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朝女性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刘令娴的诗歌创作

2013-04-07陈元瑞

关键词:女诗人诗作诗人

陈元瑞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一 南朝女性诗歌概况

南朝女性诗人从群体的构成上来看,包括上层女性诗人和下层女性诗人。其中上层女性诗人包括齐武帝时宫中女博士韩兰英、王肃妻谢氏、梁刘孝绰之大妹刘大娘、三妹刘令娴、沈约之孙女沈满愿、陈时陈叔宝之后沈后及陈叔宝妹乐昌公主;下层女性包括宋少帝时华山畿女子、齐时妓女苏小小、梁时吴兴妓女(其姓氏失传)、梁卫敬瑜妻王氏、宫女包明月、乐府女诗人王金珠、陈时陈少女;另外还有刘宋鲍照之妹鲍令晖。与前代女诗人的群体构成明显不同的是,不仅有上层女性诗人和下层女性诗人,而且在下层女性诗人中还出现了妓女诗人和宫女诗人,这也就意味着南朝女性诗人的范围得到了更进一步地扩展。这十五位女诗人现存诗作共五十八首,相对来说,南朝女诗人的创作量比汉魏及两晋时期都有较大提高。究其原因,跟南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崇文之风较盛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种崇文的风气势必影响到女性,从而刺激她们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南朝时,诗歌艺术已经相当成熟,诗歌创作中增加了人工性的因素,从而使诗歌创作进行起来更加方便、更好掌握,[1]这也是南朝女性诗歌相对繁荣的原因。

南朝女性诗歌的相对繁荣不仅表现在其诗歌数量的增加上,还表现在诗歌内容情蕴的进一步扩大上。南朝女性诗人把两性之间的爱恨别离作为她们诗歌中的咏吟重点。如鲍令晖的七首诗歌就多为思妇之辞,情意缠绵、凄切动人,刘大娘的《暮寒诗》《赠夫诗》,刘令娴的《答外诗》二首、《题甘蕉叶示人》,沈满愿的《登楼曲》《越城曲》,以及陈少女的《寄夫诗》等都是以抒写相思怀人的苦痛之情为主。以上所列皆可归为离情之作。在南朝女性抒写两性之情的诗歌中还有欢情一类,如苏小小的《西陵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是一首委婉入辞的约会情歌,诗中流淌出一派欢快的气息。另外,还有怨情一类,沈后的《答后主》、刘令娴的《有期不至》便是代表之作。《答后主》一诗用淡淡之语流露出对自己失宠的淡淡哀怨。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哀情之作,王氏的《连理诗》《孤燕诗》,宋少帝时华山畿女子的《华山畿》(首章),都属于此类。据《古今乐録》载,宋少帝时,南徐有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悦之无因,遂感心疾。后其母寻女子蔽膝置其席下,士子发现后遂吞食而亡。葬时,车从华山过,至女门前,女出,也入棺而亡。该女所作之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其心中之哀可见一斑。

虽然南朝女性诗歌把两性之情作为重要题材,但和以往女性诗歌不同的是,其两性之情包括的内容更广,不仅有离情、怨情还有欢情、哀情。除两性之情的题材外,南朝女性诗人还以前代著名女性入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包括刘大娘的《昭君怨》、沈满愿的两首《王昭君叹》以及刘令娴的《和婕妤怨诗》。其中刘大娘的《昭君怨》写道:“一生竟何定,万事良难保。丹青失旧仪,匣玉成秋草。相接辞关泪,至今尤未燥。汉使汝南还,殷勤为人道。”此诗借昭君的不幸,透露出女性对命运难测的忧虑,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评曰:“能从题外作想,不沾咏本事,而激扬唱叹若其中实有不平之处,觉他人似题诗皆甚肤浅”,[2]这也是对南朝女性诗人所作的此类诗歌的肯定。南朝女性诗歌中还有表现宫女愁苦生活的诗作,像韩兰英的《为颜氏赋诗》、包明月的《前溪歌》。王金珠的《阿子歌》“可怜双飞凫,飞集野田头。饥食野田草,渴饮清河流。”则表达了女性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另外,还有表现个人际遇的诗作,像乐昌公主的《饯别自解诗》;表现生活情趣之作,如沈满愿的《映水曲》;还有咏物之作,如沈满愿的《咏灯诗》《咏步摇花诗》等。在南朝女性诗歌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出现了一种代别人作诗的代言之作,像鲍令晖的两首《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诗》即为此类。南朝女性诗歌中集中表现的情感除了对美与爱的流连和张望、失去爱与美后的叹息和悲怨外,还开始流露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由此可见,南朝女性诗歌在内容情蕴上与前代女性诗歌相比扩大了很多,这种扩大不仅表现在诗歌的内容题材范围上,也表现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上。

南朝女性诗歌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向五言体的过渡,除了刘大娘的《暮寒诗》为五七言相结合、沈满愿的《晨风行》以七言为主外,其它的五十四首诗歌均为五言诗。“南朝文学的总体发展方向是从古朴、典重走向优美、轻倩;由古体走向近体”,[3]南朝女性诗歌也不例外。谭正璧先生说:“在隋、唐之前,晋之后,也有几个由古体到近体诗过渡时代的女性作家”。[4]谭先生所说的这个过渡时代的女性作家便是南朝的女诗人们。南朝女性诗歌除鲍令晖、刘令娴、沈满愿的诗中还有一部分五言古诗外,其它的多为四句型的五言诗,与近体五绝已经相差无几了。而且即使是女诗人们的五言古诗,其风格也并非是古朴典重的,像鲍令晖的《拟青青河畔草》:“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堂中。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该诗已通体排偶,而且偶句的最后一个字分别为桐、中、红、戎、风,已基本押韵,虽为五古之体却极具律诗的特色,再加上“袅袅”“蔼蔼”“灼灼”“泠泠”等叠词的运用以及对韵律的重视使得整首诗具有优美轻倩之风。四句型的五言诗则更具优美轻倩的风格,同样以鲍令晖的诗为例,如《寄行人》:“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其语言的自然清新,其音律的整齐和谐,使此诗看起来俨然一首近体五绝。总之,从总体上说,南朝女性诗歌重视语言的清新自然,重视音律的和谐流畅,重视诗风的优美轻倩。正是因为南朝女性诗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才加快了女性诗歌从古体到近体的转变。

综上可以看出,南朝女性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她们进一步拓展了女性诗歌的题材范围,使女性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另外,南朝女诗人们加快了女性诗歌从古体向近体的转化,使“她们在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和谢、颜、鲍与徐、庾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样”。[5]

二 清拔明秀的刘令娴诗

刘令娴,南朝梁女诗人,江苏彭城人,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刘绘之女,梁文学家刘孝绰之三妹,梁太子洗马徐悱妻,世称刘三娘,是南朝女性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关于刘令娴,只在《梁书·刘孝绰传》中有过只言片语的介绍。据《梁书·徐勉传》(卷二十五)载,徐勉在他所作的《答客喻》中提到徐悱卒于普通五年春,即524年。刘令娴在其灵柩运回京师后作《祭夫文》,在此文开篇所写道的“惟梁大同五年”,[6]即539年,可见其539年左右依然在世,至于具体的生卒年则不可考矣。刘令娴极有才学,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刘令娴兄刘孝绰,罢官不出,为诗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令娴续之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7]可见其诗才足以和其兄相抗衡。另据《梁书·刘孝绰传》云,其夫徐悱为晋安郡,卒,丧还建邺时,令娴作文以祭之,辞甚凄怆,名重一时的悱父徐勉本欲为哀辞,及见此文,乃搁笔。[8]由这两个事例,令娴的文才就可见一斑了。《隋书·经籍志》载刘令娴有集三卷,并且刘令娴的集子唐时尚存,可惜她的很多诗作随着她集子的散失而散佚,现存诗歌只有十一首。

虽然刘令娴的诗只存十一首,但这十一首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比较丰富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相思闺怨之作。这类诗在刘令娴的诗歌中占的比例最重,共六首。在这六首作品中,有五首是直接以自己为抒情主人公,描写自己情爱生活的。如她的《答外诗二首》(其一)便是抒发自己在春日里的闺怨之情。在花丽风轻的溶溶春日里鹂鸣蝶戏,如此美景,丈夫徐悱却不在身边,于是诗人所弹之曲也因“心愁”而显得无趣。虽然徐悱就快回到自己身边了,但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只有自己孤独面对,夜色加深,诗人心中的哀怨便也随之加深。该诗情深意长,刘令娴对徐悱的爱情及其对徐悱的等待与企盼之情寓于其中。因这首诗是和徐悱的赠答诗,作于徐悱在世之时,所以此诗虽有哀怨之调却无愁苦之音。刘令娴寡后的相思闺怨之作则多抒愁苦悲凄之情,如她的《题甘蕉叶示人诗》:“夕泣已非疎,梦啼太真数。唯当夜枕知,过此无人觉。”当夜色将要降临之时,女诗人便会因思念而忍不住哭泣,有时她竟会在梦中痛哭,可徐悱已不在了,谁又能安慰她呢?陪伴她的除了一只孤枕以外,便别无它物了,诗人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除了这两首外,相思闺怨之作还有《有期不至》《梦见故人》《答外诗》(其二)及《代陈庆之美人为咏》,其中最后一首为代言之作,是写他人的闺怨之情的。第二类是表现闺中女性交往之情的作品。这类诗歌共两首,即《答唐娘七夕所穿针诗》和《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后一首这样写道:“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用“栀子”与“之子”的谐音,从“栀子(之子)最关人”一句中传达出诗人与谢娘间的深厚情意。第三类是以前代女性入诗的作品。此类题材只有《和婕妤怨》一首。此前以班婕妤入诗的作品多写班婕妤失宠后的悲凉境遇及哀怨之情,而令娴的《和婕妤怨》则别出新意,“宠移终不恨,谗枉太无情。只言争分理,非妒舞腰轻”,诗中的班婕妤对自已的失宠并不怨恨,对赵飞燕的得宠也不心怀妒忌,只是忿忿不平于遭受“谗枉”而要辩个清楚。此诗的出现意味着女性诗人开始对女性命运表示出关注之情。第四类为表现当时社会风气的诗作。据史料的记载,齐梁年间寺院之污秽是人所共识的,《南史·后妃传下》载梁元帝徐妃“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又“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9]《金楼子·箴戒》云:“齐武帝时,隐灵寺……僧尼并皆妍少,俗心不尽,或以箱篦贮奸人而进之”。[10]而刘令娴的《光宅寺》一诗就反映了这一社会风气,“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两句真实表现出了现实人情和佛寺的喧嚣与污秽。除上述四种以外,《听百舌》一诗则反映了女诗人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别有一番境界。可见,刘令娴的现存诗作虽然只有十一首,却表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其表达相思闺怨之情的诗作是女性诗歌的常见题材,但其它几类诗歌在此前的女性诗作中却并不多见,特别是表现闺中女性交往之情的诗作则是由刘令娴首创的。

刘令娴的诗“委婉细腻,是历来闺秀体的本色”。[11]她的诗在艺术表现上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使“景中有人,人中有景,巧思遽出诸刘之上,结构亦不失。”[12]如《答外诗》(其一):“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鹜。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前两句用“花庭”“丽景”“兰牖”“轻风”组成了一幅庭院春景图,从“轻风度”三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愉悦的心情,此处的景与情是和谐的。接下来的两句重心由写景转移到了写人上,在落日中换上新妆的主人公掀开门帘面对春树,这两句写出了思夫之情。紧接着,重心又从写人回到了写景上,善鸣的黄鹂在绿叶丛中飞舞,鸭子在花丛中追逐翩迁的蝴蝶,在这种美景中,主人公的心情好转,想“调琴要欢”,情景再一次交融。最后几句,又从写景回到了写人上,写主人公的幽怨愁闷之情,此时情与景并不是和谐的,但最后一句愁情又与暮色相融。整首诗从景出发,由景生情,情与景融,又与景逆最后复归于景。情与景很好地交融在了一起,而且景中有人,人中有景,结构十分完美。

令娴诗作的语言清新秀丽、自然明快,具有自然美和音律美。首先,刘诗的语言极富自然美。诗中多使用平易清新、轻快流畅的语言,很少使用难字、僻字,像“唯当夜枕知,过此无人觉”(《题甘蕉叶示人诗》)使用最简单浅显的语言,虽平淡无奇却蕴含深意;刘令娴还使用民歌中的语言表现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富自然之美,像“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一句便是使用乐府民歌中的谐音手法,即“栀子”谐“之子”使诗接近民歌风味,朴素自然。另外,刘令娴的诗讲究音韵的和谐自然,注重声调的平仄顺稳,具有音乐美。如《题甘蕉叶示人诗》,音律整齐,与近体五绝已经全无差异。她的诗还十分注重韵脚的选择,在《答外诗》(其一)中,用“度”“树”“鹜”“趣”“遇”“暮”等仄声字一贯到底,读起来节奏轻快跳跃,缓急有致,很好地配合了主人公心情的变化,极富音乐美。

《梁书·刘孝绰传》中曾用“清拔”二字来概括刘令娴的文风,认为她“文尤清拔”。[13]钟惺在《名媛诗归》(卷六)中也认同《梁书》对刘令娴文风的评价,同样有“文尤清拔”的评语。其实从刘令娴诗的语言风格可以看出,她的诗同样有“清拔”之气。这种“清拔”之气也就是陆昶所说的“笔笔清矫,语语明秀,无一尘浊气”。[14]所以,如果说刘令娴的文风是“清拔”的话,那么她的诗风不仅“清拔”而且“明秀”。

刘令娴是南朝女诗人中现存诗作较多较有特色的一位,她不是只取闺怨之情入诗,而是极大地拓展了女性诗歌的题材,在诗歌中表现了相对丰富的内容。不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世的文士都曾给刘令娴及其诗作以高度评价。梁长沙王萧韶《太清记》说她“文彩艳质,甚于神人也”。[15]此外,陆昶的《历朝名媛诗词》、王夫之的《古诗评选》都对刘令娴的诗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可见,刘令娴及其清拔明秀的诗在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和价值的。

[1]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9.

[2][明]钟惺.名媛诗归(卷六)[M].内府藏明末刻本.

[3]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50.

[4]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96.

[5]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96.

[6][清]许梿,编选.六朝文絜[M].华夏出版社,1999(7):255.

[7][明]钟惺.名媛诗归(卷六)[M].内府藏明末刻本.

[8][唐]姚思廉.梁书(卷三十三)[M].中华书局,1973(5):484.

[9][唐]李延寿.南史(卷十二)[M].中华书局,1975(6):342.

[10][梁]萧绎.金楼子·箴戒(卷一)[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八百四十八册,809.

[11]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2):260.

[12][清]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三)[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132.

[13][唐]姚思廉.梁书(卷三十三)[M].中华书局,1973(5):484.

[14][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卷二)[M].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红树楼刻本.

[15][明]钟惺.名媛诗归(卷六)[M].内府藏明末刻本.

猜你喜欢

女诗人诗作诗人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著名女诗人胡茗茗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中国优秀女诗人作品选读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于情于诗,曰俊曰丽——青年女诗人徐俊丽和她的无题诗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