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

2013-04-07天津港口医院300456付健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偏曲鼻出血鼻中隔

天津港口医院(300456)付健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及头痛等症状。选取我院2010~2011年行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治疗鼻中隔偏曲,取得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51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17~55岁,平均37.4岁。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其中C型偏曲12例,S型偏曲20例,棘突5例,嵴突14例;伴慢性鼻及鼻窦炎36例,慢性鼻及鼻窦炎鼻息肉5例,变应性鼻炎1例;以鼻塞及头痛为主症31例,鼻塞及流涕 12例,头痛5例,鼻出血3例。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进行,常规在左侧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前方自鼻中隔前上下至鼻底L型切口切开鼻中隔黏膜与粘骨膜,鼻中隔剥离子紧贴中隔软骨及骨面分离切口侧中隔软骨膜及骨膜,达到鼻中隔偏曲的后方。第二线减张为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处切开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分离对侧中隔粘骨膜,咬骨钳咬除偏曲之筛骨正中板及梨骨,使骨段鼻中隔基本居中;第三线减张为自骨与软骨交接处下方由后向前切开鼻中隔软骨下部,去除偏曲的鼻犁软骨,凿除偏曲的上颌骨鼻嵴。最后用15号圆刀片根据软骨偏曲形状不同,或由前向后,由上向下作条形切除鼻中隔软骨,或作“田”字形或弧形多处切划鼻中隔软骨,此为第一线减张。检查鼻中隔居中,清理术腔,将两侧中隔黏膜及切口对合。双侧鼻腔各填塞加入庆大霉素的止血海绵2条,合并有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并行下鼻甲骨折移位术。术后第2~3天抽取海绵,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

1.3 疗效评价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标准[1]:①治愈:症状消失,鼻腔阻塞症状和鼻部疾病的原因、诱因解除,如缓解鼻出血、鼻痛、头痛、变应性鼻炎等;②好转:自觉症状较术前减轻,鼻塞由持续性转化为交替性或受凉后出现鼻部症状,或变应性鼻炎、鼻出血等症状发作频率减少;③无效:症状无好转。

2 结果

51例均痊愈或好转。术后随访3~6个月,鼻中隔基本居中,通气道通畅,头痛消失。患者均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及脓肿形成,无脑脊液鼻漏及鼻翼煽动,外鼻无明显改变,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3 讨论

传统的鼻中隔手术多采用鼻中隔矫正术,通常切除全部的鼻中隔软骨及偏曲骨质,对合鼻中隔两侧黏膜,导致中间无骨性支架支撑,容易引起鼻中隔黏膜煽动,鼻中隔血肿形成及鼻中隔穿孔。韩德民[2]等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原理认为鼻中隔的张力主要作用于鼻中隔软骨的前、下及后方的三条线上。因此,依据此规律提出了三线减张手术法[3]。临床发现,无论鼻中隔呈现S型或C型,只要将其前后及下部粘连松解即可缓解症状,即鼻中隔软骨主要受到后端筛骨正中板、犁骨偏曲的牵拉和与下方上颌鼻嵴突的错位[4]。我院尝试将鼻中隔软骨前、后、下方游离,使鼻中隔软骨粘附于一侧未分离的具有血供的软骨膜,偏曲较严重的条状切除部分偏曲软骨,利用软骨的可塑性及术后双侧鼻腔对称填塞将鼻中隔复位。

术中麻醉时针尖斜面朝向鼻中隔,针尖感觉抵住鼻中隔软骨时,注射麻药且稍稍后退注射器使麻药注入软骨与黏膜的空隙而分离,黏膜隆起发白时效果最佳。手术时最好用刀片抵住鼻中隔软骨最前端,分析偏曲位置距前端的距离,一般选择皮肤及黏膜交界处或向后约2mm,或依据实际定位,但应考虑前方鼻小柱是否能够支撑,以免切口靠前导致鼻尖处塌陷或瘢痕体质者在术后因瘢痕牵扯导致前鼻域狭窄。因鼻中隔偏曲方向可左可右,若从凹面作切口,术后瘢痕形成可使鼻中隔向对侧牵拉,有利于中隔居中,稳定。手术时在刀片轻轻划开黏膜及粘骨膜的同时向外剥离粘骨膜,在以中隔剥离子在粘骨膜及软骨间上下分离。笔者认为在处理第二张力曲线时最为关键,一定要保持无偏曲侧黏膜的完整,减少黏膜撕裂及穿孔。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较大限度的保留较完整的鼻中隔支架,维护鼻腔的正常结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曲鼻出血鼻中隔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的临床观察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