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蜜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2013-04-07罗仁书何治勇
罗仁书,何治勇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药剂科,重庆 402360)
·神州药房·
中药蜜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罗仁书,何治勇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药剂科,重庆 402360)
中药蜜丸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广泛应用,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用蜂蜜制作的丸药就占丸剂的95%[1]。中药蜜丸系是用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2]。蜜丸的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ⅠA丸剂项规定,即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2]。现就中药蜜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简述如下。
1 蜂蜜选择与炼制
蜂蜜的选择:蜂蜜随蜜源植物不同,其质量差异较大。中国南方以紫云英蜜和油菜花蜜,北方以荆条花蜜、槐花蜜、枣花蜜等质量较好[3],且应以乳白色或淡黄色黏稠糖浆状液体或稠如凝脂状半流体,味纯甜而不酸、不涩,清洁而无杂质,具有蜜源植物的特有香气的上等蜂蜜,尤以当年产者为佳。如果呈糖浆状液体或底层有结块,稠厚色较深,味酸涩,苦麻者,不得用于蜜丸加工原料。
蜂蜜的炼制:蜂蜜含有25%左右的水分,劣质的水分更多,另有死蜂、蜡质、淀粉类物质等杂质。蜡质会浮于丸药表面,形成极薄的蜡质层,久存会产生裂纹。含淀粉类较多时则成品干裂。蜂蜜在入丸前必须经过炼制,以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适当减少水分,增加粘合力。若炼制不得法,蜜丸在贮存期易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破裂、返砂等质量问题。因此,在炼制过程中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蜂蜜加热溶化后,应过筛除去死蜂及浮沫等杂质后,再进一步按要求炼制。根据处方中药物的性质,确定蜂蜜的炼制程度。可采用手持糖量计或比重计,结合炼蜜的颜色、气泡、黏度及炼制温度等指标来控制炼蜜的含水量。炼成嫩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为18%~20%,密度为1.34左右,颜色无明显变化,稍带黏性),中蜜(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含水量为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均匀细气泡,因气泡与鱼眼相似,俗称“鱼眼小泡”,用手捻有黏性,两手指分开时无白长丝出现,滴水不散),老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0左右,出现较大的红棕色气泡,因气泡与牛眼相似,俗称“牛眼大泡”,用手捻黏性强,两手指分开时出现长白丝,滴入冷水中成珠状)[3]。炼制好的蜂蜜应趁热使用,或保存在密闭容器中。
2 药材预处理
处方所用药材均需炮制合格后方可作为原料使用,并应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灭菌、干燥、粉碎处理,以100~120目过筛,混合均匀,备用。根据处方中药物的不同性质,选择炼制程度不同的蜂蜜做蜜丸。制丸过程须使用适宜的润滑剂,为避免药团粘手和粘器具,根据南北、季节不同,用芝麻油或花生油与蜂蜡按一定比例加热熔化而成。
3 合药制丸块
将已炼制好的蜂蜜与备用药粉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匀,制成软硬适宜可塑性好的丸块,其黏稠度以不易黏附槽壁、不黏手为宜。蜜丸制作中,中药精细粉与蜂蜜混合时的温度,是关系到成品质量和操作难易的关键。
根据药物的性质、季节不同而异,确定蜂蜜的炼制程度、用蜜量及合蜜时的温度,一般需用热蜜合药。黏性差的矿物质药或含大量茎、叶、全草类纤维性强的药物一般用老蜜,蜜与药粉比例约为2∶1,下蜜温度为90℃~120℃。一般性药物及含部分糖、油脂的药物一般用中蜜,蜜与药粉比例约为1∶1,下蜜温度为70℃~80℃。含较多油脂、黏液质、糖、淀粉及动物组织类黏性较强的药物一般用嫩蜜,蜜与药粉比例约为0.5∶1,下蜜温度为40~50℃。处方中含有芳香挥发性的药物时,应在40~50℃下蜜,以防药物有效成分挥散影响疗效。
手工合药、制丸时用蜜量宜多,机械合药、制丸时用蜜量宜少,并应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用蜜量,夏季宜少,冬季宜多。否则蜜丸难以成型,制得的成品坚硬、易霉变。
4 制丸条及丸粒
合蜜后应放置一段时间,使蜜汁充分润浸药料,膨胀产生一定的黏性后再搓条、制丸。丸条应粗细均匀一致,外表光滑,内应充实而无空隙。粗细适宜的丸条便于分粒制丸。大蜜丸重量一般为3~9g。
5 灭菌包衣与包装
蜜丸成型后,由于原料及操作过程可能使其制成的丸粒染菌,应进行微波加热或远红外辐射干燥法灭菌后再包装。蜜丸的包装应严密。可根据丸剂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方法。如对于需要长时间贮存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药物较多的蜜丸可采用蜡壳、陶瓷瓶等封固,普通成分蜜丸及细料少的大蜜丸可用蜡纸筒、塑泡等封固,对于易吸湿的小蜜丸可采用玻璃瓶或玻璃管分装,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6 防止微生物污染
加强原料药材的预处理是防菌、灭菌的关键。朱美云,董彩光等[4]实验结果表明生产中药蜜丸过程中,原料药带菌数最多,是其它过程带菌数的千倍,是卫生学控制的主要因素,也是消毒灭菌工作的重点。严格控制制丸全过程的污染,对制药设备、容器、用具、操作人员的衣帽、环境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合理安排制备工艺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药物与空气暴露接触时间,使蜜丸的染菌几率降至最低,确保蜜丸质量。
中药蜜丸制备过程中应加强几个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中药的预处理、蜂蜜的选择与炼制程度、加蜜量、合药的温度,还应控制整个制备过程染菌以及制剂室、制药设备、操作人员等的消毒灭菌处理,防止蜜丸发霉、变硬、返砂等问题。严格按照药品GMP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强化质量监控,确保蜜丸质量。
[1]孙秀梅,王英姿,张兆旺,等.中药丸剂现代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149-154.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2010.
[3]邱小红.炼蜜在蜜丸制备中的质量控制[J].北京中医,2006,25(3):167-170.
[4]朱美云,董彩光等.中药蜜丸卫生学控制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4):28-29.
R283
B
1004-2814(2013)10-871-02
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