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EM模型对四川省服装产业结构分析

2013-04-08蒋季苒

山东纺织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四川省集群竞争力

蒋季苒,申 鸿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

服装业是四川省传统产业之一,经20多年发展,在川各类规模服装企业已有8000余家,2011年,四川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73.43亿元。但就其四川省西部枢纽这一人口大省的地位来讲,无论从服装产业的产值或者企业规模都与东部沿海地区有着巨大的差距。目前,四川省服装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打造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实现服装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1 产业竞争力概念

产业竞争力这个现代产业经济学最著名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产业竞争力是衔接国家竞争力以及微观实体企业竞争力之间最重要的因素。他对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多因素研究,提出了六个主要的维度——要素条件、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关和支持产业、需求状况、政府行为以及机遇。

笔者在综合前人对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产业竞争力既应该从宏观层面来考察,即从国家的层面,还应该从局部出发来考察,即从区域层面。所以笔者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市地区都存在特定产业的竞争力,所以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具有区域性。其次,产业竞争力是产业与区域的复合型概念,包括了这两个层次的内容,区域是载体,产业是内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再次,从制度经济的视角出发,现代产业制度既包括微观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包括宏观的市场制度。最后,产业竞争力的最终效果体现在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 GEM模型

GEM模型是由加拿大学者Herver Gihson和Tim Padmore共同研究出的,主要用于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该模型将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为6个,并根据这六个因素的属性分成了3对,因素对Ⅰ统称为基础(Grounding),包括了资源与设施两个因素。它的实质是集群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所需的并且由集群外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因素对Ⅱ统称为企业(Enterprises),包括的两个因素分别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实体以及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等因素。该因素对是产业集群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从本质来看是集群产业的结构因素。因素对Ⅲ统称为市场(Markets),空间上包含了本地和外地因素,也集合了产业发展各阶段不同市场需求的时间因素。将这三个因素对名称的首字母和在一起,即命名为GEM模型。

3 运用GEM模型对四川服装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3.1因素对Ⅰ基础(Grounding)

它指企业集群外部为集群内部企业的生产过程所提供的要素。

四川有超过1300万城乡剩余劳动力,本省即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四川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结合四川省在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四川省金融业整体上也获得了瞩目的成就。2012年初,四川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下一个五年本省金融业的发展布局谋划,进一步加强了投融资活动良好的发展。加上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重视,使得资本流动性更强,融资渠道更宽阔,金融资本市场较之以前更为发达和便利,但是75%川内服装企业主还是通过自有资金积累来完成企业融资。

四川省历年重视科研教育,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相当重视,省内设立服装、纺织相关专业近十所,每年输出近3000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有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及两个研究院:四川省纺织工业研究院、四川省丝绸研究院和一个研究所:纺织类科研所,为四川省服装行业输入了大量高级服装人才。

在省政府的指导下,四川省服装产业在十一五的发展势头下进行了规划。报告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四川纺织工业”的发展战略,为省内服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是,政府的投资与政策始终倾向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增加值高的企业,所以,容易产生“马太效应”。因此,四川省服装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是迫在眉头。

3.2“因素对Ⅱ”企业(Enterprises)

四川省服装企业面料辅料供应商分为两大类,比较低端的一类,供应充足,能满足一些企业对其需求,但是比较高端一类的面、辅料则很少,特别是高端定制这块所需面、辅料。基本需要向外地购买,甚至是国外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都高端定制服装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高端定制消费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纺织品服装销售中心,省内拥有西部日交易量最大的荷花池纺织品批发市场,成都市金荷花、九龙服装批发城以及二线城市建立的二级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同时,10余家大型服装商场补缺零售市场。使得省内服装产业具有广阔消费市场、市场容量以及发展潜力。川内服装企业已有初步集群趋势,但是集群效应不显著。集群能力有待提升,省内服装企业产业基础较好,为集群深化提供良好基础。众多企业之中,由于经营机制灵活,民营化发展迅速,部分已成为龙头企业,拥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但是,其中大量的民营企业仍未摆脱家族式管理,因此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3“因素对Ⅲ”市场

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07亿元,增长14.3%,服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6089美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速加快,随着中国的“奢侈品热”情绪高涨,中高阶级对服装品牌消费意识越来越显著,彭丽媛出访他国,着中国品牌,更是掀起了国内高端品牌的购买热潮,中国服装消费结构往时尚与个性的高消费阶段发展。

4 四川服装产业新体系建议

4.1推进四川服装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总体来看,四川服装产业发展拥有着一定的自身优势和资源,这种相对的比较优势需要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变成竞争优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即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鉴此,对于产品附加值高的重点服装企业,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技改贴息,鼓励技改在企业中的推行。另外,加强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作用,并组织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促使政府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优先考虑,从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4.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集群效应

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树立川内知名服装品牌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服装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政策扶持和奖励机制加强对自主创建品牌的服装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引导服装企业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不要集中于制服类服装,设立奖励中心,对发展快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奖项的服装企业给予不同数额的奖励。做好企业发展状况评估,对具有潜力的品牌给予奖励,对发展较差的企业做出正确的引导。

4.3营造良好服装文化氛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建立时尚产业的购物城以及购物环境。完善消费者对各个档次的消费需求。完善服装园区产业链。使之走向专业化的道路。重视服装节和会展业的发展。成都每年大小会展上千次,著名的有糖酒会、双年展等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外省来其采购,进一步推广了四川产品和增加产品利润。川内服装企业应联合政府、服装协会定时定点地举行相关服装节以及展览,进一步塑造四川服装品牌影响力、促进国内外服装产业的交流。同时,办好具有四川服装特色的博物馆,将其与旅游业相辅相成发展,在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也为市民感受服饰文化知识提供良好场所。

猜你喜欢

四川省集群竞争力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