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核心议题
2013-04-07李培林
特约主持人: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主持人语: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加快,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一个新的核心议题,而社区治理就是这个核心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区是基层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治理在很多方面都凸显了如何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全国各地在探索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如传统的街居社区、单位大院社区、新兴物业社区。如何构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巨变、满足群众需求、精简高效的社区治理方式,是当前在实践中需要加快探索的。这种在社区治理微观层面对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和经验概括,也会对我们在社会治理的宏观层面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以王颖为首席研究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研究团队,近年来持续追踪研究中国城市社区变迁,关注着信息化对社区变迁和社会关系重构的影响,总结不同类型社区发展的典型案例,实地考察和借鉴英、日、美等国社区治理的经验,通过社会实验参与推动我国网络化养老模式的发展。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我国的实际生活的“社区”已经超越了“居委会辖区”,演变为各具特色和多种类型的“居民生活小区”。社区的边界,也早已不是固定行政区划式的“居委会辖区边界”,它随居民共同利益边界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新变化,提出了一些社区治理的全新议题。对这些全新议题的思考、分析、探索和回应,体现在他们研究团队近年来的一系列社区研究成果中,如《中国数字家庭发展研究报告》、《信息化改变社区》等著作。
在本专题中,王颖研究员撰写的《基层社会的重塑》,阐述了以房产利益和共同志趣爱好为纽带的新社区——“自主的社会领域”正在形成,主张调整对社区的认识,以新社区为基础重新塑造基层组织和社会调控机制。肖林副研究员撰写的《国家渗透能力建设——社区治理挑战下的国家应对策略》,剖析了新兴物业小区里国家权力与居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指出现实的可能是“双向车道”并存,而非“零和博弈”。孙炳耀副研究员撰写的《居民社区行动的场域理论解析》,将布迪厄场域理论引入社区研究,以解释我国居民社区行动的历史、现状、成长及原因。史云桐助理研究员撰写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在长期观察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社区网络平台的话语空间,创造一种能够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其中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
这几篇文章仅仅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区研究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也会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这种持之以恒、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深度介入社区变迁执着探索的精神,一定会持续推动社区研究走向深入,不仅会取得更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而且会对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