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玉奇教授治疗水气病经验

2013-04-07王垂杰郭恩绵

世界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方选败酱草八法

刘 林 王垂杰 郭恩绵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沈阳,110032)

老中医经验

李玉奇教授治疗水气病经验

刘 林 王垂杰 郭恩绵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沈阳,110032)

水气病;中医药;经验;@李玉奇

1 病因病机

中医所说水气病[1],究其病证之本,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职,三焦气化不利,湿浊蕴郁化为毒邪、充斥表里,弥漫三焦,上蒙清窍,下伤肝肾,内困脾胃,邪气愈盛,正气愈虚而成。水气病日久不愈,累月积年,邪伤于肾,渐积而成虚劳,乃湿毒浊邪为患。湿毒浊邪[2]其性黏腻重浊,实难祛除,愈蓄愈盛,愈蕴愈强,损及脏腑,耗伤气血,正气愈虚邪气愈盛,世医治此顽疾,多重于补,故而常因滋补太过,久行补益而生留邪之弊,使其病愈补愈重。经曰:“祛邪即是扶正”,故师翁提出:“治此病,祛邪为先。祛邪之剂不宜过度峻猛,也不宜过分柔和,应有适当法度。泄浊解毒为治疗此病核心疗法。采用攻补兼施以攻为主的八种疗法常获效果”。

师翁治疗本病以祛邪为先,酌施补益。所提出的“治病八法”乃以泄浊解毒为基础,随证治标符合本病机理。

2 治病八法

2.1 泄浊解毒、益气养血法 治疗营血亏虚证:面色白光白或晦暗无华,口唇爪甲苍白,身疲乏力,气短心悸、嗜卧懒言、食少纳呆,舌淡脉细无力。方选:大黄、苦参、败酱草、藿香、佩兰、砂仁、郁李仁、人参、黄芪、当归等。

2.2 泄浊解毒、清营凉血法 治疗复感外邪证:发热、口干口渴、咳嗽咳痰色黄。方选大黄、郁李仁、生地黄、败酱草、鱼腥草、玄参、胡黄连、栀子、凌霄花、黄药子等。

2.3 泄浊解毒、凉血止血法 治疗湿浊化热,扰动营血,血热妄行证:尿血、出血。方选大黄、蒲公英、败酱草、郁李仁、牡丹皮、生地黄、黄连、栀子、墨旱莲、汉三七等。

2.4 泄浊解毒、补脾和胃法 治疗湿浊内阻中焦,脾不升清,胃失降独,浊气上逆证: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方选大黄.郁李仁、败酱草、藿香、佩兰、砂仁、白蔻仁、半夏、陈皮、竹茹、柿蒂等。

2.5 泄浊解毒、化气行水法 治疗脾肾气衰,肾阳不足、湿浊毒邪内盛,三焦气化不行水证:全身水肿、小便量少,畏寒肢冷。方选:大黄、郁李仁、败酱草、佩兰、葶苈子、王不留行、防己、淫羊藿、附子、人参、金衣、桂枝、茯苓等。

2.6 泄浊解毒、开窍醒神法 治疗湿浊毒邪内蕴日久,充斥表里,上蒙清窍、内闭心神证:神昏或嗜眠、呼吸深大,谵语摸床,搓空理线。方选:大黄、郁李仁、元明粉、败酱草、佩兰、藿香、白蔻仁、石菖蒲、郁金、冰片、麝香等药。灌服苏合香丸。

2.7 泄浊解毒、养阴柔肝法 治疗湿浊化热动风证:四肢抽搐;筋惕肉瞤。方选大黄、郁李仁、佩兰、栀子、败酱草、天竺黄、胆星、白芍、木瓜、生牡蛎、天麻、石决明、钩藤、羚羊角等。

2.8 泄浊解毒、通关利尿法 治疗湿浊内阻,三焦闭塞,肾关不开,水道不通证:小便不通,尿量极少,全身水肿,恶心呕吐。方选大黄、郁李仁、佩兰、苦参、王不留行、葶苈子、商陆、杏仁、桔梗、防己、大腹皮、金钱草、蝼蛄等。

上述八法根据临床脉证,有时一法独进,有时二三法合施不能拘泥。

3 典型医案举隅

初诊:某,女,50岁,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肿,且肿势不断加重,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WBC:5~7/HP,PRO:1+,2005年11月19日经人介绍来诊。症见双下肢肿胀,活动困难,食少纳呆,口干不欲饮,尿频量多,大便干,3~4日一行。病来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查:面目虚浮,无华无神。双下肢压之凹陷。舌胖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自述高血压病史2年,服心痛定恶心并因经济原因故一直未用降压药物。脑梗死病史2年余。

该患平素即为肝肾阴虚体质,肝风内动发为脑中风;肾虚邪之所凑,风寒湿邪直中三阴经,脾不能化湿,肺不能宣散,肾不能制水,水液蕴蓄膀胱,泛溢肌肤,湿性重浊而趋下,故见双下肢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失受纳而食少纳呆;肾气虚失于固摄,故尿频而多;湿气化热蕴蓄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口干而不欲饮;热伤阴液,肠道津液匮乏,故便干。舌脉均示为肾虚湿浊停聚之征。

中医诊断:水肿肾虚兼湿热型;治则:益肾养阴,清热化湿;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5 g、阿胶10 g、土茯苓20 g、当归20 g、藿香25 g、竹茹15 g、泽泻15 g、地肤子15 g,6剂水煎服;嘱其避风寒,勿过劳,忌食鸡肉和鱼。

二诊:患者下肢水肿渐消,食欲较前改善,尿量24 h内1500 mL左右。查面色无华,舌胖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患者水肿渐轻,食欲改善,胃气来服,可见清热化湿之法已显效,尿量虽然尚可,但对于重度水肿之人还远远不够。故加以化浊利小便之药味以祛邪。方中加猪苓15g,车前子15g配以泽泻、阿胶取猪苓汤利水清热养阴之功,加用萆薢15g通利湿浊,用以防风15g散肌表风邪,又除经络之湿。再服6剂。

患者坚持服药3个月余,症状明显改善,双下肢水肿减轻,食欲可,二便正常。仍略感肢体困重,余无明显不适。

4 讨论

中医水气病难以治愈的原因是致病邪气有不同于一般疾病的特点。一是本病的致病邪气是湿毒浊邪为患,毒性甚剧,伤人脏腑重,耗伤气血甚;二是此邪性善内伏待机而起,当机体稍受六淫之袭或起居失宜或七情不调,则内伏之湿毒浊邪即乘机而起,攻击脏腑,耗其气血令人再病;三是此邪根深蒂固,各种疗法只能消其势不能除其根,余邪内蕴,日久复盛再发,故而导致本病患者病情缠绵,病势危重,必定复发,难以治愈。师翁治疗本病以祛邪为先,酌施补益实为治疗良法。其治八法乃以泄浊解毒为基础,随证治标符合本病机制。

[1]陈纪藩.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1-473.

[2]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5-86.

(2013-03-01收稿)

10.3969/j.issn.1673-7202.2013.06.018

国医大师李玉奇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

王垂杰,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E-mail:Lnzyxhk@163.com

猜你喜欢

方选败酱草八法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治疗热毒疮痈的良药——败酱草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败酱草与其混淆品苏败酱及北败酱的鉴别
败酱草治痱子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