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艰辛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04-07高继文
高继文
(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改天换地的历史,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高度概括了不同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这就是说,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出来的,但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百余年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有长远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依据,研究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艰辛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精神实质和创新价值,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艰辛探索的根本成就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帝国主义掠夺,内受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制度腐败落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为救亡图存,几代仁人志士和广大人民英勇斗争,尝试过多种救国救民的方案,主要有以太平天国起义与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反抗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这些斗争都失败了,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理论和道路。这从反面证明,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救中国。这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受到的鼓舞和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定选择、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不懈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尽管不同历史阶段探索的主要目标不同,但90 多年来探索的主题和根本目标一以贯之。探索过程历经艰难曲折,付出了沉重代价,积累了丰富经验,不断加深了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的根本结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探索的根本成就,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开拓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推翻反动统治,夺取政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障碍。在这个探索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和践行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论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路线,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新中国,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是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和解放道路上最伟大的变革,是决定性一步,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全新篇章。从此,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人民、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结束了,国家真正独立、统一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建设新国家、创造新生活了。新中国确立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思想意识形态,为现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这段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唯一出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实行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追求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的历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为国家独立、安全和发展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展民主改革,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恢复经济和文化,各项事业朝气蓬勃。1953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在1956年顺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由于我们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起初主要是按照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经验搞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受苏联模式影响较深,把实行全面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改革,我国也发现学习苏联模式带来的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指出,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应当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①吴冷西:《十年论战》,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探索的代表性成果体现在党的八大的文献、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思想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后,毛泽东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等方面曾提出了一系列可贵思想。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以上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由于1957年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犯了严重“左”的错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发生了重大曲折,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总的看,这20 多年的探索还是取得了重大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段历史雄辩地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能促进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 多年,是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理论创新、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高度概括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贡献,精辟阐发了中国特色主义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创新成就和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到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使社会生产力、经济科技实力、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飞跃性发展,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超越了苏联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依靠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以往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取得的。这段历史雄辩地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一步步接力奋斗、探索、总结出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但却是一个整体,就是为了完成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从根本上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紧密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是基础,改革开放后的探索有新的发展,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长期历史经验”,主要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经验。这就说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基础和借鉴。从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其规律,更清醒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性质、方向、矛盾和出路。
二、艰辛探索的历史启迪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10页。因此,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还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3页。这是总结党九十多年艰辛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历史启迪。党的十八大精神,说到底就是珍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必须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说,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实践创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尝试、比较过各种救国强国的方案所得出的历史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过了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难考验所做出的历史选择。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为了改变新中国落后面貌,捍卫国家独立和安全,党领导人民顶住各种压力和困难,接续奋斗,顽强拼搏。回顾党和人民九十多年的奋斗和探索,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更长时间的奋斗和探索,就是要使我们尊重历史,珍惜党和人民创业的艰辛,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经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历史进程上认识其必然性。不珍惜、怀疑甚至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无视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就会失去立足之本,甚至会导致改旗易帜的悲剧。其次,要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这些年来,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政局动荡,发达国家为严重经济危机困扰,引发了世人关于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高度关注。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和社会政治安定,而且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的制度模式,形成和发展了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必须倍加珍惜。再次,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在国际的横向比较和中国历史的纵向比较中,我们应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以前我们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今后要想取得更大成就也必须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面对世界各种思潮的挑战,面对国内前进中的一些困难,我们应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恰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第二,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旗帜指引航向,凝聚力量。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党心民心,当代中国就会失去前进方向、思想基础、安定团结的局面和凝聚社会的力量。那样,已经取得的成就将会丧失,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其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坚定原则,决定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和总任务。再次,要毫不动摇地从当今中国国情出发,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生机活力,表现出强大生命力,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民族特色的结合,赋予社会主义鲜明中国特色。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初步找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
第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使命艰巨繁重,需要长期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报告提出并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要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当前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需要;既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任务。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利益结构上下大气力,进一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好的条件,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好的基础。这就要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继续推进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
总起来说,党和人民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绝不是少数人主观随意的选择;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可以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绝不是一些人散布的什么“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误解。从大的历史跨度,从国家和民族复兴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使我们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获得更加厚重、深邃的认识。
三、艰辛探索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艰辛探索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独立自主地走本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道路,分阶段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党的历史上率先批判教条主义错误,首创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他深入中国实际、调查研究,搞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任务,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力量、对象、道路和目标等基本问题,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45年党的七大总结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经验,高度评价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胜利,实质上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当毛泽东和党中央坚持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时,建设事业就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成就;当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受到破坏时,建设事业就受挫折乃至走向歧途。毛泽东晚年犯错误,重要原因是背离了党的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上脱离了中国国情,也没有与时俱进,最终没有找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其主要表现,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认识不准,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时代和世界的变化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19世纪产生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和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因此,在建设实践中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改革高度集权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模式,结果走了弯路。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独创性贡献。这主要表现为,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判断更加清醒坚定,对当今时代和世界的变化有了正确把握,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了新认识。这就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内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
第一,正确认识国情和世情,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的立足点,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首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最紧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点,探索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道路和规律。其次,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和世界变化态势,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利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机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发展,利用当代人类文明成果,走世界文明大道,加快发展步伐。再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对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改革发展、创新发展;对外坚持长期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和平、合作、开放和共赢的发展战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创和谐世界。
第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经验,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党中央为了做到实事求是,突出强调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新的实践。首先,强调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具体化。这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等重要原则,结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方面制度的具体模式,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并在这方面有大的创新。其次,强调以新的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实现时代化。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个重要命题,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以前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将马克思主义已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使它具有中国形式和中国气派。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意义上认识其中国化,在长时间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也需要发展认识不清楚。现在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包含其实现形式的中国化,更重要的是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使其理论内容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时代化、当代化,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新的思想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内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模式。这是改革开放的目标所在。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认识到各国国情不同,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以马克思主义现成结论为教条;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不照搬外国模式;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但不恪守某种模式;而是坚持实践标准、发展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走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创造,在于突破了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的传统理论和模式,初步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结合,并找到了科学发展之路。从盛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时代主题转换以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多样化自主发展的重要体现。④高继文:《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 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创新的经验,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发具有重要影响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