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刺法小考

2013-04-08张义郭长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刺法灵枢内经

张义,郭长青



关刺法小考

张义,郭长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针刺疗法;关刺;文献研究

关刺法出自《灵枢·官针》,是“五刺”法之一。《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刺法灸法学》教材[1]参考《类经》认为:“这种刺法多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进行针刺,因为筋会于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在关节附近,故名关刺”。纵观古代针灸文献对关刺法的解释,发现《黄帝内经》以后的文献大多为照抄《黄帝内经》原文,解释较少,但也有不同。除去重复,历代文献对关刺法的解释可以分为3类。①《黄帝内经太素·五刺》解释关刺为:“刺关身之左右,尽至筋上,以去筋痹,故曰关刺,或曰开刺也。”②《类经·三刺浅深五刺五脏》解释关刺为:“关,关节也。左右,四肢也。尽筋,即关节之处也。”③《内经评文·官针第七》解释关刺为:“谓直刺又左右之其深尽筋上也。”

上述3种解释相同点为“关刺”主要用于“筋痹”,方法是用针直接刺中“筋”。不同点主要集中于“左右”和“尽筋”两点。《太素》认为“左右”为“身之左右”,即周身;《内经评文》认为“左右”为“直刺又左右”,即多向刺。《灵枢·官针》五刺中的“豹纹刺”和“合谷刺”的描述也有“左右”,如“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合谷刺者,左右鸡足”,这里的“左右”均为多向刺,所以笔者认为《内经评文》对“左右”的解释更合理,即“直刺左右”是直刺和多向刺相结合的意思。

《太素》和《内经评文》认为“尽筋”是指针刺深度应达到“筋”的层次或深度,即“筋痹”的病灶深度;而《类经》认为“尽筋”是“关节之处”,以至于现在普遍认为“关刺”是在关节肌腱处的针刺。笔者认为《太素》和《内经评文》的解释较合理,“尽筋”指深度达到“筋”的层次。其一,《灵枢·官针》“五刺”描写的是皮、脉、筋、肉、骨由浅到深5个不同层次刺法,如“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豹文刺……中脉为故”、“关刺……尽筋上”、“合谷刺……针于分肉之间”、“输刺……深内之至骨”。其二,“筋痹”是指一个层次的疾病,不单是关节部位的疾病。

综上所述,3种解释中《内经评文·官针第七》的解释最为合理,关刺是一种多向刺法,先直刺然后将针提至皮下朝各个方向斜刺,深度应达到筋的层次,用于治疗筋痹。

[1] 杨兆民.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5.

2013-01-0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特色疗法评价”重点研究室基金

张义(1980 - ),男,讲师

郭长青(1959 - ),男,教授,E-mail:guochangqing66@163.com

1005-0957(2013)07-0580-01

R245.3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7.580

猜你喜欢

刺法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