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对补充替代疗法止痛的认知比较
2013-04-08刘洁白琴
刘洁 白琴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对补充替代疗法止痛的认知比较
刘洁 白琴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对补充替代疗法用于止痛治疗的态度和看法。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一所三甲肿瘤医院的14名医护人员和12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两组人群认知的相同主题是止痛效果,不同主题是患者提及经济担忧及出院后的需求,医护人员还关注了实施条件和评价方法。结论医护人员和癌症患者对补充替代疗法在止痛治疗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其临床推广还需进一步理论和政策支持。
癌症患者 补充替代医学 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晚期癌症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是指主流医学之外,能补充主流医学的不足并提供其不能达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2]。近年来,国外广泛将CAM应用于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包括癌痛的治疗[3]。目前国内已有将CAM应用到癌痛治疗中的病例,但应用范围还未拓展开来[4]。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专科医院中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对CAM用于疼痛辅助治疗的态度和看法,为CAM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一家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作为研究基地。抽取从事临床肿瘤诊疗工作的14名医护人员和接受治疗的12名癌症患者进行访谈。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饱和为标准,即在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中没有新的主题产生。
医护人员纳入标准:(1)具有执业资格;(2)对癌痛患者进行过治疗或护理;(3)从事肿瘤诊疗护理工作1年以上。癌症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以上;(2)具有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3)一周内出现过疼痛症状,并采取过对症处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经本人知情同意后纳入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研究于2012年3~5月进行,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利用设计的访谈提纲从受访者处收集数据。提纲参照相关文献设计,再由有关专家审查和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受访者对疼痛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对CAM用于止痛的态度和看法等。
访谈在安静环境中进行,研究者征得受访者知情同意后将谈话内容录音,承诺有关资料均做保密和编码处理,每位受访者访谈约30~40min。
1.2.2 资料分析 获取的研究资料由研究者进行转录后,采用内容分析法[5]分析。所有获得的资料由研究者逐一回顾,确定其含义,然后按照提纲分析资料,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对类别主题进行归纳和整理,比较其中存在的相同点和差异。
2 结果
2.1 受访者人口学特征 14名医护人员中,医生5人,护士9人;男性4人,女性10人;博士2人,硕士3人,本科2人,大专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7人;从事肿瘤诊疗护理工作5年以下6人,5~10年5人,10年以上3人。
12名癌症患者中,男性8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54岁(53.75±9.536);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人,高中及以上5人;个人经济收入1 000元以下7人,1 000~2 000元3人,2 000元以上2人;肺癌5例,肝癌2例,胰腺癌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胃癌1例;患病从1个月到1年不等。
2.2 医护人员和癌症患者对CAM的认知程度14名医护人员有12人(85.71%)表示对CAM有一定了解,能列举出一些具体方法,如中药(12人)、针灸(10人)、放松训练(9人)、穴位治疗(8人)、理疗(8人)等;12名受访患者则表示对此概念不太了解或者未听说过。
2.3 医护人员对CAM的感受
2.3.1 止痛原则 个案5:“在日常治疗中,我们一般从患者的主诉来判断其疼痛程度,依照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阶梯止痛药物。对于持续疼痛的患者,通常采取按时口服给药,药效可以作用较持久;急性疼痛或疼痛突然加重的患者,一般采取注射给药,能够马上缓解疼痛。”
综合考虑选择由山东开元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YVP系列变频调速电动机,型号YVP280S-4/75KW,性能参数如表2.
2.3.2 实施条件 个案3:“首先需要了解CAM知识的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但目前专科医院的配备是以西医治疗为主,医生大多也都是学西医的,对这些方法不太了解。此外,是否还需要单独安静场所进行治疗,医院能否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也不得而知。”
2.3.3 止痛效果及评价方法 个案12:“西药可以做临床随机对照,用药后分别测试患者体内某些指标的变化,但补充替代疗法可能不能进行完全严谨的随机对照,用后的评价指标可能也不完全是客观指标。例如疼痛,临床目前使用的是评价量表,况且疼痛本身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其程度轻重来自于患者的感受。”
2.4 癌症患者对CAM的感受
2.4.1 止痛原则 患者较关注疼痛症状的控制,对阶梯止痛及药物副作用不太了解。个案6:“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让我在疼的时候用了不疼就可以。”个案9:“我所知道的止痛药有吗啡、杜冷丁、曲马多,听人家说用多了会上瘾,我也不清楚。”
2.4.2 止痛效果 个案8:“我也不愿意总打针吃药,但疼起来太痛苦了,那时候就想赶快不疼,要是有效我当然愿意尝试,其实我也不愿打针,但疼止不住。”
2.4.3 经济担忧 个案11:“我们农村本来就不富裕,一得病家里花了不少钱,虽说现在有了新农合,但自己的负担也不轻,如果收费较高的话我们负担不起。”
3 讨论
3.1 镇痛观念对CAM应用的影响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可能受心理、情绪、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6]。从两组人群止痛原则的比较可以看出,患者出现疼痛时,医护人员侧重于疼痛程度评估,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患者阶梯止痛药物,而患者自身则侧重于关注症状控制。由于某些镇痛药物存在诸如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在止痛同时可能会带给患者其他不适症状[7]。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体化给药,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更好的监护,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止痛治疗效果,也是在止痛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因素。
“舒缓疗护”(Palliative Care)是一种支持性照护方法,即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缓解其他痛苦症状,如躯体、社会心理和心灵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患者及亲属的生活质量[8]。在舒缓疗护理念的指导下,医护人员评估疼痛遵循“关注患者身心、尊严”的原则,应用“整体痛”的理念,整体全面评估患者症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在评估疼痛的同时,可对患者身、心、灵各方面进行了解,以“整体”的关怀理念给予病人全面照顾,使病人不但在生理上得到治疗,而且身心都得到尊重和满足。
3.2 理论研究程度及方法对CAM应用的影响访谈发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CAM的态度与其止痛效果有关,如果患者治疗后的止痛效果显著,就会对CAM有更深刻的认知,也更易接受。目前,王剑强[9]、孙亚林[10]、许姗姗等[11]研究已证实,中药、针灸、音乐疗法的有效性,但相关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还需进一步强化和深入。
一项对美国医院的相关调查显示,阻碍CAM在医院开展的主要原因为经费限制、医生抵触和缺乏研究证据支持[12]。访谈中医生也提出了CAM效果评价缺少客观评价方法和指标的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多数临床医生接受的是西方医学教育,所以难免会对CAM产生抵触;其次,他们也惯于接受西医客观严谨的研究方法。但CAM与西医疗法的特点不同,许多方法是以主观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病人报告结局为主。在使用西医常用研究方法时,可能存在试验设计不够严谨、评价标准各异、忽视依从性等诸多问题[13]。所以,CAM的效果研究方法有别于西医评价研究方法。针对CAM特点,许多学者展开了对其评估方法的研究,其中循证医学[14](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和最佳病例系列方法[15](Best Case Series,BCS)被认为是比较适合于CAM评价的高质量研究方法。
3.3 实施条件对CAM应用的影响 在访谈中,医护人员和癌症患者均表示愿意尝试CAM治疗,有部分患者已经开始使用中药等方法来辅助治疗,这说明患者有应用CAM的需求。因此,医护人员应适应患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CAM治疗。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满足患者CAM需求可能还面临着人员、场所等一系列困难。
在澳大利亚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姑息照护服务由医护人员、社工、心理学家、治疗师等多种人员来共同承担,为患者提供所需的身体、心理社会和心灵的全方位照顾[16-17]。因此,可以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对有关人员开展CAM的相关培训,让更多专业人员以姑息照护的理念为患者提供CAM治疗。在社区培训更多专业人员,还可以解决患者出院后治疗和信息需求的问题,患者出院后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在社区接受CAM治疗,从社区专业人员那里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社区医护人员也可以为不便出门但有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此外,对于农村不具备社区照顾条件的患者,可以采取自我管理方式,出院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家属或患者本人学会一些简便、适合于居家操作的方法,出院后自行在家操作,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指导。
CAM内容涵盖替代医学系统、精神意念疗法、生物学基础疗法、机体调整疗法、能量疗法五部分,许多方法可以由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来完成。作为一种发掘人体自身潜能的治疗形式,CAM与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有着共同的理念,注重对人的整体照顾和关怀。医护人员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后,为患者讲解有关信息,使患者了解更多疼痛相关知识,树立对疼痛的正确观念,改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2):153-158.
[2]朱茜,张翔.国外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发展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借鉴[J].医学与社会,2009,22(9):36-37,43.
[3]傅俊英.补充替代医学国际使用情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3):239-242.
[4]薛娜,林洪生.中西医治疗癌症疼痛的现状及思考[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5):1072-1075.
[5]韩晓春,戴霞.内容分析法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0,25(4):804-805.
[6]高山冰.癌症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160-162.
[7]李俊英,余春华,向秋芬.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副作用的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71-173.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EB/OL].[2012-08-16)]http://www.who.int/cancer/palliative/definition/en/
[9]王剑强.中药配合三阶梯疗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5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3):218.
[10]孙亚林,于连荣.齐刺留针法治疗肝癌疼痛8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4):211-212.
[11]许姗姗,杨佳妮.音乐疗法配合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改善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8-9.
[12]Ananth S,Martin W.Health Forum 2005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Survey of Hospitals:Summary of Results[M].Chicago:Health Forum LLC,2006.
[13]王菊勇,董昌盛,许玲,等.中药治疗癌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5):34-40.
[14]崔永强,周冰,陈荠,等.结合医学在医院的临床实践及发展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5-118.
[15]Richard L Nahin.Use of the best case series to evaluate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 for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4,29(6):552-562.
[16]Daniel kam Yin chan.Introduction to oged care in Australia[J].中国全科医学,2003,6(5):359-361.
[17]刘瑛,袁长蓉,徐燕.我国姑息照护实践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39-41.
Cancer patient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ain
白琴
R471
A
1002-6975(2013)05-0453-03
刘洁(1986-),女,河南孟州,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姑息护理
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