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2013-04-07刘国信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阳城 0481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为特征,是被国际公认的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给集约化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呈迅速上升且混合型感染趋势,危害日趋严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APP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球杆菌,迄今已发现两个生物型共15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型中的 1、5、9、10、11五种血清型致病力最强,生物Ⅱ型中的13和14致病性比生物Ⅰ型要弱。我国以1、3、7血清型为主,免疫学研究证明,由于主要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给本病的诊断及疫苗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同品种、性别及年龄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其中6周龄至5月龄的猪较多发,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APP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感染猪的鼻汁、扁桃体、支气管和肺脏等部位是病原菌存在的主要场所,病菌随呼吸、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车辆、器具以及饲养人员的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小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4~5月和9~11月,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极易暴发流行;此外,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二、流行特点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现以下新的流行特点。
1.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以往虽然仔猪发病率较高,但病情一般不太严重,死亡率也较低,现在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不少中小型养殖户,断奶后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在气候突变、分群、变换饲料等产生的应激因素下,极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常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
2.规模场发病率增高,隐性感染成为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交易和长途运输频繁,造成许多携带病原的隐性感染猪(如种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较大,隐性感染严重存在。如在初次发病猪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趋向缓和,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可能暴发流行,病愈猪或隐性感染猪则成为带菌者,是疾病再次暴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
3.混合感染居多,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损失。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而呼吸系统疾病一般都有易发难治,且极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的特点。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前临床上有70%左右的病例经常与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混合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引起严重的“高热综合征”或“呼吸道病综合征”,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l~7 d。急性病例往往起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为特征;慢性耐过猪则表现生长不良,饲料报酬降低,出栏时间延长。根据病程的发展,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3种类型。
(一)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个别猪只无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随后疾病在敏感猪群中快速传播。一般病初体温高达41.5℃以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并有短期的下痢与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心率加快,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使病猪的鼻、眼、耳及后躯皮肤发绀;继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站立不安或呈犬卧姿势;临死前体温下降,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液体。病猪一般于出现临床症状后24~36 h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
(二)急性型 在同一猪群或不同猪群内许多猪发病,病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呼吸障碍症状;病猪多卧地不起,常呈犬卧或犬坐姿势;由于心衰血流不畅而致耳、鼻、四肢末端发绀,有时口流泡沫,有时鼻腔流血,通常于发病后2~4 d内死亡。若病初症状较为缓和,则能耐过4~5 d以上,症状逐渐消退,常可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
(三)亚急性或慢性型 多在急性期后出现,常由急性转变而来,或低剂量感染病菌也可呈现亚临床症状。病猪体温不高或略高,食欲不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若环境良好,无其它并发症,经过数日至l周则可耐过,但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成为危险的带菌者。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亚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或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发展为急性病例,使临床症状明显加剧。
四、病理特征
剖检可见病猪全身多淤血,呈暗红色或有大面积的淤斑形成,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
1.最急性病例。眼观患猪流有血色样鼻液,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粘液性分泌物;肺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不规则的界限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灶则常见于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2.急性病例。可见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切面见大理石样的花纹;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肋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物附着,胸腔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3.亚急性病例。肺脏可能出现大的干酪样病灶或空洞,空洞内可见坏死碎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致使肺脏与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常于隔叶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周围有较厚的结缔组织包围,肺的表面多与胸壁粘连,心包内可见到出血点。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细菌学检查。鉴别诊断在病的最急性期和急性期,应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肺疫及猪链球菌病相鉴别,慢性病例应与猪支原体肺炎相鉴别。如支原体肺炎一般表现为咳嗽与气喘,体温不升高,病程长,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病变,死亡率很低;猪肺疫感染病变多在前下部,常见咽喉部肿胀,皮肤、皮下组织、浆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常局限于肺和胸腔,肺部感染部位多在后上部,且有局灶性的纤维素性胸膜炎等。
五、综合防控措施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定期免疫接种,严格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减少应激反应;平时强化预防,发病后立即隔离病猪,选用敏感药物对症治疗,严防传播流行。
(一)强化猪场生物安全,严格实施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传出 未发病地区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在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四个阶段实行全进全出,每1批猪出舍后,要彻底清扫冲洗干净猪舍,反复消毒3次,空舍2 d后再进入后一批新猪,这样有利于阻断交叉感染与连续性感染,防止疫病的持续发生;引种应来自于非疫区无病猪场,并严格实施引种检疫,引入后须隔离观察,补注疫苗,经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以杜绝病原传入。对已污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二)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保持合理密度,注意通风换气,搞好温湿度控制,强化日常消毒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温差变化,切实加强防寒保暖,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对圈舍、环境、用具等实施严格消毒;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三)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免疫接种,针对性开展药物预防 免疫和药物保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一般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如能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新的基因缺失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以降低猪群对APP的易感性。
(四)保健预防 在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猪场,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时期,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标准,并添加保健药物进行预防,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下具体保健预防方案,可根据情况选择。
方案一:在饲料中添加咳喘迪抗(主要成分:白皮、麻黄、泰妙菌素、嗅已新等中西合剂)100 g/100 kg+爱猪强(主要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等)200 g/100 kg+黄芪多糖l00 g/100 kg,连续饲喂10~15 d。
方案二:在饲料中添加爱乐新(主要成分万乐霉素)25 g/100 kg+咳喘迪抗l00 g/100 kg+爱猪强200 g/100 kg+胺维舒50 g/100 kg,连续饲喂1~2周。
方案三:在饲料中添加翔氟(主要成分氟苯尼考)200 g/1 000 kg+黄 芪 多 糖l00 g/1 000 kg+活力VC200 g/1 000 kg,连续饲喂5~7 d。
方案四:在饲料中添加呼罢(主要成分林可霉素、大观霉素)100 g/150 kg+止咳肺疫清(主要成分麻黄、杏仁、石膏、桔梗、知母、金银花等)100 g/100 kg+维他激肽(主要成分多维)100 g/100 kg,连续饲喂10~15 d,或用药7 d、停7 d、再用7 d。
(五)发病后立即隔离病猪 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早治疗,发现本病感染,要立即隔离病猪,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治疗原则,合理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可提高疗效控制病死率,降低经济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病的防治过程中,为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用于预防的药物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使用,最好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具体药物。
1.立即隔离病猪,彻底消毒圈舍及环境。一旦发生本病,首先按照个体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分别隔离治疗;同时交替使用广谱消毒药醛威、卫康、百毒杀、农喜福等对猪舍、猪栏、周围环境以及运输工具、衣服、用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尸体、排泄物及废弃物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2.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早期、足量治疗。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先锋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替米考星、爱乐新、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多西环素等较为敏感,应对症选用。及时、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同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对于发病较轻,尚有较强食欲的病猪,可群体混饲或混饮给药。具体方案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 g/1 000 kg,连续饲喂7 d,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呋100 g/1 000 kg,连续饲喂5 d,然后剂量减半,继续使用2周;对于哺乳仔猪和不食病猪,可采用混饮给药,在100 L饮水中添加盐酸多西环素15 g,连续饮用5~7 d。对于不太严重的病例,在病情好转后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用量为600 g/1 000 kg,连用1周,以巩固疗效。
4.对于严重病例,必须通过联合给药治疗,具体方案如下。
方案一: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或盐酸多西环素),分别肌注,每天1次,连用3~5 d。氟苯尼考用量为每千克体重20 mg,头孢噻呋钠用量为每千克体重5 mg,盐酸多西环素用量为每千克体重2.5 mg。有饮欲后可自由混饮多维和强勉。
方案二:速倍治+牲力源+畜必治,分别肌注,每天1次,连用3 d。速倍治(主要成分:头孢噻呋钠)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1 ml(最高用量10 ml),牲力源(主要成分:复合维生素B)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15 ml,畜必治(主要成分:尼可刹米)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2 ml。有食欲后在饲料中添加祈福(主要成分:氟苯尼考)250 g/1 000 kg,连续饲喂7 d,以巩固疗效。
方案三:咳喘一针清+呼罢+止咳肺疫清+维他激肽。咳喘一针清(主要成分:氟苯尼考)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1 ml,每天1次,连用3~5 d;呼罢每100 g拌料50~100 kg,连用3 d,吃食较少时,加倍用量再喂5 d;止咳肺疫清每200 g拌料100 kg,连用7 d,病情好转后减半用量再喂7 d;维他激肽混饮,每100 g兑水200 kg,连续喂饮3~5 d。
对于存在混感趋向,或高热不退,或低温不运及呼吸、循环障碍严重的病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对症加用金蟾克喘素、黄芪多糖、健力源注射液,以控制病情,提升免疫力。另外,为减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和提高疗效,运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对促进疾病康复和愈后,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