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争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04-08张成功王习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海南文明

张成功,王习明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2013年11月9至10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来自国内近三十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生态文明的建设。

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秦书生(东北大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正确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所应有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蕴含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的思想;郑洁(重庆邮电大学)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当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覃世艳(西南交通大学)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的“出场路径”,只有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性、理性、价值观、制度观等基础之上,才能建构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主体、生态理性、生态和谐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制度观;刘华初(海南师范大学)介绍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后工业社会由于过度生产和消费导致的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社会现象进行的深刻批判,指出了这些批判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的启示意义;丁匡一(海南师范大学)主要剖析了马尔库塞批判现代性生产中心主义的逻辑理论,即通过对超越技术政治化、批判异化劳动、爱欲的解放、中断异化生产与异化消费的恶性循环这四个层面的批判来评析马尔库塞思想的生态文明。

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强调“社会主义”,以区别于西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蔡华杰(福建师范大学)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前缀明确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识形态指向;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坚持自然资源的公有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吴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认为,生态社会主义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于注重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于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它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大量的、有效的信息、指导。

4.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秦宣(《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认为,生态文明问题涉及很多,包括生活观念、生产的节能减排、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公共治理、群众工作、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王增智(海南师范大学)强调,明确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三者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王玲玲(江西师范大学)通过对绿色责任、绿色责任缺失的研究等问题的发掘,指出学界对绿色责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的紧迫性。

5.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科学全面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认为我们要创新政府的生态治理体制,推动生态文明和环境权益入宪,提升政府生态治理机构的权威性,依法加强政府内部的制度建设,促进政府自身的决策行为、执行行为和考核行为的生态化;郇庆治(北京大学)着重介绍了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所得出的量化评估结果做了比较与理论分析;王习明(海南师范大学)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国际地位,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跨入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指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6.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亟需总结。王明初(海南师范大学)认为,海南在全国最早确立生态立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又赋予了海南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应认真总结海南生态文明的经验,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张旭新(海南师范大学)认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新思路,需要认真研究;郑玥(海口市委党校)认为,要认真研究海南保护原生热带雨林的经验教训,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要防止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刘国华(贵阳学院)认为,应认真总结贵阳市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进的经验;庾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认为,桂西北大石山少数民族区域扶贫开发带来的生态危机和价值混乱值得研究。

在取得以上基本共识的同时,与会学者表现了一些分歧,概括起来包括:

一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王增智指出,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缓解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也可以生态文明;李景新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事实说明生态文明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建设。而张云飞认为由于自然对资本的限制,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存在冲突;蔡华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对资本、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进行限制的一种结果或将生态危机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结果;郇庆治认为,总体说来,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框架下是无法真正建成的。

二是关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谁更重要的问题。敖华(《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实践问题,仅仅研究文本,研究理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加强实践研究,才能“接地气”。郇庆治指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研究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种理论抽象,是一种学术讨论,追求的是一种学术的表达,学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意义并不亚于实践研究。

三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绑架”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秦宣、王明初等认为存在这一问题,要防止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郇庆治、王习明等认为不存在这一问题,仍存在较严重的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的倾向。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海南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对不文明说“不”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