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汤治疗痛胀病证举隅
2013-04-07沈肖玉
沈肖玉
(河南省孟州市南庄镇卫生院,河南 孟州454771)
柴胡疏肝汤即《景岳全书》所载“柴胡疏肝散”改煮散为汤剂。原方由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川芎、香附、炙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等。多年来,笔者用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痛胀病证获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 胃脘痛
刘某,男,48岁,2006年9月18日就诊。胃脘胀满并牵引右胁连背而痛,劳累及发火时疼痛加剧,时有恶心,胸闷嗳气,纳呆食少,大便干结。经B超等检查诊为胆囊炎,但用消炎利胆片等药治之乏效。愁苦面容,嗳气频频,胃脘及胁下胀痛拒按,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实。属肝气犯胃,郁而化热。治当疏肝理气,清热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味。药用柴胡、枳壳、陈皮、香附、大黄(后下)各10g,白芍20g,川芎、延胡索、黄连、川楝子、炙甘草各6g。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服。服3剂,胃脘及胁痛大减,嗳气消失,大便通畅。去大黄,续服5剂,脘胁胀痛消失,恶心亦除,食欲大增。改服疏肝健胃丸调理而安。
2 头 痛
张某,女,35岁,2008年4月7日就诊。头痛6年,每天发作,曾求治多家医院,拟诊血管神经性头痛,但用药效差,缠绵不愈。头两侧疼痛而有胀感,时轻时重,伴胸腹胀满,神疲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询其病史,平时工作忙,性格内向,易生闷气。属肝气郁滞,逆扰清空。治当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陈皮、蔓荆子各10g,川芎15g,郁金、石菖蒲各15g,全蝎、炙甘草各6g。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服。用药10剂,头痛消失,仍有胸腹胀满、纳差,加入党参、莱菔子、麦芽各15g,砂仁10g(后下)。续服5剂,诸症消失。再续服7剂以善后,同时嘱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2010年5月随访头痛未见复发。
3 胁 痛
李某,女,31岁,2012年4月20日就诊。胁肋胀痛而窜半年余,牵及双乳,近期加重,伴心烦易怒,胸闷,胃痞纳差。经某医院诊为肋间神经痛、双乳腺轻度增生等,治之效差。询病史,得知其夫嗜酒如命,每饮必醉且恶语相加,久劝无果,深为苦闷。月经周期已错乱,经来有血块,腹痛,胁痛、乳胀痛加重。舌红苔薄少,脉弦滑。系情志伤脾,郁怒伤肝,冲任不调,气滞血凝所致。治宜疏肝理气,调血散结。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川芎、香附、青皮、郁金、穿山甲珠各10g,益母草15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服。用药7剂,胀痛减轻,烦闷、胃痞基本消失。原方续服7剂,胁、乳胀痛消失。后嘱其克制情绪,改服柴胡疏肝丸45天而愈。2012年11月访未曾复发,月经正常。
4 郁 证
邱某,女,51岁,2010年3月14日就诊。病已3个月余,胸胁胀闷,善太息,烦躁易怒,食少纳呆,头晕、心悸、失眠、多汗等,大便不调。某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但服更年康、安眠药等无效。精神抑郁不乐,时有情绪不宁,其他症状依旧。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证属郁怒伤肝,郁久化热,热扰心神。治当疏肝理气,清热除烦,安神和阴。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味。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陈皮、香附、栀子、麦冬各10g,黄连、川芎各6g,浮小麦15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取汁450mL,分早晚2次服。并自行心理调节。服药7剂,胀闷等症状好转,睡眠转安,食欲略增。又服7剂,胀闷、太息消失,烦怒等症状明显好转。再服7剂诸症悉除。
5 体 会
气的升降出入有序,气机调畅,则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功能协调平衡。肝喜调达,主疏泄而藏血,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出现胀满、疼痛,甚或血瘀、水停。柴胡疏肝汤以疏肝解郁理气及“木郁达之”立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川芎行气活血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气机畅、气血和、痛胀消。临床上,笔者用其治疗具有痛胀、脉弦特点的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胰腺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关节炎等多种病证,莫不奏效。但是,久用时须注意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