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2013-04-07刘鹏鹏

关键词: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刘鹏鹏

(山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山东 济南 250014)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刘鹏鹏

(山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山东 济南 250014)

柏拉图在《理想国》通过城邦与灵魂的类比的方式阐述他关于正义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正义论证的成立与否完全取决于其城邦和灵魂的类比关系能否成立。针对近年来学界有些学者对于柏拉图这一类比的合理性提出的诘难,笔者正本清源,为柏拉图这一类比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以期对于理解其正义理论有所裨益。

类比;城邦正义;个人正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对“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一部分内容占到了《理想国》篇幅的很大一部分。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柏拉图对于正义的论证能否成立完全取决于其城邦和灵魂的类比关系能否成立。[1]近些年来,学界开始以一种分析哲学的视角解读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对其关于城邦与灵魂之间类比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这是对柏拉图思想的一种不正确地解读,柏拉图的城邦与灵魂的类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有其合理性的依据。

一 “城邦与灵魂类比”(the analogy of city and soul)思想简述

在柏拉图看来,灵魂是由不同的部分和要素构成的。他把灵魂分成三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认为圆形的头脑是理性灵魂的居处,它位居全身顶端高瞻远瞩,指挥全身;胸部是激情灵魂所在,位于理性之下并受其指挥;腹部则是欲望灵魂的居所,受理性和激情制约。一个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灵魂,借助于激情抑制欲望。而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理想的国家也应该由三个阶层构成,即统治者、军人和人民。这是神用金、银、铜铁三种不同质的金属分别制造的。他们与灵魂的理性、激情和欲望这三部分相应。统治者的德行是智慧,军人的德行是勇敢,分别从事治理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职责,作为第三等级的人民则从事物质生产,必须服从前两个等级的统治,这就叫做节制。如果三个等级各自具备了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德行,统治者借助军人治理人民,那么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就是不正义的。柏拉图通过城邦与灵魂的相互类比得出其关于正义的见解的。正如他在《理想国》第二卷中指出的“可是既然我们并不聪明,我想最好还是进行下面这种探讨。假定我们视力不好,人家要我们读远处写着的小字,正在这时候有人发现别处用大字写着同样的字,那我们可就交了好运了,我们就可以先读大字后读小字,再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让我们先探讨在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在个别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到小。”[2]有学者也将“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解读为“大字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

二 “城邦与灵魂类比”所面临的诘难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柏拉图这一类比当做不证自明的既定前提,很少有人提出关于它的合理性的怀疑。但在1963年,David Sachs发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谬误”(“A Fallacy in Plato’s Republic”)一文,在其中,他着力论证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论证的一个根本的逻辑悖谬,即在《理想国》的最初被提及出来并希望得到论证的是一个世俗的正义概念(the vulgar conception of justice)。但是,随着这一论证的发展,取而代之的实际上是对一个柏拉图式的正义概念(the Platonic conception of justice)的论证。前者是关于城邦的社会生活的,后者却是关于个人的灵魂生活的;前者同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关,后者却仅仅同个人内心各种力量的平衡有关。Sachs在其论证中,不仅具体指出了这两种正义概念互不相干,而且还扩展地讨论了是否有可能从后一种正义推出前一种正义作为其必然的结果,而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柏拉图《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一个内在的逻辑困难就被一种分析哲学的方式得到了清晰地揭示。”[3]Sachs的观点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争议。1973年,Bernard Williams发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The Analogy of City and Soul in Plato’Republic”)一文,针对这一类比关系进行了深入地逻辑分析。他指出在城邦与灵魂的类比上,柏拉图的论证存在着基本的逻辑混乱,他交替而不加区别的使用了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类比原则,即基于内涵一致性的类比原则以及基于整体和部分一致性的类比原则,结果造成了他关于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的论证上的种种自相矛盾。[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论大字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的一致性”一文中,聂敏里教授也列举了许多国内外学者就Sachs和Williams对柏拉图的批评所进行的辩护性回应。指出在2005年,Terry penner就对这一问题在《国际柏拉图协会互联网期刊》(The Internet Joum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lato Society)上发表了名为“柏拉图式的正义和我们用的‘正义’意指什么”(“Platonic Justice And What We Mean By‘ Justice’”)的文章;我国青年学者吴天岳2009年在东京大学The 3rd BESETO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上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Rethinking Bernard Williams’Criticism of the City—Soul Analogy in Plato’Republic”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重思。讨论的焦点可以说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柏拉图的这一类比过程何以成为可能?如果说这个逻辑上的前提都是值得怀疑的,那么他的这一类比要能够使人信服也是不容易的。“城邦与个人间的类比只是一个假定,还是一个建立起来的论证?”[4]另一方面,城邦与灵魂中的各个部分在结构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在结构类比中是一一对应的吗?在《理想国》中,好像无论它们是或不是一一对应都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Williams对柏拉图城邦与灵魂类比理论的诘难中,他首先承认柏拉图是在肯定城邦的正义和灵魂的正义存在意义类比上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开始两者的类比进程的,但他又强调柏拉图并没有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底,而是转而指出城邦内部的类别划分和城邦的习性都可以还原到其构成部分,亦即个体公民的层面。Williams认为柏拉图的类比是建立在如下两个命题之上的:1.一个城邦是F当且仅当城邦里的人是F;2.对于一个城邦之为F的解释应当与对于一个人之为F的解释相同。这显然存在着一个疑难,即并不是所有的谓词都能代入F。比如我们就不能说一个城邦是大的当且仅当城邦里的人是大的,这显然是荒谬的。Williams认为柏拉图回避了这一点,只是将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代入这一原则,但这同样规避不了矛盾:首先,这将导致一个欲望等级(the epithymetic class)的出现。即使正义的城邦也存在着欲望的部分并且他们还占据着城邦公民的大部分(即作为第三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等),这一欲望等级的人很难算作正义的人。说一个正义的城邦里充斥着占大部分的不正义的人是荒谬的;其次,即使我们承认在正义的城邦中欲望等级的人也是正义的,那么他们的灵魂内部,理性是占支配地位的,即在他们的灵魂中占大部分的欲望也会倾听理性的要求从而确保他们不越俎代庖,能够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这与柏拉图的灵魂三分学说是相违背的,因为在他的灵魂三分学说中,欲望和理性是作为相对立的两方面提出的。

三 对“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首先,我们应当加以肯定的是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一致的但其具体所指是不同的。城邦的正义中的“正义”和个人的灵魂的正义中的“正义”的一致性就在于它们具有同样的“概念”(即“理念”)。“苏:那么,如果仅就正义的概念而论,一个正义的个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也毫无区别吗?格:是的。”[2]但是,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并不是正义本身,它们虽然有共同的诉求,即正义的理念,但其具体所指是不同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谓词都能代入F使命题成立的矛盾。同时,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毕竟不像男人和女人一样完全不相干,城邦是由个人构成的,所以柏拉图才会有除了来自个人之外城邦是无从得到这些品质的论断。然而,个人与城邦之间的这种关系并不能像前面Williams所说的那样必然地得出一个“一个城邦是F当且仅当它的人是F”的似乎存在着因果决定关系的论断。因此,我们应当承认在逻辑前提上柏拉图的城邦与灵魂类比是可行的,他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通过类比超越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而达到正义本身,或者说他如何保证通过反复类比以达到对正义理念的无限趋近。

其次,深入到城邦与灵魂的内部,构成它们的各自的三部分是否在结构的类比上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种一一对应关系仅仅限于地位上和各自彼此内部职责上的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统治者就像理性居于大脑中一样处于最高的支配地位,高瞻远瞩,相应的护卫者和激情一样作为辅助者存在,欲望和人民则作为被支配的对象做自己的本质工作,这样就实现了个人和城邦的正义状态。但是这种类比不能走向外部,即将统治者视为完全理性阶级,将护卫者视为完全激情阶级,将人民视为完全欲望阶级,这样必然导致向前面Williams的论证中所产生的矛盾。无论是城邦中的哪一个阶层,首先必须都是由人构成的,而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存在着理性、激情和欲望的成分,区别只是在于这些成分所占的比例或者说在不同阶层中理性、激情和欲望在其灵魂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罢了。总之,在个人灵魂层面上,就正义是灵魂各个部分的和谐一致(理性支配,激情辅助,节制欲望)而言,只有作为统治阶级的哲学王是正义的;而在城邦的层面上,就正义是指每一个人各司其职互不僭越而言,人人都是可以实现正义的。只不过护卫者和人民正义的实现不依赖于其自身灵魂的和谐而是依赖于哲学王的到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他们各自的德行,使城邦走向和谐,走向正义。

[1](英)伯纳德·威廉姆斯.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J]. 聂敏里,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聂敏里.《理想国》中柏拉图论大字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的一致性[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ClassNo.:B502.23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Rethinking“theAnalogyofCityandSoul”ofPlato

Liu Pengpe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

In Republic , Plato describes his theory of justice by the analogy between city and soul. In some case, we can say that his demonstration of Justice depends on the analogy . But in recent years, some scholars question Plato’s idea from an analytic philosophy perspective. The paper defended against the rationality of Plato’s ideas in order to helping people understand Plato much more better.

analogy;Justice of Republic;Justice of Soul

刘鹏鹏,在读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10级。

1672-6758(2013)03-0034-2

B502.232

A

猜你喜欢

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大理:梦游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直销理想国
柏拉图之灵魂观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