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探究

2013-04-07

关键词:诚信德育大学生

李 箐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探究

李 箐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诚信是执政之基、立人之本、处世之道,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高校大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创新高校德育课堂、完善高校教育机制、构建诚信校园文化的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营造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的关键所在。

诚信教育;诚信缺失;教育实效;校园文化

人无信,无以立。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真诚善良信守承诺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给自己、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现象屡禁不止 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考试时便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作弊。从考试课到考察课,从计算机考试到外语过级,作弊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作弊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作弊的花样不断翻新,很多地方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队伍;还有不少同学把抄袭作业、剽窃论文当成家常便饭。信息的高速化网络化,使大学生们轻而易举就能从网上或书上拼出一篇成熟的文章或整理好的数据,“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普遍流传,这些助长了校园中的歪风邪气,污染了学风和校风。

(二)评优求职掺假现象到处泛滥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功利思想日趋滋长。很多同学在入党、评优评奖和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不是脚踏实地凭借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弄虚作假同样表现在就业问题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给自己的求职履历上“注水”、“增肥”:如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等;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信誓旦旦,得到录用通知后却左挑右拣、犹豫不决。有的签了约不去报到,还有的随意撕毁就业协议……这不仅腐化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好感和信任。

(三)挪用学费、拖欠贷款的现象令人堪忧 恶意欠缴学费与拖欠贷款问题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一些大学生不按时缴纳学费,把学费挪用于谈恋爱、请朋友、追求高消费,满足虚荣的事情上;拖欠国家贷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支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设立的,可有的大学生却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还有的大学生在还款时不守诚诺,毕业后不是渺无音讯,便是借口工作不稳定而久拖不还。数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高于普通贷款1%的比例。这些诚信缺失的行为妨碍了贫困生贷款工作的正常运行,给高校办学、银行借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四)人情淡漠,重利轻义的现象较为普遍 受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很多同学在人际交往时,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凡事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孤僻,为了争得一点利益,全然不顾客观事实,抬高自己,贬损他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少同学在面对个人感情时也不忠诚,恋爱的动机不纯,恋爱的态度不真,有的甚至脚踩几只船,导致很多同学因恋爱而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疾病,影响高校的团结和稳定。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诚信的缺失缘于社会 首先,我国现正处于全面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诚信保障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使得社会上一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还获得了很高的实际利益。其次,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的影响,社会上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漫延,淡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模糊了集体观念和利益,滋养了贪污腐败,助长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二)诚信的缺失缘于学校 首先,我国的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高校对专职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的培训,对大学生的考量也主要依靠学科成绩,把他们的德育表现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其次,德育教育的方法简单,内容单一。很多教师把高校思想政治课当成纯粹的理论去讲,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加之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单一,有待广泛而深入的系统探讨。第三,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诚信机制,学生的诚信行为缺乏量化的指标评定及监督。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行为也正遭遇诚信危机:不少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精力投入不够,对学生的管理不细致不全面;一些教师的品行形象不佳,不能为学生做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还有的教师教学不负责任,科研弄虚作假。

(三)诚信缺失缘于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而诚信教育则是品德教育的根本。但实际上许多家长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抱着对子女“成龙成凤”的期望,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甚至对孩子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不及时制止,有的父母还做起了反面教材,对孩子的失信行为起了教唆的作用。

(四)诚信缺失缘于自身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责任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偏颇,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面对利益时他们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言行方式,而把诚信原则抛于脑后。再者,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对失信行为的危害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足够的认识。

三、高校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注重德育课堂的创新 课堂诚信教学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首先,要拓宽诚信教育的内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不仅应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德育理论课的教育,还应把握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精华内容做为选修课,开设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讲座,让德育教学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修养。其次,要拓宽诚信教育的途径。在沿用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和手段的探索创新。高校应采用多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及引导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打动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加强完善高校教育机制 完善机制是高校诚信重建的基础。首先,高校要建设一支高品质、高水平、具有高度爱心和责任心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系统的培训,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使德育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发展。其次,高校应加强和规范学生诚信管理工作,制定严谨的管理细则和规章制度,严抓考风考纪,让学生的失信行为没有可乘之机。第三,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改变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中,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最后,要加大德育干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的力度,在经济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制度 建立高校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是对高校大学生在校诚信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是学校诚信教育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的信用档案就是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纪律、考试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借贷信用记录(同学借款、银行借贷)、帮助别人及做好事情况、班级民主评议及奖惩情况等内容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评定,形成大学生的信用档案,并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入党保研、发放助学贷款和毕业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构建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加强诚信教育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先,要建设诚信的校园环境。要在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设置诚信格言、名人名言、警句牌,在广播、校报或校园网上开辟诚信教育专栏,宣扬诚实守信的榜样事迹,批判弄虚作假、欺骗失信的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第二,要营造诚信的教育氛围。在大学生中常以讨论、演讲、思想交流等形式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教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觉悟,营造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要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他们对诚信的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

结语

高校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应深入探索和把握德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1]常永军,王大力,樊 磊.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61-66.

[2]黄廷强..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重庆交通大学首届辅导员创新工作论坛,2011(12):55-58.

[3]张建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6):91-94.

[4]董 娅,廖小明,刘 维.大学生学习诚信的现状调查与深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55-57.

[5]陈 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程度及成因[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20-22.

Exploration about Education of Hones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I Q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Honesty and credit is the basis of ruling,the cultivating person and the attitude of life,is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multiple values,the problem tha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 of honesty and credi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spicuous,and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university student in mor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ing honesty and credit of university students,to explore the ways of the innovative moral education classroom,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higher education,and to build the honesty of campus culture,are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project to be solved,and also key to create the campus atmosphere of all known and everywhere honesty and credit.

education of honesty and credit;lack of honesty;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campus culture

G410

A

1674-0882(2013)05-0083-03

2013-08-25

李 箐(197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责任编辑 郭剑卿〕

猜你喜欢

诚信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