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2013-04-07邓雷
邓 雷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系,江西 南昌 33001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邓 雷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系,江西 南昌 330013)
《水浒传》不仅被金圣叹视为第五才子书,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并称,而且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批过程中,同样将其评点的文字变成为才子所读,而与一般贩夫走卒的读者绝缘的文字。从形式上包括读法、单行夹批、回前总评的创立与改造及内容上包括文法的注重、文字的艺术色彩、评点内容典故的引用两个方面来分析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才子性。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才子性
“人观圣叹所批过小说,莫不服其畸才,诧为灵鬼转世。……抑知圣叹所自称其品定之才子书六者,一、《庄子》也,二、屈《骚》也,三、司马《史记》也,四,杜律诗也,而五之以施《水浒》,六以王《西厢》……”[1]金圣叹评批的《水浒传》贯华堂刻本亦题名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可见在金圣叹眼中,《水浒传》是被视为才子书来看待的。然而其所作的《水浒传》评点亦是为才子所备,并非人人都看得,关于此点其在《第五才子书读法》中已有叙说“旧时《水浒传》,贩夫皂隶都看;此本虽不曾增减一字,却是与小人没分之书,必要真正有锦绣心肠者,方解说道好”。[2]本文将从金圣叹评点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金圣叹评批《水浒传》的才子性。
一 形式上
谭帆先生《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一书之下编《小说评点编年叙录》中,在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之前的小说评点本共计47种。[3]考察这47种书发现其所有的批评形式大致有眉批、双行夹批、旁批、回末总评。而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形式为读法、眉批、单行夹批、回前总评。除却眉批一样外,金圣叹批评的形式较之以前的评点形式多有变更。
首先,表现在读法的创立上。在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之前,亦有其他小说的评点初具读法的雏形,如《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中《禅真逸史凡例》八条,内容约略同于读法,《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中《阅东度记八法》,更是以八句话的形式说出读此书应注意的八个地方。但是无论如何,读法这一体例的确定,是直到金批《水浒传》的出现才得以完成,不仅表现在字数上的大幅增加,更加体现出理论系统的完善。其十五条读法被后世小说评点者奉为圭臬,多方援用。然读法被引入评批,这一结果也直接导致了金批文字至少是给读书人看的,一般读者(贩夫走卒)在读《水浒传》的时候无外乎是被其情节所吸引,根本无暇他顾文章当中的各种精义,更无论其书前与小说无甚联系的读法了。
其次,表现在改双行夹批与旁批为单行夹批上。金批《水浒传》中虽然有两种主要形式的批语,眉批与单行夹批。但是其中眉批仅仅是占有一小部分,基本上来说都是以单行夹批为主。以金本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批语来看,其中单行夹批540余条,眉批仅有15条,可见金批眉批与单行夹批比例。眉批、旁批、双行夹批、单行夹批四种类型的批语,眉批和旁批的字数容纳性很大,数十字的长批形态常为眉批,然而这两种批语与文字的结合性并非十分密切,读者在读小说的时候,可以不必去读旁边以及上面的批语。双行夹批紧贴于小说文字中,然而其批语容纳性太小,多则十数字,少则一字。在金批《水浒传》之前,比较流行的三种《水浒传》的评点本,余象斗评点本、容与堂本、袁无涯刊本,其中余象斗本与袁无涯本都是以眉批为主,而容与堂本以双行夹批为主,但多为单字批。到了金批本,其一改以眉批及双行夹批为主的批语形式,而变为单行夹批。单行夹批批语因其以小字紧随正文句后,故而其批语的容纳性非常大,可长可短,且与正文融于一片,与小说的结合度非常高。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亦不得不读金圣叹的批语。这一点,也可以说便是为所谓的才子而准备的。若一般的读者(贩夫走卒)读《水浒传》,只为读其情节奇处,那么单行夹批的出现,肯定有碍阅读的连贯性,文气的通畅性。但是金圣叹让子弟读《水浒传》却是为了“旧时《水浒传》,子弟读了,便晓得许多闲事。此本虽是点阅得粗略,子弟读了,便晓得许多文法”。[2]其将《水浒传》作为培养子弟的文章书来读,“妇人勾搭武二作一篇文字读”“武大归来,两边按留不住,另作一篇小文读”“武二置酒又作一篇文字读”,[2]而不是作为小说来读,阅读小说的愉悦性已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故而单行夹批亦是其表现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
最后,表现在变回末总评为回前总评上。在金批《水浒传》之前,若有总评的小说,几乎为回末总评,罕有回前总评的小说。像先于金批《水浒传》的容与堂《水浒传》评点本及袁无涯刊本《水浒传》评点本,皆为回末总评。回末总评,为一回小说完结后,评点者对此回小说的内容总体或者其中某一点、某一个人物进行评点,相当于总结性的话语,有助于读者对此一回的内容进行归结。无论是未读过《水浒传》者、一般读者或者是才子,对这一类型的总评都能接受,也能理解其中三味。然而金圣叹却变回末总评为回前总评,一般回末总评为归结性的评语,那回前总评以理度之当为导读性的批语。金批中的回前总评确是具有导读性,不过并非给未读此书者进行导读,甚至并非给一般读者进行导读,而是给对于《水浒传》已然相当熟稔的读者进行导读。未读过《水浒传》者或是粗知《水浒传》者,金批的回前总评于其而言难以理解。这便又回到了上文所说的,能读懂其回前总评的读者便是金圣叹所谓的才子,而一般读者(贩夫走卒)能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记熟也便罢了,怎可能反复去读之。
二 内容上
首先,对于文法的注重,对情节的忽略。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概括了十五条读法: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法、极不省法、极省法、欲合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此十五条读法于正文评点中一一出之,然而尚有一些文法逾此十五条读法之外,可见金批书中所列文法之多。且金圣叹对于书中文字情节的评点多以文法为主,而对于小说情节的细妙之处,论及深度尚有不如袁无涯刊本评点之处。甚至有时为了强调小说的文章性及文法,甚至割裂小说的情节,消解小说的感染力。如金本第二十一回夹批“读书须心知轻重,方名善读书人。不然者,不免有懵懂葫芦之诮也。如此书既已了却晁盖,便须接入武松,正是别起一番楼台殿阁。乃今知县只管要宽,此时若更不得张三立主文案,几番勾捉,则又安得逼走宋公明,撞出武都头乎?后人不知,遂反谓张三一公明甚薄,殊不知于公明甚薄者,于读书之人殊厚也”,[2]认为张三行为举动只因为后文情节才如此,此类批语殊影响小说的情节性。又如金本第五十回李逵劈死小衙内处“读到此句,失声一叹者,痴也。此自耐庵奇文耳,岂真有此事哉”,[2]主张读者从小说中跳出,觉得此处情节只是文章需要罢了,此等评语消解了读者的情绪,打断了读者的连贯阅读。这一些对小说的解读方式,于一般读者(贩夫走卒)而言毫无意义,他们所在意的只是小说的情节,小说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小说是怎么写的。金批对文法的推崇,也确实是留给那些才子之士学习文章、模拟剿袭所用。
其次,金批文字富有很高的艺术色彩。在金圣叹之前流行较广的三种《水浒传》评点,余象斗评点差不多为“村学究”式评点,语言粗鄙不堪;容与堂本评点,感情色彩丰富而激昂,然文字亦为平实,无甚出彩之处;袁无涯本评点,多有几分文人的气息,然文字亦是四平八稳,偶带有之乎者也之气。到了金圣叹的评批,其评点文字的本身就极富文采,尤其表现在其评点的意象批评中。今仅举一例以窥其一端,金本第三回描写鲁达大脑五台山后“夫千严万壑,崔嵬突兀之后,必有平莽连延数十里,以舒其磅礴之气;水出三峡,倒冲滟滪,可谓怒矣,必有数十时迤逦东去,以杀其奔腾之势。今鲁达一番使酒,真是捶黄鹤,踢鹦鹉,岂惟作者腕脱,兼令读者头晕矣”。[2]此一小段文字,本就可当一篇美文来欣赏,对于贩夫走卒的读者来说,定觉得其没有必要,亦无欣赏之心,而对于才子而言,读此一段评点定拍案叫绝,大呼痛快。
最后,金批内容于经史子集无所不涉。《水浒传》评点中引用典故的传统要追溯到余象斗评点《水浒传》,在其评点中多所引用的典故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历史和四书中例子,尤以《三国志演义》居多,容与堂本评点中几无典故引用,袁无涯本评点引用典故较之余象斗则更为丰富,然而亦多拘于历史一类,且为数不多。到了金圣叹评点,真可谓古今图书,经史子集无一不入其彀中。除了比较明显的,以儒家的“忠恕”说来解释作文之法及以佛经入评点外,其他的书籍攀涉援引甚多。以金本第二十三回为例,引用的语言和典故便有“嗟乎!世人读诗而不废《棠棣》之篇,彼固无所感于中也,岂不痛哉”“绝倒之语,《尔雅》所无”“东方麦铁,未有此舌”“读武二此语,忽叹昭烈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言,真猪狗之言也”“用新妇得配参军故事”“六个字隐括全部《北西厢记》”“不恁么理会五字,传出圣贤心性来,便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二语之未能具足受持不淫戒也”七处之多。涉及到《诗经》《尔雅》《史记》《三国志》《世说新语》《西厢记》《苏东坡集》诸书。若非才子读此书,一般的贩夫走卒又何以能解得金批当中这许多的典故。也正因为金圣叹把《水浒传》视为才子书,并只允许才子来读《水浒传》,故而其批语中说的多是才子才能解得的话语,亦是自己自得自满之语,不得不说此又是一种另类的才子惜才子情怀。
从上文可以看出,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之时,他所设想此书的潜在读者便是能够读懂他、读懂此书的才子,而不是只注重书中故事情节、奇处趣处的贩夫走卒。因此他在对此书进行评点的时候,对评点的形式,包括读法、单行夹批、回前总评都有所创见及改造;对评点的内容,包括文法的注重、文字的艺术色彩、评点内容典故的引用都有所丰富及加强。而这些都代表着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所具有的才子性特点。
[1]邱炜首.藏园赘谈·金圣叹批小说说[A].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G].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412.
[2]陈曦钟,侯忠义.水浒传会评本[M]. 鲁玉川,辑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22-945.
[3]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9-204.
ClassNo.:I207.41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theFeaturesofGiftedScholaroftheNovelOutlawsoftheMarshCommentedbyJinShengtan
Deng Lei
(Chinese and Law Department,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Jin Shengtan took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as the 5th gifted scholar-oriented novel .In the process of critisizing Outlaws of the Marsh , he made his commentary article for the gifted scholar to read,insulating with general people .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eatures of gifted scholar for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commented by Ji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ormality and the contents to which the allusions is referred.
JinShengtan;Outlaws of Marsh;comment;features of gifted scholar
邓雷,硕士,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明清古代文学。
1672-6758(2013)06-0098-2
I207.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