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3-04-07吴筱明
吴筱明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 51007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各领域对于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都不断增大,特别是外经贸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银行、海关等单位对于具有良好外语素质的复合型的商务人才更是求贤若渴。高职教育的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笔译能力,但现实表明,高职院校笔译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同时,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笔译能力现状也不容乐观,因此,不少院校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笔者认为,在商务笔译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中实行工学结合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笔译能力的方式,在教学中实行“一主线三融合”的模式,即以外贸系列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一条主线,以“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师师融合”为构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 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及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笔译》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也是商务英语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属于应用翻译,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交际性,有不同于基础英语课程的较强的专业性特点。
1.《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特点。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信息交流性。邹美兰(2004)认为,商务英语的三个组成要素分别是商务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 of business)、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language in business settings)和商务交际技能(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1]《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商标商号、名片、广告、说明书、公关文稿、企业简介、商务信函、商务报告等内容,其专业性强、书面用语高度专业化,在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的约定俗成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以及商务文体中的程式化套句。此外,不同的商务文本类型也有不同的翻译标准,如商务合同的翻译要求准确、完整,商务信函的翻译要求礼貌、得体,商务广告翻译要求具有劝购功能等等。
2.高职商务英语笔译教学的问题。
近年来,从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毕业生能够基本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处理好日常电子邮件、基本的商务交际、客户服务等业务,但书面翻译能力较差,如翻译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产品或设备英文介绍、机器操作流程等却不能很好地完成,造成此种现状应归因于在笔译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过于注重理论而偏离于实践。
不少学校任该门课程的教师未转变观念,没有意识到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上过度重视学术理论,追求过高的翻译品质要求,把过多的时间都用于翻译理论的讲解而大大削减翻译实践的时间。事实证明,不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没有根据不同的行业所需具备的英语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来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结果学生不但达不到翻译上的高标准的要求,而且在现实工作岗位上,达不到工作要求而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新的行业和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因此,教学应适应实际的工作需求和社会需求。目前,不少院校仍采用偏重翻译理论的教材,内容过时而枯燥,脱离现实的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在教学中,不少高职院校的老师还是没有根据工作实际的需要而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时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只能了解表面上的理论知识,而不能了解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也不能提高自身的笔译能力。
(3)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英语笔译教学中,不少老师沿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法,让学生完成译文的中英互译,在教学的组织方式上较为单一。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语法句法结构掌握不牢,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学生往往由于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无法完成,这样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3.高职学生商务英语笔译能力现状。
(1)高职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主要表现在专业词汇的拼写、近义词辨析方面出现的错误,此外,部分学生对语法知识、句法结构和成分知识掌握不牢,往往出现缺句子成分或句式杂糅的情况。
(2)在翻译中惯于采用“中式思维”。在中英互译时,不少学生按中式思维方式,采用直译的方式,以至于出现词不达意、表达不地道的情况,不符合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表达的需要。
(3)忽视语用问题、缺乏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由于不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对不同场景的语言表达把控能力不强,常出现表达需求与实际表达效果之间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沟通出现中断甚至给对方造成疑惑和误解。
要改变高职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现状,必须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在体验实际工作中学习,才能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上的不足,进而激励他们深入地进行学习。
二 《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特点和原则
《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技能、能力”为目标,以“终身学习”为理念,遵循社会适应性、技能实训性和职业导向性原则,促进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的学习中提高职业能力。
1.《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的模式的构建特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工学结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校和企业教学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强化学习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应该把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贯穿在工学结合的学习之中,使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亲身参与工作过程,体验工作中的快乐与辛酸,把握工作中的重难点,在重返学习环境中能进一步明确知识和技能的重点,注意挖掘和发展不同方面的潜力,从而获得更好地发展。
(2)以“技能、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是以掌握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工学结合的模式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课堂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
(3)以“终身学习”为理念。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新职业、新专业和新工作的不断涌现,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进行更新。职业教育中,应以“终身学习”为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某一专业具有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后,能在更深层次的工作中独立地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技巧以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
2.《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的模式的构建原则。
(1)社会适应性。
教育部l6号文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国内许多课本式、封闭式的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实用、不适用,培养出的学生存在技能低、操作能力差等问题。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商贸及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商务运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涉外经营、基层商务管理等领域,涉及外贸、翻译、办公文秘等多种岗位,因此,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中需要针对社会需求和行业需要选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社会适应性。
(2)技能实训性。
《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需体现其技能实训性。在实际工作中,商务文件、商务信件等材料的翻译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翻译技巧的传授以及技能性训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设同辈学习、共同讨论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持续的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起可迁移的经验应用于工作现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翻译技能的准职业人。
(3)职业导向性。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具有明确的定向性,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职业院校的知识教学,在内容上强调“技术性”“应用性”,数量上强调“够用”。《商务英语笔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上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培养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获取未来就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提倡“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开始认清职业方向,了解职业目标以及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准备,鼓励取得“双证书”。
三 《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的模式的优化构建
《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的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一主线三融合”,即以外贸系列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一条主线,以“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双师融合”为构建方式,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
1.以外贸系列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产学结合为引导,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学校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按照工学结合的内涵,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企业、教师以及具有职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姜大源(2008)曾提出,人才的培养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3]工学结合模式的《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应以外贸系列岗位需求和外贸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进行构建,通过整体化的课程设计,把商务笔译课程划分为语言技能模块、商贸知识模块、技能实训模块,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创设工作情境,为学生提供能够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和衔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
2.实行“校企融合”。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校企融合是构建《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基于外语专业的特殊性,除一般企业外,学校可以选择合作的对象还可以包括一些外贸协会、翻译学会等,例如笔者所在学院曾与广州外事翻译学会合作,让学生参与商务文件、信件、广告、新闻等材料的翻译,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此外,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从企业获得实训岗位和潜在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岗位标准、人才需求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从学校获得了有针对性而且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还拓展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的机会,这对学校和企业而言都是双赢的。
3.实行“课证融合”。
为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商务英语笔译》工学结合模式需推行“课证融合”,即“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要求学生在获取大专学历的同时,参加职业证书的考试。实行“课证融合”,可以将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融人课程开设和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职业证书为学生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赢得了一块“敲门砖”,如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初、中级证是商务英语人员上岗就业的依据,也是工商、合资企业、外事单位用人的资格凭证。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英语类别的竞赛,如口语比赛、写作比赛、翻译比赛等,可以把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作为学生免修课程、获取学分的条件,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可见,职业证书或竞赛获奖为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翻译专业水平及职业能力,为学生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4.实行“双师融合”。
工学结合模式主要突出“工”与“学”相结合,即学生在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到企业和岗位中工作,进行业务实践和经验积累,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学校和企业两种学习环境中,学生有两个不同的导师,分别是在学校教授理论知识的导师和在企业担任“师傅”教授实践技能的导师。学校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学生创设“仿真式”“体验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工作情境。形成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因此,在企业进行学习时,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反之,学习实践技能主要通过工作来实现,企业中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学校教学可以聘用行业人员开展讲座或亲临课堂指导,或带领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体验式”观摩,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零距离”体验一线职业岗位,从而保证技能培养和岗位工作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学校和教师的“零距离”的教与学。[2]
四 结语
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牵涉到方方面面,要培养出宽基础、重实践、高技能、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工学结合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外贸系列岗位需求和外贸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企融合、课证融合、双师融合”为构建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实现共赢。
[1]邹美兰.现代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内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123-126.
[2]王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四结合全程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20-22.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1,13.
[4]邹娴.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