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中国特色英文词汇析论
2013-04-07周芬芬
周芬芬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一 模因论的概念
模因论(memetics)一观点是基于新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产生的,旨在阐释文化的进化规律,这是一种新型理论。其一,它模仿生物基因进化的整体模式,其二,探讨基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其三,诠释各不同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普遍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文化传承性。
(一)模因的定义
“模因”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在整个模因论体系中,模因又处于其核心地位;该词最早出现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是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Meme则是希腊语中的一个经典词汇,其解释就是“被模仿的东西”;将这个希腊语单词翻译为“模因”正是取其内涵;也就是“模”即“模仿”、“因”即“基因”。按照道金斯的观点可以类推:即模因是一个类似于文化进化单位的复制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能够发生进化,并且这种进化方式与生物进化相类似[1]。该定义的形成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阶段是作为一个单位而定义的,即被认为是文化模仿的一个单位;如音乐曲调旋律、人的想法思潮、时代进化的时髦用语等模式。后期阶段的模因则比较抽象,它被看作为在人的大脑里的信息单位,这个单位是存储在人的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而现实中,人们所使用的词语、常听的音乐、常看的图像,甚至常使用手势或者常表露的面部表情等都被视为模因的表现型式。实际上,模因只是一种思想活动,它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或活动意图;和基因只属于种化学物质中的一种是同样的道理。基因和模因的共性则在于:两者都可以复制,而且都在不断被复制。当某种特定的和非特定的思想或者信息模式呈出后,在它还没有引诱人去复制或人还未对其重复传播之前,这种思想或信息还属于模因。但一旦当只有这种思想或者信息模式得到局部或广泛传播、仿制才后,它就会具有模因性[2]。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信息,它一旦被“复制”,便可称其为“模因”。
(二)语言模因的概说
模因与语言是“连体婴儿”,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一种传递模因的内在工具,甚至语言本身也可以叫做模因,人们日常交流、写作等使用的任何字、句、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在经过其他人或自身再次模仿、复制和传播后,都能称作模因,而模因的存与亡又取决于模因本身的语用功能。如果人们在交流、写作等使用的语言中,其词语、句、段将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全人们会习惯性地广泛应用该词、该句、该段落,那么这个被重复使用的过程就是指该语言在被复制和传播;相反,如果人们不再使用和模仿语言中的词语、句、段,那么这些语言必将自然消亡。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第一,教育和知识传授;第二,语言本身的运用;第三,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从该理论不难看出,语言模因能够揭示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内在规律性。而模因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利用语言作为载体,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对其进行不断的相互复制、传播而得以存在。可见,语言模因一方面依赖于语言的运用得以复制传播,而另一方面又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模因论的作用
模因论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理论,它主要是研究文化的传播和进化;模因是文化传播的最基本单位,它分为简单模因和复合体模因。比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与人们传统理解上的不同的商人,这些商人既具有儒家传统人文美德又深谙经商之道,于是从儒将、儒医、儒官、儒生等跟“儒”相关的词的基础上,人们塑造出“儒商”这一新的语言概念,“儒商”这一概念随着这些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广泛传播,从而先后复制出了儒商精神、儒商文化、儒商形象、儒商风范、儒商论坛、儒商法则等各种复合体模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模因都是一些被成功转化或复制了的模因,即能在自我复制的竞争稳步胜出的模因。Dawkins认为,成功的模因有三个特征:①复制保真度:复制得越到位,其原版性能就越能得到保留。如语言、宗教、传统风俗等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他具有高度的保真度;②多产性:多产性是指模因的复制度多样化,复制速度快速化;复制速度越快,则模因扩散越广;③长久性:复制模式在语言层面存在的时间越久,则被复制的的机率和数量就会越大。
二 中国特色词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在过去的几年的英语界语言应用与进化实践中,一些外界媒体涉华媒体的报道为了使报到的内容更具吸引力,许多外媒在报道中有意运用“中式英语”,甚至创造出一些专门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的英文词汇。本文将外来媒体报道中经常涉及的中国式特色英文词汇分为两种:即中国特色英文词汇和中国专属英文词。
(一)中国特色英文词和中国专属英文词
2010年初,中国网民自创的英文单词“ungelivable”(不给力)一词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至今仍被转用,影响深远,美国《纽约时报》幽默地称如此使用这种词汇为“非常酷”。这似乎一个历史性帷幕的拉开,即中国人从背英语单词到创造造英语单词的跨越性转变。随着这种非正式英语表达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后此类词汇便开始频繁“演出”;如“笑而不语”这种纯网络性词汇,在网络上的英文表述为smilence,这个单词明显就是个人为合成词,即把 smile(微笑)嵌与silence(沉默)相互嵌套,使两个词合成为一体而做到形神兼备;而“动车”的翻译则叫做 don'train,don't(不要)暗合“动”的发音,这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don't和train合在一起,词面上直接指出,动车的速度与一般地火车不能相提并论。但中国词汇成千上万,若所翻译出来的词汇需要与外国人分享与交流的词汇则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网络翻译者或网络爱好者所翻译的中式词汇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时代最新鲜火热的中国热词。
假期间新闻报道,中国人组团出游国外购物事情,网络上立刻出现了“chinsumer”这个词,明显这个词是由Chinese和consumer两个英文单词所合成的,意思是“中国的消费者”。2011年一直走红的“偷菜”这个词被vegetable(蔬菜)和steal(偷)合成在一起生成了vegeteal,并在网络上红了一整年,其意思自然非常明显,且偷菜一词成了中国网络的一道奇景。原来的中式英语,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随着中式英语的潮流化发展,外国人也开始慢慢接受并感觉中国创意试的英语还是有点意思的。同时,过去人们对于“中式英语”往往持消极态度甚至被人嘲笑,而如今“中式英语”在某种程度上却影响广泛,有些“中式英语”甚至进入英语词汇,增加英语词汇数量。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新增的词汇中,中式英语占了5%到20%,超过所有语言词汇贡献的任何语言来源。
另外,在一些涉华报道中,中国专属词汇也频频出现。2011年11月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表述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时特意用了(leadingdragon)“领头龙”这个词,这种词在英语中是极不常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消费者体现出很强的消费能力,2011年年初,英国媒体结合这一现象,并在“英镑”的概念上,特意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北京镑”(PekingPound),意指中国人所花费的英镑。
(二)中国特色英文词汇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模因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主要通过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来体现自身的作用和存在。凡是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的各种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流与写作使用中总是会得到不断复制和传播,所以必将存在语言模因现象。
1.同构类推现象。同构类推是一种纯模仿现象,主要指对已知的语言结构进行模仿,复制生成另外一种模因变体,使这种模因变体具有新的内容。在同构类推过程,能够充当模因母体的语言结构通常情况下都具有强烈的语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修辞色彩的显著的特征,这种模因母体往往在被仿造之后仍然具有超强的衍生能力[3]。如印度媒体使用的“中国坞”(Chinawood),它所指代的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国电影行业”。“中国坞”(Chinawood)一词的模因母体来自于“好莱坞”(holywood),该词的出现从谋程度上显现出了中国电影业的当前形式,从当前来看,无论使在拍摄的电影数量方面还是国内电影票房的收入方面,中国电影行业均位于世界第三,并且中国电影公司积极着眼于向海外市场拓展。同构类推现象也将随着这一拓展而不断伸延。
2.直接套用形式。语言使用者根据自身的表达需要和表达习惯以及表达风格对已有模因进行同类套用式复制,有直接模仿,也有间接模仿,就是重复和类推两种主要复制形式。重复本身在谋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创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重复是一种延异的重复;没有创造性的重复改变的重复几乎是不会存在,即使重复的事物完全一样,但是在生重复过程中,旧的东西往往因语境的改变或传输方式的改换而产生新的含意模因,并且以重复的方式对新的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相似语境的一定诱发,就是指语言结构形式的直接套用的相似复制。这类可复制信息在合理和合适的场合下可以经过不改动任何信息内容而直接地广为传递。如中文中人们通常用“光棍”一词来表示未结婚的男子,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直接将“光棍”英译为guanggun;美国《纽约客》描写“中国大陆新一代”的报道中也直接将“愤青”英译为fenqing;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中还使用了“关系”(guanxi)这一词。
3.同义异词方略。语言使用者还能够在原有的语言词汇基础上,通过类推和制度的形式创造出新的模因;当然,在传播过程中模因也完全可能会发生变异;模因的变异有形式和内容变异两种。无论那种变异的发生,都必须首先考虑到语言使用者的表达需要,这与语言使用者的需求息息相关。同义异词指的是相同信息的词但不具同一词性,即同信异递。这明显就是一种以复制和传播信息内容为主体的语言模因,在复制过程中,这类模因虽然在信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对原始信息并没有影响,被复制后,其内容仍是以前的内容,并没随着复制或类推而发生改变。比如将chinese(中国人)与consumer(顾客)合成的单词Chinsumer,特指在国外旅游时大肆购物的“中国购物狂”。把ant蚂蚁和izen这一英文后缀合成antizen译为“蚁族”用来表示80后大学生低收入聚集的群体。目前由中国网民创造并出现在外媒报道中的中国特色英文词汇一共已有27个。比如smilence=smile+silence=笑而不语;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绪稳定;divoice=divorce+voice=离婚宣言;animale=animal+male=男人天性,等等。
三 结束语
模因在语言传播和文化进化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语言传播和进化的内在动力。而各种媒体(网络、报章、杂志、电视)为模因的大量复制又开通了绿色通道,在为模因的此消彼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特色英文词汇有着自身的文化传承性和文化感染力,它借着中国文化的穿透力,适应了人类的认知系统,并在文化和语言交流中迅速被复制,且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模因论为语言学者提供了正确正解和解释这类新词汇的新视域,启发了语言者的开放性思维,加深其对语言的认识,因此,了解模因规律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1]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1976.
[2]Dawkins.R.The Extended phenotype: the gene as the unit of selection[M]. New York: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1982.
[3]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65-68.
[5]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6]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陆松岩.模因论视角下的当代流行语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8]许克琪,屈远卓.模因论研究30年[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1,(2).
[9]黄慧.模因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0]杨婕.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J].外语教学,2008,(1).
[11]张冰.2010年流行语的模因论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6).
[12]赵改梅,王晓斌.模因与流行语传播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