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南郊区农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4-08王永平

山西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一事农田水利农民

王永平

(大同市南郊区水务局,山西 大同 037001)

1 概况

大同市南郊区位于大同盆地中部西边缘,环绕大同市区,总面积1068km2。全区辖10个乡镇,190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5.5万人,劳力13.4万个,现有耕地2.5万hm2。近年来,为了克服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紧缺、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被动局面,全区上下坚持不懈、卓有成效地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取得可喜成绩,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 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国家投资、农民投工”的农建运作方式失去了政策支持,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又面临着许多问题。

2.1 农建投入机制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和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政府组织和决策改为实行“一事一议”,由于村民对投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识程度的差异,导致“一事一议”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在农建中还未能充分运用,农民作为投入的主体,一直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而且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化渠道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2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传统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栽树种草不易成活,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高。部分山区乡村地质灾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同时金融服务、畜牧防疫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广,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人畜饮水反复现象突出

南郊区地处大同煤海心脏,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西部山区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工程屡建屡废,反复现象突出,饮水难成为困扰山区村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长期性问题。

2.4 管理机制滞后

“重建轻管”成为影响工程效益发挥和农建工作持续开展的一个老问题。近年来,尽管在工程管理上对采用租赁、股份制合作、承包等形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目前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因此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仍是今后农建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3 对策研究与探索

积极探索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举措、新政策,彻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成为发展全区现代化高效城郊型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总结全区多年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只有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为纽带,以加快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和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

3.1 增加政府投入,整合资金夯基础

全区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点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门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整合全区现有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总之,要通过多项资金的合理捆绑使用,使大工程得到大治理,取得大效益,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彻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深化体制改革,全民办水促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农建投劳方式虽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要针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寻求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办法。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行各业投资搞农建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投资新机制。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民办水利发展。对已建成的工程,要因地制宜,推行“包、租、股、卖”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物资,盘活现有水利资产,发挥出水利设施最大的生产效益。对在建或拟建工程,要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加大农建投入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二是放宽政策,加大拍卖“四荒”力度。南郊区现有“四荒”面积约1万hm2,治理后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后要进一步放宽限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治理开发“四荒”的积极性。对国家投资治理过的也可放手交给农民管护开发,在坚持开发保护的原则下,保证拍卖资金的滚动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继续坚持以工补农、军民共建的原则,利用各种方法,积极动员区煤运系统、各煤站、煤矿,驻地煤矿、企事业单位和驻地部队等出钱出力出设备,全力支援农建。

3.3 发展城郊农业,效益驱动谋实惠

大同市南郊区地处城市近郊,是大同市的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对城市和工矿区百万人口的肉、奶、蛋、蔬满足供应,是全区农民群众谋实惠、达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因此,今后的农建工作,在农田建设上要继续坚持“坡地变平地、旱地变水地、水地逐步发展为保护地”的原则,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在畜牧养殖上,要紧紧围绕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瞄准市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奶制品需求;在生态治理上,要坚持生态效益从优的原则,在确保生态林草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适当发展有经济价值的果木林,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治山治水、治穷致富的积极性。在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上,要通过认真的调查摸底,利用有限的国补投资,每年解决5~8个饮水特别困难村庄的吃水问题,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3.4 注重“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创机制

“一事一议”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凝聚民力财力激活投入主体的重要举措。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已经成为农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个主要的民主决策平台。因此,必须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农建的组织和投入机制,把“一事一议”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首先,要加强宣传发动。宣传工作不到位是“一事一议”推不开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对上宣传领导、对下宣传群众,中间利用媒体和简报进行宣传,通过大造舆论声势,来营造宣传氛围,引导、发动广大农民自主投劳搞农建,按村规民约履行投劳义务。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村“两委”班子和干部素质的强弱是农建“一事一议”活动能否开展好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专门培训,并把“一事一议”活动纳入考核评比范围之内,与政绩挂钩,与奖惩挂钩。通过领导抓,抓领导,来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为普遍开展“一事一议”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村级经济普遍薄弱,“一事一议”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和劳力支持。为此,要加大区乡两级财政对农建的投入,并积极引导集体经济和大型企业以工补农,以工惠农,同时动员社会各界投入支农,并积极争取小额贷款发放额度,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保障,推动农建“一事一议”的深入开展。

3.5 瞄准区情定位,创新思路重特色

南郊区地处城市近郊,城乡分割道路纵横,地理位置特殊,面对规划布局越来越难、农建战场越来越小的不利局面和山区、川区自然条件差异大的实际情况,必须积极创新思路,更新发展观念,因地制宜,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农建。川区乡镇要以发展近郊型畜牧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工程、保护地日光温室建设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突出经济效益;山区乡镇要紧紧围绕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屏障,突出生态效益。要把农建的重点由治田改土单一的农建向生态、草牧、农业龙头项目建设等基本覆盖农业基础性建设多个方面转变,不断挖掘地方特色,突出重点、新点、亮点,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优势产业带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农建内涵和发展空间。

4 结语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村的一项长期性基础工作,只有不断探索、深入实践、总结经验,真正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才能确保全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猜你喜欢

一事农田水利农民
何锟宇:择一事 终一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执一事,尽己生
饸饹面“贷”富农民
对《中华通韵》颁行一事的四点浅见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