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的传播

2013-04-07张国

关键词: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张国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的传播

张国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应当首先向他们大力传播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他们的头脑,使其能够始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思想理论修养方面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在对大学生开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的进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传播者的界定、传播合力、传播途径、传播对象的分析、传播内容、传播者自身的素质等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能够及时地拿出妥善的应对之策。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大学生;传播研究;问题;对策

当前高校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就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放在首位,这是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的大问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工作常抓不懈,并且力争能够取得新的突破。摆在首位的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他们的头脑,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并进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对中国高校中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界定

“作为一个可认识和可确定的实体——传播者(传播主体),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掌握着信息呈现形式(或文字,或声音,或影像,或图片),把持着信息的流量、流向、性质和覆盖面”。[1]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传播者的全面研究和深入分析。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通过课程的形式向当代大学生传播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离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就很有可能是残缺不全的。作为高校中最为专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来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实效性。在此,对实效性的分析,应当从长远的效果和短期的效果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短期的效果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积极影响,而长期的效果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其二,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工作的教职员工,包括在各个院系的学生科、校学生处和校团委工作的教职员工。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比,他们主要是在日常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虽然传播内容的系统性不强,但是这种传播持续的时间更长,能够贯穿在整个大学本科阶段。其三,高校宣传系统工作的教职员工。他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向全校的大学生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他们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般是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的最新情况而进行的,时效性很强。在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下,要使所培养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就应当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作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分析。如果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界定范围过窄,就不利于形成传播中的合力,其传播的最终效果也就很难令人满意了。

二、传播者应当注重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在对大学生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传播者应当不断地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为此,传播者就应当不断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科学技术、传播理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面,传播者既要紧跟中外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不断地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又要密切关注中国共产党内高层领导者重要讲话、报告和批阅的文件,关注其中所提出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密切相关的一些经典性的表述。

其次,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方面,传播者也应当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在日常的工作之余,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最低的要求是应当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中基础性的和常识性的东西,并且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再次,传播者也不能忽视对传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只有在科学的传播理论的指导下,传播者才能够富有成效地对大学生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当然,这种科学的传播理论应当是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的理论,而不是相对陈旧的传播理论。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传播者应当加强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对进入21世纪以来传播理论方面新进展的学习和把握,而且要紧跟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动态。在学习和把握国内外传播理论最新进展的过程中,传播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积极吸取国内外传播理论中的科学与合理的充分,并尽量避免一些消极和错误的理论成分对自身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对传播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实施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如果事先缺少对传播对象思想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那么,其传播的实效性就值得怀疑。因此,高校的传播者要想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实效性,就不能忽视对传播对象的思想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在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研究方面,从事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职工是有其自身优势的。在目前各高校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情况下,在大学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人员有更便利的条件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跟踪式的调查研究,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一群体在思想心理方面的最新动态。目前,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中,1990年之后出生的人已经占到了绝大多数。这一群体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质,如独立意识增强,但个体中心主义明显,组织集体观念淡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依赖性强,缺乏艰苦朴素作风等等。[2]当然,这仅仅是从整体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的简单概括和分析。在从整体上对在校大学生主体的思想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把握的基础上,从事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职员工,还必须对本校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特征做更为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工作,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本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特征。

当然,在取得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后,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教职员工应当与其他传播工作者分享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全体传播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好传播工作。在具体的传播工作中,传播者应当避免空洞的说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做好理论的传播工作,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促使他们得出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神的结论。与此同时,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思想心理特点选择运用适合的大众化的语言进行传播,把枯燥无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3]在传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状况得到切实改进的基础上,当代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更容易为当代大学生的所接受和认同。

四、传播的途径应当多样化

在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传播者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向当代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真正能够做到入脑和入心。一方面,高校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应当努力利用传统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利用课程、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等来推进本职工作。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的党课。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课程的教师作为传播者,应当进一步改善课堂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上述课程相比,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等途径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且传播的内容更可以体现出与时俱进性。

另一方面,传播者应当利用新式途径即新媒体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谓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4]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新媒体正在对大学生产生着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影响。当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来说,新媒体的出现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对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尤其是在高校的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大力加强对新媒体基本特征的研究,以便能够真正占领新媒体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高地,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向大学生施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最终实现对这一领域中传播媒体的全覆盖。

五、传播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

为了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实际效果,在传播的具体内容方面,传播者也应当力求做到与时俱进,争取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于理论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的重要性,马克思曾经鲜明地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体系,在它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揭示,并指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大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其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均可归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围内,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后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有所知晓和把握。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传播者的工作也就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在传播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之后,还应当及时地将其中的最新理论成果介绍给在读的大学生,从而使他们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更为系统和全面,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六、在传播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形成传播的合力

当前,要使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力,就应当在传播的过程中努力形成传播的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学生处与团委的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辅导员都应在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工作中担负起一定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为了推动传播中合力的最终形成,校级领导应当对这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并且定期同校内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传播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制定妥善的对策,从而在传播的内容、进度、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最终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际传播效果。

[1]李诺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2]李建军,黄海燕.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略[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30.

[3]吴文勤.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系统[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4):84.

[4]王学俭,刘 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4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冯喜梅〕

Research on Dissemination of Contempary Maxism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ZHANG Guo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030051)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belief,we should firstly disseminate contempary Maxism among them,then equip them with the latest theoretical fruit of Ma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catch up with the time and make new progress in thoughts and self-cultivation.

contempary Maxism;Chinese college students;research on dissemination;problem;strategy

A81

A

1674-0882(2013)05-0076-03

2013-08-15

张 国(1977-),男,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