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则和路径
2013-04-07杨一鸣
杨一鸣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由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高校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在人才培养上承担着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作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指导思想
创新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价值取向功利化,崇尚金钱、权力,价值观定位现实;理想信念缺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对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少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度下降;诚信意识淡薄,在诚信认知方面容易出现偏差,诚信度不高,契约观念不强,考试作弊现象严重;道德信念迷失,对善恶不能完全加以区分,心中没有道德判断标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适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它既有目标的崇高性,又有规范的普适性;既体现了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具有激浊扬清、尚善去恶的价值功效,对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2]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创新是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其包括四项基本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3]高校作为育人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民族精神及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其头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等,这都是对现时代下思政教育方法提出的新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拥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同时逆反心理也非常强。对这个群体进行价值体系的教育,要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正确的认知和自觉践行,仅仅将其作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忽略其主体性意识,势必会打击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产生教育的逆反效果。只有充分尊重和发挥其自身主体性,调动其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能动性,才可能真正使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可能使其真正成为既有远大理想目标、又切实关注现实的个人人生价值追求,成为既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要求,又展现传统道德时代魅力的高素质人才。[4]
(2)针对性强: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政策与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进行解读宣讲,并且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教育工作方式去说服和感染学生。高校学生思想活动层面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等要求日益强烈。具体表现为:对自我认识的加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去规划和实现一定的理想目标,对未知事物有着旺盛的求知欲,热衷于发现和接受新事物,敢于求新、富有创造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学生的特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首要考虑因素,探索思政教育的不同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1)创新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进行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的核心价值观课程教学。例如通过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使其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进行历史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比较,认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并进一步坚定学生兴邦强国的理想信念。第二,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定期开展志愿者、红色主题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创新教育载体,着力建设具有正面引导性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通过不断建设正面引导性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的形成。第一,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育大学精神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如通过校史宣传、学校历史传统教育及学校现实风尚宣传等,激发学生爱国爱校,并使学生从优秀文化传统中去领略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二,以校园网络为载体营造和谐舆论氛围。高校要根据网络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网上活动中。如:通过师生的博客、微博等互动交流形式,进行各种主流意识及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及时转发主流国际国内消息,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时事动态等。通过网络和谐舆论氛围的构建,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领悟核心价值理念内涵,从而贯穿践行到实践活动中。第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领会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凝练核心价值观念,指导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主题讨论会、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形成勤奋学习、自强自爱、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线,2012(12).
[2]郝保权.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2(9).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
[4]刘心一,刘爱莲.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则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