼中的她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永济市:深入基层传达学习《条例》和《准则》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黎榕灌区渠系水力计算及输配水管设计
永济市:璀璨“廉”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