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管理实践与研究
2013-04-07朱敏海
朱敏海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务处,江苏 苏州 215104)
公选课是高校面向不同年级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设的具有可选择性的跨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江苏省2007年批准的首批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共有21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其中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之一.学分制是具有较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
1 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开设公选课也有利于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更加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如何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是高职院校更好地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高职院校公选课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2011-2012年第2学期为例,共开设公选课161门次,成功选课16 642人次,其中跨专业选修课63门次、人文素质选修课98门次,开课教师110名.数据表明,在开出课程中,人文素质类课程占比较大而以自然科学类为主的跨专业选修课占比较小,学生难以通过选课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1.2 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仍然不够理性
有的学生选课时功利思想严重,选课的目的仅为了完成规定的选修学分,专选那些考核易通过的课程.有的学生选课时盲目跟风,并不考虑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不会去考虑毕业后的职业规划.还有的学生选而不修,既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机会,又浪费了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
2 提高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2.1 从学生需求出发,规范公选课程设置
首先,淡化学科界限、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建立新的公选课课程结构,打破学科、专业界限,以学生的“完善人格”为出发点,积极进行公选课课程整合,建立一批跨学科的公选课[3].其次,严格规范新开设公选课程的准入机制.我校规定,新开课程任课教师须提交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等资料并试讲,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审核获得通过后,方可任课.再次,应加大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开课的比例,用高水平教师保证公选课的高的教学质量.如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定教授每学年必须开出一门公共选修课.
2.2 正确引导学生选课
针对学生选课的非理性行为,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培训,即系部教务办公室对辅导员老师进行培训,辅导员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进行培训;二是建立专业导师制,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选课指导小组或专业导师,对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进行全程指导;三是加大对任课教师的课程展示和宣传力度,让学生在选课前熟悉所选课程和该课程的任课老师.
2.3 确保公选课程的顺利实施
首先,通过多渠道解决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鼓励高水平教师增加公选课的开设;对那些教学效果好又深受学生喜欢的公选课,学校可通过相应手段给予授课老师一定奖励;对于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可以购买部分由名校名师授课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弥补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及时解决教学建设硬件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场地等教学硬件重新整合,不断提高教学场地的利用率;在条件许可时,急需的教学场地等资源,以满足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改革的需要.
2.4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江苏省2007年批准的首批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经过5年的实践,我校公选课的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管理制度或选课管理办法.形成了《苏州市职业大学关于教师申报开课资格的规定》、《苏州市职业大学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等多个教学管理文件,使得公选课教学管理的无序状态得到了很好的纠正与改善.
2.5 加强公选课程质量监控
首先,探索变革公选课的排课时间.可以尝试把原来的限定时段放宽到从第三节至晚上,或选定某一天全天为公选课时段.如此,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有利于调动高水平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且便于督学老师的随堂听课.其次,对于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考核,可在原《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公选课的特征,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公选课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洪念生. 浅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公选课的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04-106.
[2]朱永新,杜德群. 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J]. 江苏高教,1995(4):58-60.
[3]王俊生. 动机视角下公选课教学与管理问题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2011(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