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族在朝鲜崛起
2013-04-07宝丁
宝丁
尽管一战末期就有过旋翼机的尝试,纳粹德国也在二战中推出过多种实用型直升机,但是这种机械构造与飞行方式迥异于传统固定翼飞机的新机种,直到朝鲜战争才被首次大规模使用。在朝鲜的山水之上,直升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诸多难忘时刻。
飞行将军
第一个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直升机的,并非美国空军,也非美国陆军,而是美国海军陆战队。1950年8月,当美韩军队被压迫到釜山防御圈的弹丸之地时,多支部队被仓促投入那里,其中打头阵的是陆战队第1暂编旅,而其旅长爱德华·克莱格准将就是凭借1架西科斯基HO3S-1直升机,才得以了解周围地形、并顺利展开部署的。这位准将乘着这架直升机去拜会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去同他的部属们在战场上碰面,他对此评价道:“直升机真令人高兴,没有它我简直一事无成。”
伴随着这位“飞行将军”的忙碌身影,一个航空史上的新时期就此拉开了序幕。为克莱格提供特殊服务的,乃是陆战队第6观察中队(VMO-6),该部隶属陆战队第33飞行大队,自此以“第一个参战的直升机中队”而闻名。
这个中队原本是陆战队第1直升机发展中队(HMX-1)的一部分,后者是陆战队尝试革新两栖战样式的产物。组建HMX中队的目的,在于探索使用直升机将部队从运载船投送到滩头的可能性。朝鲜战争爆发后,陆战队从该中队抽调4架HO3S-1和8架OY-1固定翼观测机组成VMO-6,投入了朝鲜半岛的东南端。
陆战队所使用的HO3S-1,就是由西科斯基公司研发于1943年的H-5轻型直升机。该机于1945年装备部队、机组2人、机长17.4米、旋翼直径14.63米、机高3.96米、空重1 718千克、最大起飞重2 193千克、配备1台普拉特&惠特尼45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171千米/时、航程580千米、实用升限4 390米。
虽然这种直升机过于“轻薄”、载运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是对于战场上的陆战队来说已是一种宝贵的资源。VMO-6的HO3S-1直升机虽然初登战争舞台,却很快就变得异常忙碌:前送粮弹补给、后送伤患、指挥、联络等等。
伤员的指望
陆战队直升机参战后的第一项任务是运送将军,第二项任务便是运送伤患。
从1950年8月3日起,它们就被广泛用于抢运重伤员和在战地搜救跳伞的飞行员。有一次,1架HO3S-1在载着克莱格的同时,还救起了一名被击落的陆战队F4U-4“海盗”战斗机飞行员。仁川登陆的次日,VMO-6的直升机救起多名“海盗”飞行员,不过有2架直升机在此过程中被击落。对此,著名的陆战队第214“黑羊”战斗机中队的凯勒中校由衷称赞道,“直升机在敌火下抢出落难飞行员的表现真是出类拔萃。”
而在抢运伤员时,HO3S-1则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这种直升机的舱室狭小,无法放进标准尺寸的担架。不过飞行员们想了一招,他们拆掉一侧的后舷窗,把担架带伤员头朝里塞入机舱,只剩下他的双脚飘荡在窗外。受限于设备,陆战队曾限制该机在夜间飞行,不过在情况紧急时,这个禁令屡遭“违反”,最终VMO-6执行了数百次危险的夜间抢救。
凭借着直上直下、无需跑道的特性,直升机在山区湖岸无所不至,在战场救护领域持续发挥重大作用,使得那些身处固定翼飞机和卡车无法到达险境的伤兵们,从此又多了一个求生的指望。而随着一个个直升机抢运成功的例子流传开来,也成了对士气的一种激励因素。
8月底,美军成立了救护联络指挥部,专事协调空地医疗救护行动,使得包括直升机在内的各种战场救护手段和位于密阳和釜山等地的野战医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而随着战事的日益艰难,这个陆战队直升机中队也是片刻不得喘息,疲于奔命的结果,是在战争期间共运出了7 067名陆战队的伤员。
飞越“冰封长津”
当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断打击下,前线各部不断告急,仅凭陆战队的一支直升机部队是远远不够用的,而美国海军和空军也相继向朝鲜战场投入了自己的旋翼机部队。
海军使用和陆战队同样的机型,这些直升机随第7舰队的两艘护航航空母舰“福吉谷”号和“菲律宾海”号部署到朝鲜近海之初,主要执行舰只间短途后勤作业和弹着观测等任务。“福吉谷”号上的直升机指挥官加迪纳上尉称HO3S-1是“相当原始”的设计,但也是“我们唯一的拥有”。战争之初,这些直升机引导巡洋舰上的舰炮轰击海岸线附近的铁道线甚至停在上面的列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准确率。
1950年9月,1架海军直升机在元山港水域搭救落水的水兵时,飞行员施魏尼伯恩上尉无意间拍下了两枚飘浮着的水雷的照片。在这个偶然发现之后,海军立即将直升机投入扫雷作业。低飞于水面上空的直升机飞行员不仅能指引扫雷舰艇前往目标水域,更能有效引导这些舰艇避开前进水道上的潜在危险,于是“直升机飞行员在扫雷舰部队中有特别多的朋友”。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则使用H-5充实其搜救单位,展开与陆战队直升机类似的战场救援行动。1950年夏,空军从驻日本的第3空中救援中队(ARS-3)抽出一个装备6架H-5的F分队投入朝鲜战场,进驻釜山附近的K-1机场。
这个分队和VMO-6一样也是固定翼和旋翼机混编的单位,不过在朝鲜独特的地形上,直升机很快就证明自己更有价值。到达驻地5天后,由范博文驾驶的1架H-5就深入前线,救回了受伤的韦恩上尉,成为空军直升机部队的第一次成功救援行动。此后,许多被军医认定如果来不及后送就必将死去的重伤员,都被直升机及时送进了野战医院。
仁川登陆后,F分队向北推进,一度进至汉城(今称首尔)附近的野战机场,不过随后就在志愿军的压迫下后退至大丘的K-37机场。当年12月的长津湖之战中,面对志愿军的猛烈攻势,直升机在美军败退中起到重要作用,陆战队和空军的直升机单位努力维系着分散败退的各部间的联络,使得遭遇“冰封长津”的美军王牌部队陆战1师得以溃围而出。
而当美第2师第23加强团于1951年2月被围砥平里时,承担起前送军毯、食物、血浆和后送伤员重任的,又是上述直升机部队,在两天时间里,H-5就冒着狂风暴雪运出了52名重伤员。不仅如此,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进出砥平里、同前线指挥官商讨军情的交通手段,也是一架H-5直升机。美国方面后来在评价“大难不死”的第23团时曾夸口称其为“最优秀部队”,事实上要没有直升机的帮助,战斗结局很可能将大不一样。
到了1951年,经历考验的空军ARS-3中队F分队升格为第2157空中救援中队,而到这场战争结束时,该部共抢运伤患9 898人。
垂直机降部署
在医疗救助之外,美军直升机也很快就开始执行更具攻击性的任务,那就是向坚固设防的阵地投送突击兵力,实现垂直机降部署。
在这方面率先突破的,仍然是海军陆战队,而其得以做到这一点,则是因为一种比H-5更适合此类任务的角色到场,这就是于1951年春天抵达朝鲜战场的西科斯基H-19“契卡索”。这是美军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运输直升机,于1950年刚刚装备部队,空军型号H-19A、陆军型号H-19C、海军型号HO4S、陆战队型号HRS-1。该机乘员2人、最多可容纳8具担架、机长19.1米、旋翼直径16.16米、机高4.07米、空重2 177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 587千克、配备1台普拉特&惠特尼60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163千米/时、航程652千米、实用升限3 200米。
伴随着新式装备,陆战队为之专门编组第161运输直升机中队(HMR-161),该部由格尔奥格·海林中校指挥,于当年9月2日进抵釜山。对于自己带来的15架HRS-1(H-19),海林宣称每架都“可运载10名或更多的韩国军人,或者8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
9月13日,这个中队就上阵了。在代号“风车I号”的行动中,海林调动12架运输直升机于14小时内飞行28次,飞越10千米距离,向陆战1师第2营的山头阵地空运进9.1吨作战物资,从而成功执行了史上第一次垂直战斗补给任务,同时在归途运回75名伤员。6天后,该部又在类似的“风车II号”行动中前送了8吨弹药。
一个更重要的时刻在9月21日到来,当日的“顶峰”行动中,12架HRS-1在运送8.5吨物资的同时,还将1个陆战队侦察连的224名作战人员送到一处前哨阵地上,实现首次垂直机降部署。而到了10月11日,这批直升机又在5.5小时内将陆战7师第3营的近千人连同11.1吨装备投进了阳谷西北的战场,这次是实现了战争史上首次营级规模的垂直机降部署。
在投送兵力之余,这些运输直升机有时还参与一种灵活的战场转移行动,火箭炮发射后将其快速吊运至新的阵地,以免遭炮火反击。HRS-1在火箭炮发射后的烟尘中飞抵,然后将炮身吊在机下,让炮手们挤在舱中离开。这是一种新的“打了就跑”战术,有的炮兵部队就把第161中队称作“战术应召工具”。
朝鲜战争期间,这个中队共出动18 607架次、飞行16 538小时,总计运送60 046名士兵与3 600吨物资,另后送2 748名伤患。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不断进出前线,该部的直升机却毫发未损。至于那些搭乘它进入战场的大兵们,他们的印象是“坐这玩意儿比坐卡车强多了”。
极高评价
相比其它军种,美国陆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直升机的情况可谓是后知后觉,不仅使用时间晚,而且任务范围也不如陆战队那般广泛。
作为最后一个向朝鲜战场部署直升机部队的军种,美国陆军直到1951年初才开始使用直升机执行战场医疗任务。而当直升机载着伤员快速飞越狭窄崎岖的道路上空后,各级战斗部队都有相见恨晚之感,“鲜有哪项技术发明可以与医疗救助直升机相提并论”,一支部队的战时日志这样写道。
继陆战队之后,陆军也终于发现,能够垂直起降的旋翼机在部队战术机动和战场补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当面对复杂山势和糟糕的通讯条件时,直升机则可以提供很好的指挥控制手段,令战地指挥官拥有前所未有的迅速了解周边地形和敌我状态的能力。
1951年5月,陆军正式编组第8191、8192、8193直升机分队,主要用于抢运重伤员,并有如下规定:原则上只允许头部、胸部、腹部受伤或大量失血的人搭乘直升机。这一年里,陆军的直升机部队共救出5 040人,虽然直升机“昂贵,不稳定,技术上仍不成熟”,但是“如果没有它们,许多人就会死去”。
由于种种原因,陆军直到1953年初才第一次部署H-19,并用它装备了新成立的第6运输直升机连。该部在3月20日首次投入作战,以10架直升机打了30趟来回,为被洪水阻断的第3步兵师送去了大量补给品。5月1日,陆军又编组了第二支H-19部队第13运输直升机连,该部在当月下旬与第6连一道为第25师提供了战斗补给。
6月15日,这两个直升机连合并为陆军第1运输航空营,并在当月和陆战队的直升机部队联手,以45架的规模抢运了大批作战部队。而到交战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后,这些运输直升机还执行了运返联合国军战俘的行动。
在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军各军种的直升机仅运送伤员的人数就超过25 000人,其中最短的一次反应时间尚不足一分钟,最远的一次飞行距离超过200千米,有时甚至还直接在直升机上进行简单的空中手术。
这样的表现简直倾倒众生。仁川登陆期间的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谢帕德中将建议此后将直升机的部署置于“高度优先地位”;接替沃克指挥第8集团军的泰勒中将写道,“大量部署的运输直升机可以显著提升陆军的战术机动性,我希望未来可以大量装备这种武器”;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则声称“战事的进展已经清楚地表明军队是多么需要直升机”。
而如他们所愿的,当美军参与的下一场战争也即越战到来时,直升机如蝗虫般飞越密林之上的画面便成为一个标志性景象,而直升机这种“有用的新奇玩意儿”也终于一跃成为美国军队的象征之一。
责任编辑: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