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3-04-08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民生栏目

贺 晶

(海口广播电视台对外宣传策划部,海南海口570216)

从2002年南京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诞生开始,其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颖模式及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使媒体界很快形成了“零距离现象”,全国各地电视台竞相模仿、跟风,一大批类似的电视民生节目接踵出现。这些栏目关注百姓生活,容易引起群众共鸣,因而容易取得较高收视率,再加上节目制作团队相对容易建立,各地从省级到市级甚至县级都出现了类似风格节目。纵观笔者所在海南省,位居收视榜前列的均为民生栏目——如《直播海南》《热带播报》《夜线》。可见,电视民生新闻已到了“百花齐放”季节。但如同事物发展规律一样,由于激烈市场竞争原因,电视民生新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探究电视民生新闻现状与问题,找出其未来发展出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电视民生新闻的界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报告中几大目标影射了百姓最为关注,直接牵涉其切身利益的五大民生问题,即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民住房。当然,这也成为媒体工作者在进行民生报道时关注的重点。那么,当这些民生问题转化成电视民生新闻后,我们又该怎样来定义呢?目前,学者们对于民生新闻的界定持不同看法,综合之前学者研究,笔者认为,所谓电视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五大民生问题为主要关注内容,倾听民众心声,反应民众现状,融入人文关怀,普及大众知识,为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种新闻形式。

二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与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比传统新闻有着显著创新,在新闻类节目中占据重要地位,进入了快速发展辉煌阶段。但随着同类节目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目前多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将收视率高低视为评判栏目质量重要标准,其价值取向仍将可看性作为实际操作重点,节目内容缺乏导向性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成为百姓关注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百姓从这些栏目中了解世间百态、认清社会现状、并通过这些栏目对重要及敏感事件解读来增强自身判断和行动能力。而目前各电视台唯收视率为第一标准,忽略了新闻基本特性,节目内容缺乏正确价值导向,节目商业味道愈来愈浓重,节目质量愈来愈低俗乏味。可以看到,目前电视民生新闻题材,主要来自社会各层民众通过新闻电话热线、短信、微博等直接反馈的信息。这样的选题具有盲目性,将导致新闻“世俗化”,脱离了民生新闻的客观性和导向性本质。对以往民生新闻播出题材的统计可知,根据车祸、夫妻家庭不和、邻里纠纷等市井琐事被放大而改编的具有一定情节的故事性新闻占据了大量板块,这些民生新闻能够吸引民众好奇心,提高收视率,但其内容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和教育意义,这种“伪民生新闻”无疑会使民生新闻越走越边缘,离新闻标准越来越远。

(二)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缺乏民生新闻理念,能力和素质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缺乏民生新闻理念,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民生新闻本质,没有认清自己承担的责任,加上他们大多认为该节目观众多为社会基层群众,因而忽略了审视民生新闻高度,忽视了从民生角度为百姓诠释生活真谛,为百姓生活提供帮助。而在这样理念下,民生新闻工作者往往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我们看到很多电视民生节目新闻镜头拍摄粗糙;节目编排镜头随意堆砌;2.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不注重采访的艺术性;3.节目对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重要事件处理不够深刻,主持人往往只是对事件进行表面报道和评论,没有挖掘出其深层次内涵,没有起到教育和警示观众作用。

(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扎堆,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加大

电视民生新闻起源于地方电视台,大多强调本土化,当地民生动态是其新闻内容主要来源,各个栏目都想方设法挖掘本土素材。但现状是,同一个地区往往有多家电视台甚至是同一频道都有好几档民生新闻节目,大家都将目光瞄准了本地区域,不可避免会出现题材撞车现象,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各个节目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竞争日趋激烈。比如,海口本地一档直播类民生新闻栏目——《热带播报》就受到了同城类似节目极大影响。《热带播报》前身是2001年3月设立的《今晚十点半》《绝对贴近》,后经四次“变脸”,于2005年1月18日改为现在的《热带播报》。节目从开始到现在,在海口形成了强大品牌影响力,赢得了广大受众喜爱和认可。但是尽管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还是受到了海南台后起栏目《直播海南》的挤压。一个是海口电视台,一个是海南电视台,同属一个区域海南省海口市,台与台之间相距不足三公里,节目性质、题材类似,如何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已成为双方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对策

(一)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大胆转型

民生新闻被赋予强烈社会责任和人文属性,因此应具有社会使命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摒弃过去迎合观众口味的新闻选材方式,真正实现从“迎合型”向“引导型”转型。电视民生新闻不仅要反映百姓实际生活,对新闻进行陈述与报道,还应该对相关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解读,充分发挥对百姓生活的引导作用。电视台也不应仅仅以收视率为目的而做一些搏大众眼球但意义不大的新闻,应当把握好选题角度,坚持以导向价值为标准原则。同时,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一贯的平民视角,继续关心民生、体察民情,将一些正能量信息融入到百姓琐事中,从平凡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并由浅及深,由小民生引出大问题,不断引发百姓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和启迪,为百姓的行动和思维提供参考和标准。只有通过这样的转变,电视民生新闻才能真正吸引更多观众,为更多百姓服务,进而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加强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思想高度和业务素质

“民生”的主要精神是关切人的生存状况,民生新闻工作者主要职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引起全社会对民生的关注,这就需要提升团队民生理念和整体素质水平。

首先,主持人对一档电视节目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最终是通过主持人来传播给大家的,因而主持人如何将节目传播的有内涵、有深度又不乏味,需要编导精心安排,更需要主持人对节目内容和编排深刻理解,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够尽量深入到新闻事件采编和分析工作中,同时,除了播音技术及风格外,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其次,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和编辑要能够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并做出准确判断、真实描述、深刻分析,不仅要注重节目选题意义、更应该深度挖掘事件背后意义,将其提升到一定高度,同时在节目制作形式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创新。所有这些都需要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不断努力和学习,只有他们能力和素质提高了,老百姓才能看到有广度、有深度的电视民生节目。

在学习途径上,可以多借鉴一些优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成功经验。三亚龙视传媒的《民生夜话》节目是一档小成本、低制作的民生专题栏目,开播两个月就获得三亚市同时段收视排名中位列第二的好成绩,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初出茅庐到品牌栏目的进阶。栏目能够博得观众喜爱与制作者精心构思和编排是分不开的。据了解,这档栏目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的编辑及播报风格,选题贴近百姓生活,制作精良。它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栏目规划要讲究方法、强调编排、控制节奏

首先,要恰当选择新闻头条以及风格鲜明的标题新闻头条及其新颖标题对于一档新闻栏目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新闻可以是最新的、最具吸引力的时政要闻,也可以是能影射大问题的民生小事。但新闻工作者要注意务必着力突出事件最高价值,标题新颖但不能夸大或歪曲事件本身,以求达到最好传播效果,从而在一开始就将观众牢牢吸引住。

其次,在节目节奏上,也要进行巧妙控制例如现在被多数民生新闻栏目所采用的节目预告就是控制栏目节奏的最见效方式之一。在栏目开始前加入内容提要,在每节新闻结束时预告下节主要内容,并在每节预告中均提及当日最具吸引力的新闻。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将每个新兴奋点提前预告,避免感兴趣的观众提前流失;整档栏目节奏有张有弛,让观众惊喜连连,欲罢不能。

再次,节目中可以穿插与观众互动电视民生新闻不同于普通新闻播报,其形式更加多元化,而为了更好地从民生角度去探讨新闻事件,就一定要有民众参与,可以通过电话、微博等方式与民众进行互动,或者针对某一事件发起投票,充分收集民众观点,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最后,为了加强节目画面及整体效果,可以加入一些高科技创新手段民生新闻栏目要想长期吸引民众关注,不能只靠传统播报风格贯穿栏目始终。除了好的新闻外,民众的感官也需要不同形式刺激。在栏目编排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flash动画、图表、新型字幕等手段来替代传统形式,使整档栏目新颖富有创意,引起观众兴趣。

(四)与多种媒介形式相融合,扩大自身影响力

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媒体作用日益凸显,传统媒介仍有自己广大受众群体。因而,电视民生新闻要扩大自身影响力,就要充分发挥这些新旧媒介作用。各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同报纸、杂志合作设立民生板块;可以在电视节目播出同时,进行广播媒介上的同步音频直播,如海南两档电视民生栏目《直播海南》和《热带播报》就采用此种方式扩大了节目受众群体;可以同互联网进行融合,各个电视台应该注重建设自己的专属网站,将电视直播节目在网络上同步,并及时对过往节目进行网络上传并允许其他网站转载,方便观众随时点播观看,同时设立本栏目官方微博,扩大自身网络影响力。

结 语

电视民生新闻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就其前景来看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今后的电视民生新闻,应在保持反映民情民生特色基础上,着重注意改变当前存在的不合理现状、在节目内容、形式以及内涵上有更高提升,使其内容更丰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更具导向价值和时代意义,相信电视民生新闻一定会 迎来辉煌灿烂的第二季。

[1]程文英,于遐.谈民生新闻的民生视角[J].新闻传播,2011(1).

[2]刘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新闻夜航》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4).

[3]方赞.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出路[J].新闻传播,2011(7).

[4]齐刚,李强.对民生新闻的一点思考[J].新闻传播,2011(2).

[5]王静.《民生夜话》的“三级跳”[J].新闻传播,2011(7).

[6]王静.“后民生新闻”时代新闻媒体现状及出路[J].新闻传播,2011(6).

[7]刘振兴.浅谈民生新闻类栏目的编排[J].新闻传播,2011(4).

[8]衣学勇,李文杰,孙林.对民生新闻类电视栏目发展现状的理论之辩[J].电影评介,2008(2).

[9]刘谭杏.民生新闻十年:再谈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J].南方电视学刊,2012(6).

[10]徐明辉.民生新闻报道的编辑视角[J].新闻传播,2011(5).

猜你喜欢

民生栏目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约稿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稿约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