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牧区布鲁菌败血症2例报告
2013-04-07王丽娜孙家兴
王丽娜,孙家兴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发热、乏力、多汗、肝脾肿大、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由于临床表现累及各系统,常导致在非牧区的综合性医院就诊者被延误诊治。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53岁,山东省五莲县人,农民,否认牲畜、乳制品接触史。患者因间歇性发热2个月余入院,最高体温38.5℃,发热以午后为主,伴有乏力、盗汗,有时伴游走性关节痛;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胸痛或咳血。外院曾以抗炎为主治疗,效差。体质量减轻10 kg。2012年7月16日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治疗。查体:T 38.2℃,P 90 次/min,R 20 次/min,BP 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低,无罗音,心律齐,无杂音。B超检查:右肝内钙化灶,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无异常;CT检查:肺气肿,右下肺少许条索影;心电图检查: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常规:WBC 4.18 ×109/L,中性粒细胞58.24%,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RBC和血小板正常;血沉19 mm/h,ASO 21 IU/mL,类风湿因子8 IU/mL,超敏 C反应蛋白66.10 mg/L;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基本正常,碱性磷酸酶(NAP)积分0分。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42,PO287 mmHg,PCO261 mmHg,HCO-339.6 mmol/L。入院后第1~3天体温36.9~38.2 ℃,第4~7天体温正常,其后体温升至37.8~38.9℃。细菌培养:2012年7月23日下午1时抽血培养(血培养瓶为美国BD公司出品的抗生素中和需氧血培养瓶和厌氧瓶各1瓶)送检,7月26日血培养阳性报警,提示抗生素中和需氧血培养瓶有细菌生长;取培养液涂片,革兰染色,可见有弱着色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转种瓶内培养液至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各 1份(35.5℃,5%CO2),培养24 h观察,巧克力平板上可见微小灰色、光滑型菌落,血平板上菌落较前者细小,麦康凯平板上未见生长。纯培养物培养,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采用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为羊种(马耳他)布鲁菌,采集血清送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布鲁菌抗体滴度为1∶800(>1∶100阳性)。
病例2:患者男,55岁,山东省青岛市人,干部,否认牲畜、乳制品接触史。患者反复发热1个月余,最高体温39.6℃,波状热,伴有乏力,无盗汗,伴体质量减轻6 kg,无明显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2012年8月16日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内科治疗。查体:T 39.3℃,P 120次/min,R 24次/min,BP 125/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胸部CT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率过速;结核菌素试验:阴性;WBC 6.9×109/L,淋巴细胞44%,RBC和血小板正常;血沉54 mm/h,生化全套基本正常。细菌培养:8月16日抽血培养送检,8月20日培养阳性报警,经鉴定为羊种(马耳他)布鲁菌。
2例明确诊断后转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院),采用利福喷丁和多西环素联合治疗。方法:利福喷丁0.45 g,每周2次,口服;多西环素200 mg/d,口服,疗程6周。2例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3个月及6个月时随访,未出现复发。
讨论:布鲁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常见的动物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疾病,流行于我国内蒙、吉林、黑龙江、新疆和西藏等牧区。布鲁菌是由动物宿主传播至人类,主要动物宿主是山羊及绵羊,但也包括其他动物,甚至海洋动物及野生动物[1]。布鲁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食用未灭菌的乳制品、气溶胶方式传播[2]。其中,气溶胶传播方式是医务工作者及微生物研究工作者感染的主要途径,也是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途径[3]。布鲁菌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可逃避机体的免疫应答,因此,即使充分治疗后,仍易复发[4]。
目前,对于本病的确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细菌培养鉴定,但培养时间长,易延误治疗。平板凝集试验中,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可用于初筛。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有诊断意义,新兴的ELISA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方便省力。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检出病原菌,采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WHO推荐的一线方案为利福平600~900 mg/d加多西环素200 mg/d,疗程6周;也推荐采用多西环素100 mg/次、2次/d,6周,链霉素肌注15 mg/kg,1次/d,2~3周。合并脑膜炎者,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者,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布鲁菌病发病率近年在我国及山东省有明显上升趋势,我省已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布鲁菌病一类地区,且发病特点是疫区从牧区向半农半牧区及城市蔓延,以多发、点状的流行代替了爆发流行。发病率增高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我省近年皮毛加工企业、奶牛养殖、貂养殖企业增多,职业接触聚集性的病例增多;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不断发展,如在青岛市辖区某市,畜牧饲养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且当地畜间交易活跃;③近年来多家城市出现所谓“鲜奶吧”,出售未经检疫的牛、羊乳制品,城市人群热衷购买并不经加热直接饮用,造成消化道感染。
该2例均为非牧区患者,且反复追问病史均否认疫区、畜类、乳类等接触史;由于缺乏重视,近年非疫区医务人员对布鲁菌病误诊率较高。这提醒我
们:①布鲁菌病初始发病时易误诊为肺结核、脊椎结核、伤寒、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上述疾病诊断时应将布鲁菌病列为排除诊断。②不要被非牧区、非疫区的概念麻痹,必须加大布鲁菌病防治工作力度。③不仅感染科医师,各专业临床医师,尤其综合性医院门诊医师均应提高诊断警惕性,并面向社区开展布鲁菌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群众对布鲁菌病的防范意识。④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复发风险进行个体化治疗。因利福平仍是目前重要的抗结核药,为避免滥用导致的耐药,复发风险小的患者,也可应用多西环素单药治疗[5,6]。
[1]Jacob NR,Rodriguez CG,Binaghi MA,et al.Brucellosis complicating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orders: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dilemmas[J].Med Microbiol,2008,57(Pt 9):1161-1166.
[2]Pappas G,Panagopoulou P,Christou L,et al.Brucella as a biological weapon[J].Cell Mol Life Sci,2006,63(19-20):2229-2236.
[3]Bouza E,Sánchez-Carrillo C,Hernangómez S,et al.Laboratory-acquired brucellosis:a Spanish national survey[J].Hosp Infect,2005,61(1):80-83.
[4]Ariza J,Bosilkovski M,Cascio A,et al.Perspec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ucellosi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Ioannina recommendations[J].PLoSMed,2007,4(12):317.
[5]Peñalver FJ,Alvarez-Larrán A,Díez-Martin JL,et al.Rituximab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in adults with refractory and severe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Ann Hematol,2010,89(11):1073-1080.
[6]Buzgan T,Karahocagil MK,Irmak H,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 1 028 cases of brucelosis: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J infect Dis,2010,14(6):e46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