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略
2013-04-07张文秀李洁
张文秀,李洁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理念不新、教学模式落后、特色不鲜明、师资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行业发展,系于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西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 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产学合作”模式等。有关专家深入研究国外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后发现:国外的职业教育普遍是以能力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力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显然,我国职业教育大多仍然停留在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在实训室“实践”上。虽然大多职业院校提出了工学交替、产学合作、订单培养,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硬伤”,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仍然跟普通的专科教育没有区别,甚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与普通教育都没有区别,只是在缩减公共课的基础上将教学时间缩短了一年而已;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实践实训不够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可真正适应企业一线生产、管理、服务需要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出现“招工比招商还难”的“用工荒”。这充分表明目前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企业一线生产和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
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此,必须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实施杰出技能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抛弃传统陈旧的职业教育观念基础上大力改革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包括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维度进行创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一是必须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满堂听”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要逐渐实现“教师只讲10 分钟,由学生来做40 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过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目标: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是三年一共可以解决多少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学生在不断地成长。三是改革考核方式。要根据科目的需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可采用竞赛、论文、项目等多种考核方式。四是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其关键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学生实践的锻炼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训。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投入,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和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五是与企业对接,实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所倡导的,但是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订单式培养的职业院校非常少见。随着高考的扩招,受传统教育和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与学校真正对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因此,这是职业院校以后要重点努力的方向。六是实施课程开发,施行项目教学。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应以职业能力、技能,特别是具体岗位需求的特定技能为依据组织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德国的经验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也就是以单个的具体项目为教学目标,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点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所欠缺的。七是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中外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支持高校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此,职业教育院校应该积极地探索与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与国外职业院校互换学习和交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
另外,还应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目前我国有的职业院校传承原技校办学定位和管理方式,有的是模仿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这都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出能很好适应企业一线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人才,必须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基于一定区域或行业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建设和服务需要的真正的可用之才。
3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点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由企业“能工巧匠”型讲授的课程比例仍然偏低。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比较年轻,教师本身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花精力抓学历和科研,而且,他们当中的好多人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教师基本没有精力去一线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企业一线真正的“能工巧匠”不一定具备讲课的口才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的业务也很繁忙,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校给学生上一段时间的课;同时,好多学校支付的课时费不足以吸引企业一线真正有能力的人。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当务之急。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和服务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各种待遇吸引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1]叶有澄.创新管理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2]沈春英.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生成功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0(6).
[3]凌传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