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2013-04-07程立生
□程立生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高等学校首当其冲的根本任务。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竞争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各行业内部竞争的热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在科学发展上创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这是海南省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思考的一项命题。
以大力强化质量意识为重点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一所人民群众满意的大学,既要有质的特色,又要有量的发展。现代大学犹如一个企业,其产品要经过消费者的认可方能生存和发展。一所大学要生存要发展,其办学质量需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现代大学不应求大、求全,唯以质量求生存是根本办学思想。海南是一个年轻的省份,高等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17所高校中12所是2000年以后创建,不少是原中专、中师学校升格而成,或者是新建的民办院校。近年来,我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海南大学进入“211工程”行列,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园区和琼州学院三亚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办学空间,提升了办学档次。今后海南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应在适度的前提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发展观,促进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观、教学方法观、学生就业观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转变。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办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要从策略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此外,要从重数量的追求转向重质量的管理,从而使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增强。我省近年配合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实施,组织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此进一步强化了高校的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今后应努力推广“质量工程”项目成果,如建设全省的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效益。
以为学生提供一流教育服务为宗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必须要围绕向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为宗旨,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海南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和国外高校进行培训,通过举办教学大赛,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学、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积极引导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素质提升机制,鼓励教师热心从教、潜心育人、严谨笃学、自尊自律,为向广大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以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出发点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更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每一所高校都能错位发展形成特色,那么我国高等教育就会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群芳斗艳的景象,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前提。“办学特色”兼有理论层面丰富的内涵和实践层面实务的操作,既可以是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的特质,也可以是学科专业结构方面的优化,还可以是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方面形成的独到之处。无论其表现形式或呈现的角度如何,都应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海南省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尚存在重文学、经管等传统专业,轻农工、旅游等发展亟需人才的专业,特别是与我省支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专业,如生物技术、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等要尽快发展,以适应省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的需要。