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艺术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路径选择——论以艺术产业为支撑发展海南旅游业

2013-04-07冯结兰蔡尚伟

关键词:海南旅游艺术

冯结兰,蔡尚伟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4)

海南“国际旅游岛”从酝酿、提出,到调研、论证,直至国发〔2009〕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这一蕴含着海南人热情和梦想的设想,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自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问题:低端旅游市场不仅限制了海南的旅游消费收入,过大的人流量还使海南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危险;海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单纯自然风光的吸引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没有优势。

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海南的实际和旅游产业的特点,本文首倡“国际艺术岛”的概念,提出以“国际艺术岛”的建设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路径选择。本文所谓“国际艺术岛”,是指以艺术为特色建岛、以艺术产业为支撑发展海南旅游业,使海南艺术生产、服务、消费能力在国内外居前列;使艺术成为海南的标签,以艺术促进旅游。而这里所指的“艺术”,是指包括美术、建筑、音乐、舞蹈、影视、商演等在内且以美术、建筑、商演等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艺术门类为支撑的艺术形式。建设国际艺术岛,绝不是要放弃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恰恰相反,建设国际艺术岛,是为了国际旅游岛目标能更好地实现。国际旅游岛是目标,国际艺术岛是途径。

一、“国际艺术岛”提出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一)是对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响应

“国际艺术岛”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状。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聚焦文化,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要求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凸显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为新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重大的现实背景之下,作为以旅游业立省、着力发展的正是属于文化产业部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海南岛,更应利用政策的利好,抓住机会,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展现文化产业的魅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和带动性产业来抓。”[1]

再者,海南作为中国惟一全省性的经济特区,肩负有使命。它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示范田,用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行经验,为全国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模式和范例。作为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牌经济特区,海南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可以承担也有责任承担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试验区。

海南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4%,比GDP增速高8.2个百分点[1]。2011年8月,海南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成为加快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本文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代背景下,在国际旅游岛影响日盛的现实条件下,提出海南建设“国际艺术岛”,将艺术产业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支撑,正是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回应现实的需要。艺术产业是艺术生产、艺术商业与艺术消费等艺术经济活动的总和,它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其中将文化艺术服务归类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国际艺术岛”凸显的是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愿望和信心。

(二)是应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困境的解决方案

海南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堪忧。对照国际旅游岛的定位目标,无论是“旅游”的定位,还是“国际”的定位,海南发展都面临困境和压力。

“旅游”定位:海南旅游市场尚处于低端的观光旅游消费阶段。观光旅游属于一次性的、短时间的旅游,旅游花费中很大一部分是交通费,落地的花费很少。高端的度假旅游才真正有益于海南岛的经济发展,游客在旅游地会停留较长时间,他们的吃、住、行、游、购、娱拉动了当地消费。另一方面,低端旅游所带来的如潮水涌来的人流必然对海南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海南的旅游规划需贯彻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数量控制在资源与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

“国际”定位: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知名度。世界上与海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似的岛屿很多,如夏威夷岛、巴厘岛、普吉岛、济州岛、马尔代夫等。海南发展国际旅游,需要面对众多同性质旅游地的竞争。相对于上述旅游地区,海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海南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特色和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据统计,2010年,海南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 587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仅66万人次,占市场份额的2.56%;其中六七成为港澳台同胞[4]。

建设“国际艺术岛”、发展艺术产业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艺术有利于培育旅游高端市场。艺术并非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属于奢侈品行列。艺术品消费群体一般属于收入较高的人群。他们有购买能力,有休闲度假的欲望,对高端消费有喜好,这部分人与高端旅游市场游客的特征相吻合。同时,艺术品价格不菲。游客对于艺术品的消费,对于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甚大。另一方面,艺术对欣赏者群体有一定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真正能够发现艺术品的价值,与创作者实现共鸣,或者对艺术品抱狂热态度的人,是人群中的少数。能够聆听大师的钢琴演奏会,能够去画展欣赏画作,这类消费者的数量,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会太大。艺术品的高昂价格、艺术消费所要求的较高素养,决定了艺术是属于少数人的。

其次,艺术可以为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赢得知名度。海南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的关键在于,在与自然条件相当的旅游城市、岛屿的竞争中缺乏特色。发展艺术产业使得艺术成为海南的特色,这势必有利于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与同类事物开展竞争。因艺术而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赢得知名度的城市和岛屿为数不少。印尼巴厘岛上的雕刻和手工艺品,韩国济州岛的主题雕塑公园和美术展览馆,“艺术之都”洛杉矶的影视、音乐和画廊,“钢琴小岛”厦门鼓浪屿的音乐和钢琴博物馆,其时尚浪漫的艺术气息吸引了游客,艺术家们在这里聚集。它们可以作为海南艺术发展之借鉴。

(三)是海南文化旅游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从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将之分为自然观光型旅游和人文鉴赏体验型的文化旅游,后者概括地说是指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带着了解历史、建筑、艺术、宗教、风俗民情等特殊目的去参观游览或参与的活动[5]。

海南要发展文化旅游,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资源进行清理。而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包括了上述定义中的历史、民俗、宗教、艺术(包含了建筑艺术)。

海南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缺少竞争力。不可否认,海南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海南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不发达地区,海南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处于劣势。若以此为旅游卖点,无法与众多历史悠久、文化韵味厚重的旅游城市相提并论。海南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确实颇具特色,但是,在民族文化日渐式微的今天,有多少游人会单纯为了黎苗风情的吸引而来到海南旅游尚未可知。它可以是亮点、能够锦上添花但不足以支撑整个“文化软环境”的建设需求。

在历史文化单薄、民族文化式微的情况下,海南需寻求其他优势旅游资源。艺术可担此大任。

历史文化是对历史的挖掘,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它是面向过去的呈现。对于海南来说,既然过去并不辉煌,那就在面向现在、面向未来的文化呈现中,寻找合适的文化形式。艺术是面向未来的呈现。艺术表达的是对理想未来的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它依托现代人的努力,具有无限提升的可能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克服了海南传统文化和历史先天不足的缺点,形成与以厚重历史取胜的城市相抗衡的优势。与其他文化形式如宗教、哲学相比,艺术是旅游过程中最容易文化化表达的形式。艺术具有形象、感官化的特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达文化的旨趣。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而感心。艺术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6]14。艺术远比其他文化形式与旅游能实现更好的契合,一场哲学思辨会、宗教宣讲课决不如随时随地的美术、音乐让游人舒畅享受。

二、国际艺术岛建设的可能性依据

(一)“艺术”与“岛”的内在关联性

首先,“岛”赋予了海南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深远的文化意蕴。“岛”这个词本身就能让人产生无尽的艺术想象。从构词上来说,岛是鸟与山的联合体,鸟包裹着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有岛的地方,四面环水、山水相依、碧海蓝天、烟波浩淼。岛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艺术,这种先天优势是内陆城市所没有的。在污染嘈杂拥挤的大陆上过惯了的人们,向往在阳光、沙滩的享受中远离繁杂和焦虑。对于他们来说,海岛比其他旅游胜地更能激起艺术想象,令人心生向往。

“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对于艺术家有更大的吸引力。艺术家在这里可以寻找到心灵的宁静;可以生活得惬意放松;同时,海岛上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岛”是适合艺术创作的土壤。为了创作,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摈弃了巴黎的繁华和安逸的生活,来到大洋深处的海岛上生活和创作,塔希提岛给了他无限的灵感,成了他创作的天堂,他将生命中最后有价值的几年留在了这个小岛上,也将自己艺术境界的升华留在了那里[7]。至于海南,岛上越来越多来此定居的艺术家和“候鸟”型艺术家的存在也是很好的证明。

(二)“艺术”与“旅游”的契合

首先,二者都是对日常生活的疏离、中断与超越。旅游是人们为满足求新、求异以及求知的需要,暂时脱离自己的日常生活,离开惯常环境到异地去寻求快乐、享受、刺激,去观赏那些在常住地看不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者寻求的是不同于平常生活的乐趣;而艺术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个人思想的夸张化、想象化表达。艺术以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姿态,审视和宣泄着人们内心的欲望与情绪,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观照后的升华[6]9-10。艺术的根本还在于不断创造新异之美,这也是对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一种特殊方式。

其次,二者对于精神享受的追求是一致的。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8]。人之所以旅游,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欲求;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概括,是对美的行为和事物的形象化表达,也是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艺术鉴赏是一种精神消费,是自由的和愉悦的审美享受活动,它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使鉴赏者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心灵上的愉悦[6]77-78。

(三)海南艺术优势明显,是海南独特、具有潜力的旅游资源

艺术分类方法众多。据《辞海》,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影视)等。

传统民族艺术是海南艺术中熠熠闪光之处。音乐、舞蹈、琼剧等都有很多扬名海内外的精品之作。海南的椰雕、建筑也具有地方特色。因为与外界相对隔绝,海南岛的原生态艺术较陆地能更好地保持自己原有的特色。岛上居住的黎、苗族也不像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汉化严重,而较多地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例如,在海口市石山镇艺术加工基地、昌江县的黎族村庄等地方,海南古老的制陶工艺都保存得很好。黎族制陶术、船型屋、黎苗歌舞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原生态艺术[9]。

海南美术、建筑、影视拍摄、商演、时尚艺术等艺术门类异军突起,成为海南艺术发展的支撑。

海南美术是海南艺术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海南岛绘画艺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热带题材绘画风格。海岛画家以地域资源作为创作源泉,从内容到形式,从视觉图式到笔墨语言均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去彰显地域的精神风范,为海南地域美术画派的形成,做了极富学术意义的个人探索[10]。2010年10月1日,“海南省画家村”在距离海口市区仅34公里的定安县文笔峰南建州景点试运营。政策的开放使南来北往的艺术家在海南交汇,知名艺术家纷纷登陆海南,他们充实提升了海南艺术家的队伍,同时他们所带来的各种艺术语言和风格为海南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活力源。“海南画派”的形成或可期待。这个流派将以描绘海南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以表现热带的原始美、野性美、闲适美为内容和主题。

海南有很多城乡建筑颇具艺术特色。随着海南房地产的发展,建筑艺术也得到重视。海南的新建筑吸收海内外的设计思想,造型风格各异。海南的老街老房颇有南洋情调,临街骑楼、雕花小阳台、小窗,古色古香又充满生活情趣。海南的乡村一派热带田园风光,侨乡的新屋古榕,渔村的沙滩木船,古镇的青瓦房石板路,椰林中的竹屋茅舍,构成各具韵味的乡野美景。尤其是近年新涌现的旅游村镇如琼海的博鳌镇、五指山市的水满村等,是新的热带乡村风景线[11]。海南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有“岛”的特色,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城市雕塑与壁画设计中都讲究结合地域实际,凸显海岛特色。

海南有“天然摄影棚”之称,每年近百部影视剧在海南拍摄[12]。海南有高山也有平原,有大海沙滩也有原始森林,有现代化都市也有富有民族风情的小村庄。这些元素集中,不仅画面漂亮,也有利于节约成本。而且,海南没有冬天,一年四季都可以拍片,服装、景物等也不受限制。影视剧所具有的巨大宣传力和感染力,为海南架构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宣传平台,打造了城市形象,促进了文化旅游和影视相关产业的发展。《非诚勿扰2》取景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该剧的热播带来了新一轮的海南旅游热。但海南本土缺乏具较大影响力的影视制作公司,也缺少以海南为剧情内容的影视剧。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带动下,近年海南演艺市场逐渐活跃,各种演艺公司发展日盛。2010年9月海南省歌舞剧院启用以来,3个月安排了30场演出,各种交响音乐会、芭蕾舞剧、京剧、儿童剧、地方戏曲等轮番登场[13];2011年6月4日,海南还引进了“百老汇”、“红磨坊”制作班底联合打造并全新编排的音乐歌舞剧《纽约!纽约!》,让观众共飨异国风情的演出。实景演出项目一直是海南着力打造的内容,三亚曾斥巨资打造大型实景演出《火凤凰》、《浪漫天涯》,海口花费1.8亿元请“印象铁三角”执导《印象·海南岛》,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海南至今仍缺乏有影响、高水平、反响佳的大型演艺项目。

海南借优越地域条件,力推“选美产业”,新丝路模特大赛、世界小姐总决赛、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纷纷与海南结缘,这些选美赛事拉动了消费,推动了旅游,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使城市基础设施、市民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国际声望和知名度大为提高。海南“时尚”艺术火热。海南婚庆因演艺明星大S的三亚婚礼声名远播,预约不断。三亚市委市政府主办了“国际婚庆节”,自1996年起每年年底在天涯海角举行。海南的婚纱摄影更是火爆,来三亚拍摄婚纱照的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他们不仅是来拍照,也是来海南旅游。这种方式很受年轻人欢迎。

艺术完全可以成为海南的旅游名片。“国际艺术岛”为海南在国内外赢得知名度,再加上大自然恩赐给海南的美丽风光,艺术之魅结合自然之美,可促“国际旅游岛”目标的实现。

三、海南发展艺术产业建设国际艺术岛之对策

如上述,海南发展艺术产业建设国际艺术岛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海南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具备发展艺术的可能性,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南艺术产业发展有许多问题要面对。艺术产业所包含的艺术生产、艺术商业、艺术传播与艺术消费的各环节中,都面临挑战。如何不断健全和完善艺术产业链,使艺术生产、传播、消费能顺畅进行,是决定“国际艺术岛”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只有依靠本岛各界和外来力量的合力,才能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助推海南艺术产业的发展。

(一)高水平发展海南艺术教育

各种艺术活动都必须有当地力量的支撑,否则发展受限。在外地优秀艺术人才来琼的意愿还不足够强的现状下,人才短缺的矛盾主要得依靠本地艺术高等教育来解决,本地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担得起这个重任。

海南艺术高等教育的理念还是过于传统。比如,海南本地不仅缺少艺术家,还缺少艺术经营管理人才;所以,海南艺术高等教育不仅要着力培养高水平的艺术家,还应增开艺术管理、艺术经济等课程,培养既有艺术鉴赏能力又懂得艺术经营管理的人才,为海南艺术市场的发展做贡献。

海南艺术高等教育的师资水平有待提升。海南高校艺术院系可以一方面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加盟,另一方面多聘国内外艺术名家兼职、讲座等,吸纳前沿的理念和思想,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海南的高等教育在空间分布上差距悬殊。国际著名滨海城市三亚,欲在旅游发展上向国际化靠拢,但高等教育方面却没有高水平的公办本科院校,这与其城市地位和形象很不相称。三亚有绝佳的旅游资源,有发展艺术的土壤和环境,面对这样一个近在眼前的艺术所在,笔者认为,实力较强的高等学府可以考虑在三亚开办艺术分院。

(二)借势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当“候鸟”或定居

对外地人才的吸引,不仅仅取决于本地艺术的发展水平,政策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海南,或“候鸟”或定居?笔者认为,海南政府可参考北京宋庄政府当时的做法。

当初的宋庄之所以能有后面的规模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政府各项措施的引领推动下,宋庄吸引了两千多名艺术家前来,其中有将近三百人在宋庄买房置业,而逐渐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大本营——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宋庄镇政府提出文化造镇,兴建以宋庄美术馆、东庄艺术中心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成立了直接服务于艺术家的宋庄艺术促进会;打造了艺术园区,规划了动漫产业区、生活配套区[14]。总之,政府的扶持态度使艺术家们定居于此、安心创作。

定安县新成立的海南画家村也得到了政府和文艺界的大力支持,定安这个地址的选择颇费心思。它既离海南的文化中心不远,又有适合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土壤,但因为成立的时间不长,其影响力还有待加强。目前进驻“画家村”的大部分还是海南本土的艺术家及渴求在国际国内更有名气和号召力的艺术家。要增强海南对于艺术家的吸引力,还有赖于政策的支持。如何在房屋租售、生活配套上给予优惠和便利,建设配套的艺术展览设施,以招募、吸引艺术家来到这里创作生活,是一个需要多加考虑的问题。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有目的地“挖角”,来提高画家村的知名度和人气值。

(三)利用优势,打造品牌艺术

从近年海南艺术的发展现状看,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在与全国其他省份的比较中,优势不大。毕竟受限于海南的经济、文化水平,要成长为能与发达地区相抗衡的门类,非一朝一夕之功。

海南的美术、建筑、影视拍摄、商演等艺术门类借助海南的地域和自然优势,成长为海南艺术异军突起的主要力量,以此为龙头,可打造海南的品牌艺术。海南美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盛。许多知名的画家定居海南创作或来海南做“候鸟”,有知名画家断言:“在中国的油画界,海南的油画迟早会占据一席之地并最终形成海南画派。”[15]“艺术地产”应成为海南建筑规划的要求。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建筑艺术水平与城市气质、城市形象密切相关。海南城市建筑曾因无特色、缺乏规划而遭到批评,这也迫使海南建筑渐重特色,近年海南将建筑当做艺术品来做,规划了一批富有艺术气息、与海南自然风景和文化相吻合的城乡建筑。海南已成为影视剧青睐的取景地,与影视剧拍摄相关的产业得到发展,海南各界也在努力提高本土影视剧拍摄原创能力,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前来投资。旅游演艺市场是海南政府和旅游公司重点关注的项目,海南应多方寻求蕴涵本土文化魅力、体现海南真正文化精髓的演艺产品。

(四)借力媒体传播艺术

艺术与媒体已须臾不可分。艺术的传播、推广、甚至交易,都离不开媒体。但海南缺乏关注艺术的大众传媒,这也使得大多数海南市民以及国际国内对海南艺术抱一种相对隔膜的态度。要建设“国际艺术岛”,需要媒体的加入。而且,海南本土和外界传媒都需利用起来。

笔者认为,立足于以下三方面的发展,海南媒体可促进本土艺术的传播和进步。

首先,做艺术媒体,做有艺术气质、有艺术内容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应提升形象和品位;更重要的,可开设艺术专版专栏、艺术频道等。海南应开办有自己特色的艺术杂志。艺术本来就属高端产品,所以,艺术杂志也应该是高端的。

第二,做媒体艺术,应立足于艺术发展,寻找适合于媒体这一特殊介质的艺术种类。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动漫艺术等,就是适合于媒体的艺术种类。媒体还可依据自身优势,开设艺术经纪公司、模特培训学校等。

第三,做艺术媒婆,媒体成为艺术品的“经理人”。媒体与艺术家结盟,一个主创,一个主推,使媒体成为传播优秀艺术作品的平台。

海南“国际艺术岛”的定位决定了它不能只着眼于本岛、本国的发展,还应充分利用外界传媒来助推其艺术传播。作为海南家门口的全国性媒介,海南旅游卫视、南海网有责任首先担当。海南艺术还可借力于各类专业艺术媒体。全国性艺术期刊、报纸,广播电视文化、文艺频道与节目,定位艺术与文化产业的网站等,都可以成为海南艺术传播精品、提升名气的选择。

(五)培育本土消费群,吸引外来消费者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海南本土的艺术消费者群体还较单薄。但是,由于海南环境、政策、投资的吸引,在海南买房、定居的富裕群体增多,海南当地有经济实力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将改善海南艺术品消费现状。

另一方面,对艺术品的消费,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还需要文化素质、消费观念的更新。有的人虽有经济能力,但艺术文化素质不高,对艺术品的消费欲望不强;或者部分人对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自信,由于害怕出现失误而不敢青睐艺术品投资。而且,海南房产发展的神话使一些艺术品消费群体产生了一种短期回收资本、迅速盈利的心理,这对于需要较长时限的艺术品收藏而言,无疑是种打击。要将这部分潜在客户变成消费者群体,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培育、从艺术品消费习惯上加以引导。可增加群众接近艺术的机会,定期举办艺术普及活动,开展艺术品投资的知识讲座。2010年,海南政府安排了“海岛欢歌”惠民演出季,在三个月共安排30场演出,剧目大多是观众耳熟能详且艺术水准很高的舞台艺术经典。惠民演出全部实行免费赠票,成为海南人民观赏国内外一流演出的窗口。这有利于提升海南艺术品位,培养海南人民的艺术消费习惯。

作为人口流动速度快的旅游城市,纷至沓来的游客是需要积极争取的潜在消费者。海南2011年4月20日正式实施的离岛免税政策使免税店一度火爆。笔者建议,税收优惠类经济政策也应向艺术品倾斜,以培育有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艺术品消费者,弥补海南岛经济实力不够强、艺术消费需求不够旺盛的缺憾。可以设想,若对于在海南岛消费艺术品的游客或本岛居民,使之享受酒店、机票等方面的优惠,或者直接得到政府的经济补偿,在海南艺术名声在外、精品不断的形势下,这必能大大刺激艺术品的消费。

总之,只有解决了海南在艺术生产者、艺术传播媒介、艺术交易市场、艺术消费者等方面所遭遇的瓶颈,海南艺术生产、传播、消费过程顺畅了,才能使海南艺术产业发展顺利,也才有可能建成“国际艺术岛”,从而真正促进“国际旅游岛”目标的实现。

[1]王晓樱,魏月蘅.文化中国发展报告·海南篇:国际旅游岛,以文化为魂[N].光明日报,2011-10-16(04).

[2]张建萍.生态旅游与海南生态旅游开发[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9):3-7.

[3]康宏成,李永文.浅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问题与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3):91-94.

[4]李忠发,傅勇涛,卫留成.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初定,购物限额万元[EB/OL].[2011 -03-07].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11-03/07/content_22212253.htm.

[5]陈传康.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47.

[6]曹桂生,陈琦昌.艺术概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7]邱旻.来自塔希提的回声——高更和马蒂斯的艺术之旅[J].艺术探索,2006(08):82-83.

[8]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49.

[9]邢植朝,王静.中国民俗大系:海南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203-220.

[10]王家儒.地域美术的重塑——从曾祥熙作品研讨会谈海南美术发展[N].海南日报,2008-12-03(06).

[11]陈耀.海南旅游概览[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8-9.

[12]林莹.海南是个天然摄影棚[N].南国都市报,2012-05-31(18).

[13]赵仕芳.海南省歌舞剧院28日启用,免费演出持续三个月[EB/OL].[2010-09-27].南海网新闻中心(独家报道).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9/27/011194290.shtml.

[14]孔建华.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的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7(03):76-82.

[15]马良,刘贵宾.海南画派一定会形成[J].中国拍卖,2008(12):65.

猜你喜欢

海南旅游艺术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纸的艺术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旅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