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水环境水质安全前景探析

2013-04-08胡效珍

山西水利 2013年1期
关键词:水质监测

胡效珍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西 太原 030001)

1 山西省水环境水质监测现状

1.1 监测规模和队伍逐步扩大

1970年后,山西省水环境水质监测工作开始起步,实验室简陋,全部由人工操作监测境内几条大型河流、水库的水质,监测参数较少。近年来,随着水污染问题的频繁发生,社会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质监测工作以其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迅速崛起,改善了监测环境,添置了监测设备,扩大了监测队伍和规模。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省水环境水质监测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 000余m2,拥有了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常规仪器设备390余台,可监测参数70余项,在全省重点水域布设了130余个断面,监控60余条河流,30多个水库及部分泉域,9个水环境监测中心77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全省各个实验室承担水质监测任务。其不仅为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水质检测和评价,而且为省内不同水功能区如饮用水源区、工业和农业用水区、排污控制区等进行不定期的监测。2009年对太原市104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连续72 h分时段持续监测,2010年对省内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2 400余处的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2011年对全省182个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和评价。

1.2 监测方法与质量控制措施得当,监测数据准确

水环境监测中心采用全省统一的国家和行业最新方法标准作为监测和评价依据,便于上下游数据相关性和污染源的发现。在质量控制方面,不但参加水利部、海委、黄委质量控制的盲样考核,而且参加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全国实验室能力验证盲样考核。另外,实验室还采取实验室空白、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盲样控制、全程序空白、精密度偏性试验和质量监督等一系列质控措施,保证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3 监测参数具有代表性,水质情况上报及时准确

目前,水质监测参数有重金属、氨氮、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甲苯等70余项指标,能满足一般的水质评价需求,监测结果每月报送上级部门和流域机构,同时编制水资源简报、公报和年报。据统计,2010年省内参与评价的水库中,除大同市的册田水库为中度富营养外,其余均达到Ⅱ级或Ⅲ级水质标准。参与评价的河段中,河流上游污染较轻,城市附近和工业发达地区污染严重,约有76%的评价河段遭到污染,超标参数主要有氨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及挥发酚等。

1.4 监测方式多样,便于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目前,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水质的监测方式有实验室监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和应急监测3种,其中以实验室监测为主。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采取的现场快速监测,在忻州市静乐县建设的全省首个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可以远程并更加及时地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对水污染的动态变化起到预警预报作用。采用以上3种方式相结合,无论是水华爆发、污水进入水体或其他可能导致水质发生变化等情况发生时,都可以尽早分析水质变化而采取措施。

2 影响水质达标的主要因素

2.1 监测能力薄弱,监测参数有待扩展

按照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现有条件,尽管建立了省、市两级水环境监测队伍,但由于资金短缺,缺乏整体配套和高端人才及与时代同步的监测设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验室面积和监测参数数量仍不达标,不能详细反映不同功能区水质的达标程度。特别是在水质、渔业、水保、土壤墒情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监测体系,缺乏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2.2 水环境水质安全综合课题研究基础薄弱

目前,从河流水质、水生态等全方位研究、评估水环境特征较少,无法准确判断不同特征的水体承载力和利用率,没有明确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资金进行水质监控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应对一些重大水污染事件时,暴露出在水质安全和监测技术研究方面的薄弱状况。

2.3 宣传力度不够,水污染企业数目仍在扩大

据统计,在山西省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仅洗浴服务业的数量增长迅速。1990年,洗浴服务业仅10家,2000年上升至107家,2005年上升至560家,2010年达到2 428家。洗浴后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了水质,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

2.4 监管力度不够,无法及时规范影响水质变化的人类活动

不同功能区对水质达标的要求不同,特别是对入河排污的监管力度不够,不同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时间、方式、总量和浓度不一,严重影响水功能区对水质变化的要求。据统计,201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为8.03亿t,境内仅海河流域排污口污废水入河量达3.58亿t,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达4.19万t和0.71万t,分别超过水质目标总量的2.43倍和8.56倍,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50.7%和28.6%,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污染物浓度较高。在全省1 525.9 km参与评价的河长中,水质标准达Ⅱ类的268.5 km,Ⅲ类的40.0 km,Ⅳ类的 246.5 km,Ⅴ类的131.5 km,超Ⅴ类的839.4 km,亟需加大对各入河口特别是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力度。

3 水质达标应采取的措施

3.1 根据水体功能采取不同的监测手段

水体具有饮用水、休闲用水、水生生物、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多种功能,不同功能区具有不同的水质保护要求,因而其监测指标和监测方式必须体现差异性。如以饮用水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水体,其监测指标主要是粪大肠菌、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指标。而农业用水和一般景观用水的要求较低,相应的监测指标要求偏少。为使人类和生物用水始终处于健康安全状态,今后应从常规水质监测延伸到特殊水质监测。将具有以下特征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这些污染物的特征为:含量较低,对水体的表观影响不大;具有慢性毒性,对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具致畸、致突变或致癌作用;难降解并具生物积累性,分布面广,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等。

3.2 按照纳污红线管理和总量控制要求,统一规划和监管

根据水环境容量来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从而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拓宽监测领域,将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常态化,将水生态环境保护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制定操作性强的水污染防控措施,使水环境管理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管理转变,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

3.3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污染

法国巴黎建有庞大的排水系统、排水渠、自动虹吸通道及数个由电脑操控的污水和雨水泵站,将雨水和废水导入多个净化站处理后,一部分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另一部分排入塞纳河,使过多的雨水顺暗渠流向郊外。新加坡的所有废水均能排入专用管道,输送至回收厂处理后,便可成为供再次使用的“新生水”。这些成功做法,不但使水资源高效利用,防止水污染发生,而且可解决因洪水或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可供借鉴。

3.4 扩大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规模

增加自动监测站点,对水库、河流实行全天候水质在线自动监测,随时掌握水质动态,及时、准确判断水质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使技术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水质安全发展的研究领域中。

3.5 应用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水质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传统监测方法所遇到的时空间隔大、费时费力的缺陷,便于获取动态监测成果,特别是对水污染实时监测的效果尤其明显,确保全省水环境水质达标。

3.6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保护水环境的积极性

开展创建水生态文明市、乡、村各级评比活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优美为宗旨,从水资源的分配、开发、用水效率、水域环境、水土保持及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评价,形成人人参与监督和举报,企业信守排污底线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保护水环境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水生态平衡、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水质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济下水库径流水质和垂向水质分析及评价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