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20年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2013-04-07黄飞龙邱法波张晓锋孙大伟
黄飞龙,邱法波,张晓锋,孙大伟
(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侵袭性纤维瘤亦称硬纤维瘤、韧带样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1838年Muller首次提出并命名;因其显示正常的有丝分裂及不专一的临床特点,一直被认为是良性疾病。但该病具有局部侵袭性,即使广泛切除也易局部复发,使其治疗成为一难题。目前,国内尚缺乏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资料。2011年2~10月,我们复习了中国近20年的文献资料,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侵袭性纤维瘤及其同义词硬纤维瘤、韧带样瘤等为检索关键词,联合检索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多家中文数据库1991年1月1日~2011年4月28日的相关文献,共119篇。首先去除重复文献,同一医院不同时期的病例报告,无重叠病例文献全部选用,重叠病例选用时间跨度最长、病例数最多的文献。最后,共得到有效统计文献100篇,患者969例。
1.2 方法 应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强度、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疾病特征、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手术方案、预后转归等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1991~1997年无报道文献,1998年报道2篇文献、3例,1999年2篇文献、101例,2000年4篇文献、66例,2001年3篇文献、88例,2002年4篇文献、23例,2003年3篇文献、44例,2004年6篇文献、63例,2005年9篇文献、37例,2006年10篇文献、43例,2007年16篇文献、131例,2008年8篇文献、37例,2009年11篇文献、97例,2010年11篇文献、236例。
2.2 地区分布 969例均有地区信息报道,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30例(3.10%),发病率约1/365.07万(各地人口数据按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410 例(42.31%),发病率约为 1/40.20 万;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16例(1.65%),发病率约为1/604.03万;华东地区(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上海)322 例(33.23%),发病率约为1/122.01万;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40 例(4.13%),发病率约为1/542.36 万;华中地区(河南、湖南、湖北)89例(9.18%),发病率约为1/243.76万;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西藏、重庆)62 例(6.40%),发病率约为1/354.84 万。
2.3 性别与年龄 969例均有性别信息报道,其中男358例、女611例,男女比例约为1∶1.71;639例有年龄报道,最小31 d、最大79岁,平均29岁,10~40岁高发,好发于年轻女性。
2.4 症状及既往史 469例有首发症状报道,首发症状为无痛或痛性肿块381例(81.23%),肿瘤压迫引起功能障碍或者疼痛65例(13.86%);查体时发现23例(4.90%)。既往有手术或外伤史291例(30.03%),有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 4例(0.40%)。
2.5 术前活检及诊断 969例中,术前诊断为侵袭性纤维瘤仅86例(8.88%);27例于术前行穿刺活检,确诊为侵袭性纤维瘤15例(55.56%)。
2.6 影像学检查 B超: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CDFI示肿瘤内部可探及稀疏点状血流信号;CT检查:肿瘤基本呈等或低密度,密度不均,无钙化灶及坏死区,强化不规则,可见索条状或点状低密度区;MRI:肿瘤在T1WI上成等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略高于肌肉信号,但明显低于脂肪,增强扫描强化明显,T1WI、T2WI低信号带无强化。
2.7 术中冰冻病理 5例行术中冰冻检查,确诊为侵袭性纤维瘤2例(40%),与术后病理一致。
2.8 治疗方式 655例施行根治性手术,95例行姑息性手术,52例术后行放疗,15例于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
2.9 肿瘤情况
2.9.1 肿瘤单(多)发 593例有单(多)发情况报告,其中单发562 例(94.77%),多发31 例(5.23%)。2.9.2 肿瘤分布 969例肿瘤中,分布于腹部244例(25.18%;腹壁167例,腹内77例),四肢211例(21.78%),臀部 141 例(14.55%),肩背部 130 例(13.42%),腰背区107 例(11.04%),胸背部 36 例(3.72%),面颅部 29 例(2.99%)。
2.9.3 病理诊断 969例肿物均经病理确诊为侵袭性纤维瘤,106例行免疫组化检查;其中Vim阳性41例,MAS阳性21例,Actin阳性9例,S-100阴性14例,Ki67阳性3例,SMA阳性7例。
2.10 预后 766例报告随访结果,其中于2个月~8 a内复发188例,复发率24.54%。
3 讨论
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深部结缔组织的单克隆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本病在形态上表现良性,但却具有低度恶性、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倾向的生物学行为,但不具有转移的特点。2006年,WHO新的软组织和骨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将其定义软组织的交界性肿瘤,又称为中间型肿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MD Anderson癌症中心治疗的189例硬纤维瘤中,男女比约为1∶3,平均年龄为 31 岁[1]。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物理和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组病例女性占63.05%,且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已有实验证实,雌激素可诱发动物纤维瘤形成,因而一般认为侵袭性纤维瘤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有关[2]。经调查,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其发生率可高达8% ~38%,较一般人群高852倍[3]。本组中报道4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外伤也是引起侵袭性纤维瘤病得主要原因之一,约30.03%患者既往有手术或者外伤史。
侵袭性纤维瘤生长较缓慢,可长时间无自觉症状,临床表现以肿块及肿块侵犯局部引起的相关症状为主。本组81.23%的患者以无痛或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13.86%以肿瘤压迫局部引起功能障碍或者疼痛为首发症状,仅4.90%于查体时发现。本病术前诊断困难,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B超、CT、MRI等检查可明确定位,但难以明确诊断。27例于术前行穿刺活检确诊15例(55.6%),可见穿刺活检准确率并不高,明确诊断仍需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侵袭性纤维瘤的病理学检查,肿瘤大小不一,质硬,边界不清,无包膜,活动度差;切面灰白色,可见编织状排列的粗纤维束。镜下显示,病变无明显界限,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排列成梳状、波浪状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核小,无异型性,可见1~3个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细胞外胶原不同程度的出现瘢痕样胶原纤维,其内可见显著扩张的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可见,肿瘤细胞表达SMA、MSA、Vim,偶表达Des,不表达 c-Kit[4]。
目前,侵袭性纤维瘤尚无公认的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其中外科手术是首选,显微镜下切缘阴性是标准的手术目标,但常因肿瘤部位及侵袭局部而无法达到切缘阴性[5]。但是有报道显示,即使进行了切缘很宽的手术切除,仍有23% ~39%的复发率[6]。放疗对于侵袭性纤维瘤有一定效果。一项总样本数达到780例的分析显示,局部控制率在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术后放疗组及单纯放疗组分别为 61%、75%、78%[7]。Micke等[8]的包含19个中心患者数达345例的研究表明,单纯放疗与手术后再加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这至少说明放疗对侵袭性纤维瘤是有效的,对不能手术切除、未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不适合再手术、不愿手术者可考虑放疗。目前报道的药物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尚无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疗效尚不确切。
综上所述,我国侵袭性纤维瘤病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东地区,男女比例约为1∶1.71,以四肢和腹部多见,术后复发率高。目前关于本病的研究较少,尚无公认的诊疗模式,因而有必要开展大范围多中心联合研究,以探索并建立一套完善确切的诊治标准。
[1]Mendenhall WM,Zlotecki RA,Morris CG,et al.Aggressive Fibromatosis[J].Am J Clin Oncol,2005,28(2):211-215.
[2]Thonelli F,Ualanzano R,Branch ML,et al.Pharmaeodogic treatment of desmoid tumors i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Results of an invitro study[J].Surgery,1994,115(4):473-179.
[3]Roriguez-Bigas MA,Mahoney MC,Karakousis CP,et al.Desmoid tumors in patients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J].Cancer,1994,74(4):1270-1274.
[4]Lucas DR,al-Abbadi M,Tabaczka P,et al.c-Kit expression in desmoid fibromatosis.Compara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of two commercial antibodies[J].Am J Clin Pathol,2003,119(3):339-345.
[5]宁晓红,白春梅.侵袭性纤维瘤病及其治疗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4):2445-2447.
[6]Carlson JW,Fletcher CD.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beta-cateni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indle cell lesions:analysis of a seri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Histopathology,2007,51(4):509-514.
[7]Nuyttens JJ,Rust PF,Thomas CR Jr,et al.Surgery versug radi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fibromatosis or desmoid tumors:a comparative review of 22 articles[J].Cancer,2000,88(7):1517-1523.
[8]Micke O,Seegenechmiedt MH.Radiation therapy for aggressive fibromatosis(desmoid tumors):results of a national Patterns of Care Stud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1(3):88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